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域下中职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案研究
2018-01-05邴凌
邴凌
摘 要:中职服务业人才培养必须响应国家政策,顺应时代形式,紧密贴合就业出口。在国家供给侧经济背景下,探讨如何为企业输送符合形势特点的现代服务业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深挖供给侧经济形势下,企业用人标准的新特点,并据此得出研究方案,期望为学校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关键词:供给侧;质量提升;服务业;中职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42
1 供给侧与中职服务业人才培养关系综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本是经济议题,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使供给侧和需求侧得以合理匹配,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中职教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力要素的基础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活力,承担着直面经济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然不能有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和调整,在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技术革新以及社会进步加快的背景下,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中职教育尚不能满足社会对其高质量、多样性的供给侧人才培养需求。
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是问题凸显的重灾区。“服务”的几个传统特性——非实物性、生产与消費的同时性、不可存储性以及不可贸易性,使得服务业人才较之“一技在手”的第一、二产业人才,在技术的含量、创新的应变速度、成果的既视感、储存的可参照性及人才培养结果的量化等方面,存在教育教学内容技术含量低;个体服务经济的内在素养难以界定;人才质量检验周期长;人才的评价对市场反应大幅度延迟等问题。因此,探讨中职服务业人才质量提升在供给侧的大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研究教育实施单位如何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质量服务人才”、“精品服务人才”,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会产生积极的社会价值与财富价值。
2 供给侧视域下的服务业岗位需求升级特点分析
(1)服务业坐实主导产业,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供给侧要求基于岗位需求新变化培养中职服务业人才。
据2018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发展数据显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为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3.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比第二产业高23.8个百分点;拉动全国GDP增长4.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有效支撑和推动了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带来了供需结构的深刻变革,近些年来,错配也是中国服务业的一个突出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集中表现为多样化、个性化、中高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存在着大量的供给过剩。随着人口结构调整、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民众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不断释放、提升,养老、教育、医疗、旅游等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这要求中国必须进行“供给创新”。因此,中国的中职服务业人才培养势必要瞄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围绕和满足新型产业发展需要,抓紧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精细化培养方案,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2)科技对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增强。科技促进服务业的现代化转变表现在:使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信息化、人工智能化转变;由程式化服务向邀约式,主动型便捷服务转变;由一般性售后服务向精准服务营销转变。
一方面,应该改造和挖掘传统市场,对现有科技服务升级换代;另一方面,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再者要培育潜在市场,积极发展各类“定制化”服务。
(3)职业道德与素养是岗位人才选拔的首要条件。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意识到突出职业道德素养,可以有力纠正重才轻德、以才蔽德的选人用人错误观念,可以有效防止有才无德者影响企业形象,搅乱企业发展。
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对人才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要求更是企业服务高端化的标致。同时,以道德为基础的人才智力发挥程度更是决定了服务价值的水平。
(4)精品人才是服务业岗位的抢手资源。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现代服务业企业作为职业院校的人才需求方,在人才选拔上存在如“人才市场中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数量少”,“本地专业对口领域的人才数量少”等问题,迫切希望职业教育通过更多合理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更符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的实际需求。
3 基于岗位的中职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案
3.1 将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更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社会乃至国家发展壮大的根基。因此,要通过环境育人、专业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等方式使道德素养教育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3.2 以区域产业更新为向导,改善现代服务业专业结构和布局
以大连为例,从201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贡献率看,1-5月现代新兴服务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66.0%。贡献率最高的是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达到36.3%;居第二位的是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贡献率为20.2%;居第三位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贡献率为12.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仓储业呈下降态势。传统服务业正向新兴的现代服务业飞速转型。中职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必须立足于不断更新的区域产业建设,紧贴产业、紧贴企业、紧贴职业岗位设置专业,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科学准确定位,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又要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服务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
3.3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广泛开展实习、实训教学,以多种形式加大实践性教学在各类课程中所占比例,制订并执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服务企业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以集团化办学、共建共享、合同协议等方式确保服务业企业参与中职人才全过程育人,实现企业利益与学校人才培养互赢。
3.4 多重方案打造高级精品人才队伍
(1)名师、名人带徒培养。结合现代服务业专业性要求,深入践行精品现代师徒制,打造精品人才,让人才在一个高起点与平台上起航。
(2)加强中职服务业人才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以赛带考、以赛带练,选拔综合能力与素质较高的人才,提供专业设施与实践环境,开展服务领域的技术技能创新研究,同时以精品创新人才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开展广泛的服务技术、技能创新实践,反哺企业需求。
(3)施行服务行业的服务属性在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应用。
(4)强化精品订单班建设。
(5)以活动、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高级人才互动培养。
3.5 加强规范管理,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1)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以建设高素质服务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强化教师服务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2)健全教材开发和质量监管制度。
进一步健全中职学校的教材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机制,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
(3)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以提高人才培養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政府、行业、企业、教育集团与中职院校的良性互动。
3.6 实施督导,动态落实企业评价与需求反馈
(1)建立和完善动态教学标准体系。
在建立制度,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时,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依据企业人才使用反馈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动态调整教学标准。
(2)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价。
以国家标准、行业、企业为质量检测评价主体,构建第三方无利益评价组织,对育人实施全程全方位评价。
参考文献
[1]袁兆亿.现代科技服务业状况及发展思路 [Z].广东省情调查报告,2014:324-332.
[2]教育部.拟强化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 [EB/OL].人民网北京,2014-12-4.
[3]李忱.供给侧结构改革下泰安市养老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