普通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18-01-05李春华
李春华
摘 要:基础会计课程是学习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分析了普通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与课程考核方式欠合理等不足,并从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的安排、建立多维的课程考核方法,以及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80
1 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范围较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入门课程。在我校除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外,金融,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也开设了该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还应掌握一般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
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繁多,且包含较多的会计概念与基本理论,因而课程学习趣味性不强。面对刚入门学习会计知识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按照教材内容顺序,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而应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以提升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与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
2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传统单一的认知型教学方法为主
目前普通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来进行知识的传授,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与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多。课堂上教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座位上安静地听,参与度不高,师生间交流与互动不够。对于刚启蒙学习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会计理论和概念较为抽象,老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能会使部分同学感觉到会计知识比较枯燥,不易理解,学习与消化知识进度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从而逐渐降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2 课程内容安排有失合理,实践教学存在不足
我校在会计学专业与非会计学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上通常都选用同一本教材,教材体系一般包含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与期末账项调整、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管理工作规范等内容。各章节知识彼此独立又密切联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常按照教材体系并考虑课时数的不同(我校会计学专业56课时,非会计专业48课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稍做删减调整来展开。会计专业与非会计專业学生培养目标与今后从事的工作不同,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要求程度也不一样,选用同样的教材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有失合理。而且由于课时压缩等原因,教学中会计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内容一般只是稍做介绍或要学生自学,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笼统或者根本没有涉及。
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实践性较强,多数高校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除安排理论教学课时外,还安排有会计模拟实训。这对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知和动手能力大有益处。但所用的实践教学资料不管是正式出版还是教师自行设计印制的,一般都是模拟企业一个月比较理想化的基本经济业务印制出原始凭证,然后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地根据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事项,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填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然后根据账簿记录的金额进行分析,编制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种实践训练方式,同一学生完成了出纳、制单、审核、记账、主管等岗位的会计工作,虽然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全过程,但显然和有明确岗位分工的会计实际工作不符,不利于学生理解会计工作中不同岗位的分工协作与相互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工作组织程序。
2.3 课程考核方式欠科学
大多数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成绩评定主要是采取期末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在我校,基础会计课程考核成绩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比低、评定依据主要考虑作业、实验完成与到课情况。由于基础会计大多是大班教学,教师不能完全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若学生无缺勤与欠交作业,则平时成绩给的可能是印象分。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大,一般2小时的考试时间,试卷试题内容有限,且考试内容偏重于理论与知识的记忆。因此,这样的课程考核成绩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实际学习投入情况和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3.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板书的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的知识传授中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条件与手段不断变革的当代,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并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解惑者。教学组织时应围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会计知识学习兴趣为中心来展开教学。除采用传统讲授方法外,更应结合基础会计课程不同章节知识点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
3.1.1 翻转课堂理念下的互动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是近年教育界关注度较高的一种创新教育方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换成主动研究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学习的指导者,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重心由讲授知识转变为组织学生对学习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与解答。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任务单指导下通过观看学习微视频、做课前自测练习来开展课堂外的自主学习,而课堂内老师更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通过作业、小组讨论与协作、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探讨并分析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前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理解并掌握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点,会增强自我成就感并提高对会计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1.2 结合案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是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很多的会计概念与理论比较抽象,单纯采用传统的文字定义来讲授的话,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发和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与会计事项关联的浅显易懂案例,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比如在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时,结合学生上课所在教室的教学楼、教室里的学校采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一年一度缴纳给学校的学费等生活中常见的会计事项,然后要求学生假定自己是学校财务部门的一名会计,站在学校的角度,来判断这些会计事项应属于什么会计要素,并分析其依据与原因。这样将生活中提炼的会计现象与会计理论知识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的提高。
3.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安排
3.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学校应选择或编制适合校情的基础会计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以理论够用及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原则来组织教学。对于那些概念性,描述性的知识可通过发布的教学微视频,要求学生线上完成自主学习。而针对基础会计中的一些诸如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会计理论较为抽象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尽可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对章节的内容细分为多个知识点,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抽象来组织教学。从案例的导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逐步过渡到专业的会计术语与会计理论,这样既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又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讲授会计凭证时,可要同学们拿出自己生活中取得的汽(火)车票,购物发票(事前布置学生收集)等单据,判断这些单据是否属于证明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若是,它会涉及什么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怎样在记账凭证中用会计语言来记录这项经济业务?这样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引入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填制与审核方法的学习,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2 强化实践环节教学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更应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业务流程分岗位对学生进行实训。可将学生划分若干小组,小组设置出纳、制单、记账、审核、主管等岗位。学生根据实验资料给出的经济业务完成所在岗位的相关会计工作,并要求学生轮流交叉进行不同岗位角色的体验,以加深理解和认识会计工作流程及不同岗位的分工、衔接及相互牵制与监督。比如材料采购业务实际工作中业务一般流程是:订购单(采购部门)→购货发票(销售单位)→银行结算凭单(出纳)→收料单(保管员)→记账凭证(会计制单、主管审核)→账簿,在这一采购业务的实践教学中,事先应制作空白的凭单,要求学生按小组成员岗位分别填制订购单、销货发票、转账支票等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登记日记账(出纳)、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会计)。在按岗位进行会计模拟实训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凭证与账簿的业务处理流程中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勾稽关系,同时通过不同岗位工作的签名盖章,体会内部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内容。采用这种贴近会计实务工作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及对会计工作组织的认识。
3.3 建立多维的课程考核方式
可设计多层次的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学习环节,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期末突击复习以应付考试。建议基础会计课程从以下多个方面采用不同分值比重进行考核来给出课程学习成绩。
3.3.1 学生课堂下自主学习情况的考核
教师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学习视频与布置作业,通过查阅相关记录来了解掌握学生网络平台登录、教学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学习后的提问及交流次数,线上与线下作业练习完成等情况,然后给出成绩以督促、鼓励学生课堂下及时预习和复习。
3.3.2 学生课堂上学习态度的考核
教师应考核学生到课与听课情况,与老师交流互动情况,提问与主动回答问题情况,考核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给出学习态度课程成绩。
3.3.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情况的考核
通过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结合会计实训操作过程和完成的实训资料,考核学生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4 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推行者。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教师教學团队建设。在教学中进“课堂革命”,采用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要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很多教学资源,而这些教学资源比如录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的教学微视频、配合视频知识点的各章测试与作业题建设,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较多的软件使用技巧,而且需要花费教师极大的精力和时间,若每位教师单打独斗,各自来完成所有的教学资源可能会使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感觉力不从心,从而失去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建议学校按课程组建课程教学改革团队并给予经济支持,教师间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信心。
参考文献
[1]王瑞雪.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4).
[2]揭志锋.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1).
[3]李平.翻转课堂背景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学习,2016,(9).
[4]易爱军.“基础会计”课程“1+1”教学改革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