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质量的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

2018-01-05张淑琴王锦李嫒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5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张淑琴 王锦 李嫒丽

摘 要:课程建设在我国高等院校已经普遍展开,但在课程建设中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轻管理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到课程建设作用的发挥。基于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践证明,内容系统、方法规范、管理到位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体系,是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课程建设;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77

1 课题建设存在问题梳理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我国高等院校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课程建设体系。2017年教育部又推行“万个示范课堂”,是对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又一重要举措。但是在课程建设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重课程项目建设,轻课程应用与管理

为了争取到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学校往往只重视课程建设工作,而轻视课程建设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对课程建设缺乏系统管理,致使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存在两张皮现象。其一,是对课程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缺少相应的跟踪检查与反馈机制,使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脱接。其二,是学校有关课程建设的配套政策与资源保障不足,致使课程建设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1.2 重资源建设,轻教学模式研究

课程建设者们一般都精于课程资源的建设,如课程大纲、教学进度安排、教案、案例、PPT、教学视频、习题或其他教学资源,对于教学模式如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模式等的关注度不够,对于这些后者的研究,要么停留在概念性描述上,要么内容建设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不足。

1.3 过分关注验收标准,课程缺少特色

为了能使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课程建设中往往过分重视验收标准而轻视内容建设,使建成的课程缺乏个性,无特色。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校级课程建设,都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它要与学校办学和专业定位相关联,在为地域经济或行业服务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实际情况是有特色的课程十分缺乏。

在我院商科通识课程建设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用系统的思维解决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性与针对性。

2 课程目标与课程定位

2.1 课程目标与特点

为适应新经济发展而培养“新商科”人才,我校商学院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确定为商科类各专业的通识课程并进行重点建设。本课程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系统地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础技术及基础应用等内容,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子商务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其他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學生现代商务的管理能力,为学生从事网络交易、商务平台建设及管理、网络营销等新商业活动奠定技能基础;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与创新、创业意识。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电子商务课程的突出特点,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型课程。从教学内容看,理论与实践是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两个重要方面,应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教学方法看,该课程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基于上述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目标及主要特点,同时参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规范以及我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对课程提出以下建设目标。

2.2 课程定位与建设目标

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字为:通识、商科、应用、创新。要求做到:

(1)规范性+灵活性。规范性是为了满足通识的要求,即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等方面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统一标准,以使课程改革能在相关专业顺利推行,同时又能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

(2)基础性+开放性。

基础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选取应该定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层面上,同时课程又能不断吸收行业最新的应用成果,并灵活与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接。

(3)知识性+技能性。课程在内容建设上要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要突出技能的传授与考核方式。

(4)应用性+创新性。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建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的应用技能,还要求课程能提升学生电子商务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课程建设,我们建成了一套具有商科类职业素养要求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资源(包),完成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系统教学模式设计和全过程考试考核方式设计,制定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最终实现了完成一门体系完整,要求规范,特色鲜明的课程建设目标的任务。

3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建设内容

3.1 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新商科类人才职业素养要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和总结,结合电子商务运作的规律,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我们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为: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理论、电子商务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网站建设技术)、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法律等。

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我们以教材建设为主线,系统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专家及学者的共同参与下,编写出版了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结合教材,我们逐步建立起了该门课程的系列教学资源,为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保障。具体的教学资源有:教学课件、案例与分析指引、全课程多类型习题与学习指引、实训实习项目与指引、网络教学参考资源、创新创业指导等。我们建立的教学资源最突出的特点是提供教学与学习指引,以方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3.2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是为了最佳的组织教学而进行的活动,它是课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经常被忽视。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重点工作。

3.2.1 以結构化课堂设计规范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相当于对剧本的创作,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总体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我们针对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探索出以下结构化的课堂教学组织规范,即课前作业检查——教学任务逻辑图展示——内容讲解与展示——课堂总结——作业布置(课前作业+课后作业)。在常规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增加了课前作业检查与教学任务逻辑图展示两个环节。课前作业检查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完成,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学生的回答计入平时成绩。增加课前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重点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由于课时的限制,这些重要的内容不能在课堂内完成。课前作业的检查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并能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任务逻辑图展示环节要求教师在正式讲课前,首先要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本次课内的教学任务,使教师讲得明白,学生学得明白,并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3.2.2 规范全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选择了对本课程教学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模拟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学习法等,对每种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研讨,使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能规范化。比如案例教学,我们从案例的编写或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展示方式、案例教学的组织流程、案例教学的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规范性要求,保证案例教学能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又如小组学习法,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但如何实施则影响到该方法的现实效果。为此,我们探索出了规范化的教学流程及考核要求,在实际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2.3 探究最佳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视频、案例、习题集、网络链接资料等,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逐一探讨每一教学单元内容的最佳表现方式和友好的教学方法,由此,我们建立起了一套有针对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体系。

3.3 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我们对考核与评价方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考核系统兼顾了:过程考核+最终考核;个人考核+小组考核;知识考核+技能考核。本课程考核采取352结构化方式,即30%期末成绩+50%技能考核成绩+20%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的评价包括了学生的出勤、平时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训操作成绩等等。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整个学期全部课程掌握情况的考核,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核,采取统一试卷、统一时间考试、统一阅卷的方式,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技能考核的形式包括了课程大作业及演讲展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策划及路演。其中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属于个人考核,技能考核属于小组考核。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就要向学生清楚说明课程的考核方式。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成果检测同步进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课程实施与管理

4.1 教师团队建设与管理

教学团队不仅是课程的建设者,也是课程的执行者,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团队不仅有数量上的要求,还应该有结构上的要求,如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等。在课程建设中,首先应该加强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协作、配合作用。充足的团队成员及合理的成员构成,能有效促进课程的建设质量与速度。其次要加强团队管理,建立团队集体备课制度,以集体备课推动教学改革。通过集体备课可以确保课程教学的规范性问题,如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模式等。集体备课还可以深入探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方案。组织好集体备课,如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不但可以加快教师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4.2 加强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

课程建设是有一定周期的,学校不仅要重视课程的建设期,尤其要重视课程的实际应用期。要建立起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评估标准,建立起对课程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建立反馈机制,使课程建设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提升,如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

4.3 完善课程建设配套政策

高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应该完善相应的制度与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应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能激励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工作中去;二是能激励教师将课程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惠及广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郑丽.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

[2]平先秉.高职商科类专业通识教育模块化课程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3).

[3]杨虹,肖红艳.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J].当代教学论坛,2014,(6):48-54.

[4]王成付.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J].福建电脑,2017,(8)66-67.

[5]胡倩.如何提高《电子商务概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技术与市场,2015,22(1):157.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