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辉渠镇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
2018-01-05刘益真
刘益真
摘 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方式,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综合的带动作用和强劲的造血功能,对于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机会、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提高旅游扶贫成效,要考虑贫困地区的地区差异和资源优势,不能简单复制和抄袭。以安丘辉渠镇为例,对其开发条件、开发项目及目标人群进行分析,精准定位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和旅游扶贫形式,明确帮扶主体、帮扶内容、帮扶措施,以提高辉渠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对象;资源优势;脱贫致富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17
“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是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首次被完整提出的,“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指的是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条件、不同贫困人口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旅游扶贫目标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以实现旅游扶贫“扶真贫”和“真扶贫”目标的扶贫方式。可见,要进行旅游精准扶贫,首先要进行识别,通过科学方法程序对扶贫可行性、扶贫方式和目标进行识别,为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提供基础和前提。
近年来,安丘辉渠镇积极开展乡村旅游项目脱贫,深入实施了“乡村旅游211”工程,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辉渠镇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具备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有利条件,为当地经济落后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贫困人民的脱贫致富带来新的契机。
1 开发条件识别分析
1.1 自然生态资源
辉渠镇位于安丘市西南山区,地处泰沂山脉东麓的延伸部分,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泉、水、山、绿集中分布。该镇由于长期封山禁牧,较好地保持了原始风貌,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秀美,泉丰山奇、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留山、大安山、城顶山等海拔350米以上的山12座,群山竞秀,其中留山是天然的森林氧吧,为全国唯一的具有古火山风貌的国家森林公园。大安山群山环抱,有被评为“中国十大梯田景观”的刚劲雄伟、气势恢宏、秀美迷人的梯田景观;有珍珠泉、绪泉等山泉100多处,百泉辉映,享有“百泉之乡”美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回归田园、崇尚自然,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1.2 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辉渠人杰地灵,大汶口文化源远流长,有以大汶口龙山文化为代表的老峒峪文化遗址。孔子高徒有子曾在辉渠镇讲经授学,开创了中华民族“和”文化先河。孔子女婿,七十二贤之一的公冶长也曾在辉渠城顶山学习和生活。现存有子山、有子庙、公冶长书院等遗迹,儒家文化在当地影响深远。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以及李湘棻故居、雹神庙、法兴寺等多处古迹和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现有20多个文化古村落,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4个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的村庄。每年定期举办留山庙会、有子文化节、雹泉山会等各类节会活动,其中雹泉山会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休闲农业资源
辉渠镇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水源充足,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当地盛产小米、蜜桃、樱桃、水晶梨、文冠果、草莓、山楂、栗子、核桃等农副产品。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生产,已建成蜜桃、水晶梨、樱桃、春谷基地及万亩梯田、花田,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形成了知名农产品品牌,辉渠“望海山”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水晶梨在全国林产品交易会上获金奖;“红冠”牌蜜桃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当地的特色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及农副产品已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吸引物,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4 区位交通条件
辉渠镇位于安丘市西南部25公里处,辖40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辉渠镇交通便利,西部、东部、南部分别有长深、潍日、青兰高速,联通省内各县市。与206、309国道临近,距离潍坊市中心仅50 公里。省道律南路辉渠段全线贯通,王辉路、辉城路、雹柘路、律南路、红孔路等县乡道路纵横交错,吸引周边县市大量游客人。镇域内村村通道路100%硬化,镇域交通实现南北相接,东西融合。近几年,新修了留山路、滨河路、旅游路等多条道路,将歌尔庄园、有子湖、留山、白山头、小麦峪农家乐、落鸦石农家乐和珍珠泉景区进行了有效连接,形成贯通景区景点的交通网络,具有较强的可进入性。
1.5 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辉渠镇建有占地300亩的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百泉度假村游客综合接待中心”,是潍坊市最大的乡村旅游接待中心,满足大型旅游团队的接待需求。并建有各种形式特色的农家乐,辐射带动小麦峪村、落鸦石村、小寿山村、赵家溝村、水润道村等农家乐示范店70多处。对全镇农家乐示范户实施了“三改一整”工程,全镇的旅游接待水平进一步提升。成立了百泉旅游合作社、百泉旅行社等旅游服务公司,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意识,极大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2 项目识别分析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把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兼具产业发展以及减贫脱贫双重目的。扶贫项目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的扶贫效果,在进行旅游扶贫项目识别时首先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发展的旅游扶贫项目。同时还要关注市场的导向性作用,所选择的扶贫项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能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长期以来,辉渠地区由于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境内仍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辉渠镇应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全面分析自身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扶贫项目。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农业农耕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具有辉渠特色的乡村旅游业。
2.1 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竞争力
政府要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进一步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各村庄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景区交通指示牌、建设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星级洗手间,做好乡村绿化、wifi全覆盖等工程。依托乡村景观、气候环境,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具有乡土特色,体验性、趣味性较强的休闲娱乐设施。利用原有农村建筑改建“乡村书屋”“农家茶社”、“体验制作坊”等文化体验场所;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设“垂钓俱乐部”、“户外漂流营”、“乡村游船”等休闲娱乐项目;利用户外用地建设“乡村体育场”、“乡村竞技场”、“素质拓展基地”、“CS野战”、“单车越野”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场地。
2.2 发展特色创意农业,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辉渠镇农业资源丰富,近几年,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已开发采摘、观景、賞花、踏青等旅游活动,成为该地区主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但存在发展模式粗放,项目同质化,缺乏创意,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应根据各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确定农业发展项目,建设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功能;开发田园风光欣赏、农业生产体验、果蔬采摘、农产品DIY、农业科普大课堂等活动;让游客全面了解农村生活、农业发展,增强旅游体验性,满足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促进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农产品向旅游、休闲商品转变,通过产业融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乡村旅游持续性发展。
2.3 改善居住条件,发展特色住宿业
目前,辉渠镇在旅游住宿方面开发不足,普遍存在住宿条件简陋、缺乏特色、卫生环境较差等问题,现有的住宿条件无法满足外地游客需求,即使乡村风光秀美,也难以留下客人。因此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应积极利用政府扶持资金、企业投资、村民入股等形式改善当地的居住环境,打造特色民宿。对贫困村进行统一规划,鼓励村民将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提升。改造中要注重与当地自然风貌、历史文化、村庄布局景观相协调,尽量做好就地取材,最大限度的保留建筑原有的乡村记忆,融入当地生态田园、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休憩养生等文化主题。对于有条件的贫困村,积极引入社会资金,结合自驾游旅游者的喜好,建设乡村旅游露营地,以新颖的住宿形式带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2.4 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增加创收途径
辉渠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足,乡村旅游“后备厢经济”效果不明显,存在产品雷同、没有特色、包装粗糙、工艺落后、品质较低等问题。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合作社、院校参与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乡村旅游商品选材要结合乡村特色及文化,体验地域特色;生产制作要能体现当地乡土风情、传统技艺。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产权保护,注册商标,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游客对品牌的认可;创新产品形式,设计精美包装,方便游客携带,增强购买欲;建立电商服务平台,满足游客后续购买需求,增加销售量。通过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带动贫困人口本地就业扶贫,通过参与商品生产制作、销售等工作,实现增收脱贫。
3 目标人群分析
旅游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旅游扶贫目标人群精准识别,直接影响乡村旅游扶贫的精准化程度以及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成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与其它扶贫项目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辉渠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依然无法覆盖全部贫困人口,也不是所有的贫困村庄、贫困人口都适合采用此种扶贫方式,因此必须要准确定位目标群体,提高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帮扶精准识别后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要对辉渠镇各个贫困村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精准识别是否具有开发的价值,是否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以确定适合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贫困村,实现由贫困地区向贫困村转化。在此基础上对贫困村民进行调查,了解贫困状况以及他们的需求和能力等情况,建立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及识别方式,充分发挥镇扶贫办、村两委的作用,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最终确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扶之人”。
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必须要“精准”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和人口,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在贫困人口认可并接受的基础之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申报,切记要遵从贫困人口的意愿,不能采取强制性的参与形式,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旅游扶贫参与的障碍,根据扶贫对象个体的差异性给予不同的扶持。积极引导、组织、扶持他们参与到旅游就业和发展中,提高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又是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4,(06).
[2]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04).
[3]罗明婕.旅游扶贫重在精准发力[J].人民论坛,2018,(22).
[4]熊林海,徐艳梅.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6).
[5]曾美海.旅游扶贫精准化:特征、经验与路径[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8,(01).
[6]周爱萍.贫困区域发展中的旅游扶贫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