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众创空间发展实践简考及启示
2018-01-05谭敏杨丹
谭敏 杨丹
一、众创空间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脉络
(一)众创空间的起源和发展
2015年,是我国迈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局之年,为了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落实到具体探索之中,夯实其落地生根的现实基础,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和2017年6月分别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从此,众创空间作为一个社会新词、热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众创空间从问世以来就备受國家和社会以及个人的高度关注,并且处于如火如荼的朝阳发展态势之中。
“创客”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社会,是Maker与Hacker两个英文单词的合译,即制作者和创造者的合体。创客泛指那些努力把美好创意转化为现实产品和服务的群体,其最大特征是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创业创新想法,乐于与志同道合的创客交流和分享。“创客群体最早诞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比特和源自研究中心所建立的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它专门为那些富有创业创新想法的创客群体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开放式载体。
大批创客的形成和集聚形成了一个新的组织载体和服务平台—创客空间。在国外,创客空间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Hacklab、Makerspace、Hackspace等,它们都强调创造或者制造的空间。总之,创客空间是一种专门为创客群体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各种现实的、虚拟的全新服务平台,通过吸引创客的入驻及创意的相互碰撞,最终为创意的实现找到最优的转化途径。创客空间是从创新1.0向创新2.0时代转变中,伴随着创业民主化潮流而产生的组织形式,随着创客群体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创客空间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形式的日益多样化,创业创新为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我国众创空间是在吸收国外创客和创客空间诞生和发展的域外视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而出现的具有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的创业创新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众创空间是我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号角中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创新服务实践载体,目前,其主要存在形式有创客咖啡、创新工场、创业孵化器和创客空间等。这里明显可以看出众创空间在内涵和外延以及功能方面都比传统的创业孵化器和国外的众创空间更加丰富和广泛。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智能化和信息化革命的不断深入,我国众创空间的数量突飞猛涨、组织形式日趋多样、服务质量蒸蒸日上,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其他主体都积极投身到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行列之中。
(二)众创空间的主要特征
在“双创”新时代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众创空间,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开放性。创新2.0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创业创新的主体不再局限于那些垄断创业创新优势资源的少数群体,例如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等。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的不断普及以及社会信息共享进程的加深,社会个体只要具备创业创新的想法,就可以通过多种便利的手段和渠道实现创意的讨论和分享。众创空间的核心是打造公平、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从而服务社会每一个人的创业创新,对每一个人都敞开创业创新的大门,无论是企业家、大学生,只要拥有创业创新想法或者是想了解和学习创业创新知识或技能都可以进入创客空间。
第二,共享性。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囊括众多创业创新资源的开放式平台,其核心发展理念是为创客们提供思想碰撞、创意交流、经验分享的空间和机会,创客们可以在众创空间里平等地享受到各种创业创新硬件基础设施服务和软件基础设施服务,包括互联网服务、办公桌椅的使用以及其他物资和创业创新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大赛、工商税务知识、法律法规等。创客只要进入创客空间就可以利用各种人力、财力资源来为自身创意的实现找到切实可靠的路径,增加创意孵化成功的概率。众创空间吸引和聚集大量个体创客进驻,让他们在分享、交流与合作的创业创新生态氛围中实现从“个体创业”到“群体创业”的蜕变。
第三,低成本。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器有着明显的差别。创业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不可避免地具有营利性,这就意味着它提供的创业创新服务具有有偿性,并且进入的门槛较高。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服务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促进创业创新社会的培育和构建,带有一定的公共性。从众创空间的起源来看,大多数众创空间在创立和发展初期都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政府、高校都是众创空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二者的性质决定了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社会大众可以通过便利的手段和低廉的成本在众创空间各取所需。
第四,综合性。众创空间的发起者,涵盖了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等,其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明显特征,它们各自依托自身的优势和功能来构建形式多样的众创空间。从众创空间的具体实践形式来看,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创客咖啡、创新工场等都属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众创空间,它们的主要功能集中于创意的分享、创业项目的现实孵化、创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这里众创空间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创业创新的实践平台,为创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
(三)加快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契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生根,就必须有相应的媒介和实体来承载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目标,众创空间就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中应运而生。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众创空间创客的创业创新都集中在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科技创新领域,并且随着全球工业4.0时代和创新2.0时代的到来,众创空间释放出来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潜力将是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实现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契机。
第二,促进创业创新社会的培育,为我国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种子要播撒在我国大地上并且生根发芽,就必须让创业创新成为社会大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选择,让创业创新根植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让创业创新浪潮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众创空间的诞生是创业创新民主化时代的结果,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低廉的成本和便利的渠道进入,在公平、开放的平台中践行创业创新实践活动,同时众创空间的建立和发展也在不断促进创业创新民主化进程的深入,为创业创新民主化提供具体平台支撑。目前,我国创业创新的社会风尚正在众创空间的构建过程中逐步形成,这也将为我国形成人人创业创新的美好局面添砖加瓦。
第三,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为我国实现文化自信奠定现实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创业创新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在不断深化新时代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现阶段,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主体几乎涵盖了政府、高校、企业等社会主要主体,社会大众包括青年创业者、大学生、企业家都在可以触及的众创空间内实现创意的交流与转化。不断增加的众创空间数量和不断壮大的创客群体队伍,正在促进我国社会全体成员形成尊重创业创新选择、养成创业创业习惯、践行创业创新活动的良好局面,这也将有利于我国创业创新文化的积淀和弘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加富有时代性与创造性的科学内容,让创业创新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光彩,夯实我国文化自信的现实根基。
二、国外创客空间发展简考
(一)美国创客空间的发展状况及特征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的领跑者,作为全球创客的诞生地以及创客空间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在创业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潜力不言而喻。以下将主要介绍美国著名的FabLab创客空间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特征。
FabLab的创立灵感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课堂中,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致力于实现创意现实转化的微型工厂。在这个平台上,创客可以通过各种硬件创业创新设施、材料以及学院科研人员的最新科研技术成果来助推创业创新实践活动。FabLab运行的主要特征:第一,倡导个人制造。在FabLab内创客可以使用现有的材料、工具和仪器等设施来实现创意的现实制造,同时还积极鼓励创客们自给自足,通过无限的创意不断扩充和丰富FabLab内各种基础设施,不断扩大FabLab的规模,从而吸引更多创客入驻。第二,注重共享发展。FabLab是一个开放性和互动性极强的社交圈子,各个FabLab的成员会定期通过视频会议等线上交流渠道实现创意交流、成果共享等,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互置与共享。
(二)德国众创空间的发展状况
世界上第一家公认的创客空间—C-base,诞生于德国柏林,C-base自从问世以来就积极促进德国乃至全世界创客空间的发展进程。C-base運行的主要特征:第一,非营利性。C-base自从1995年成立以来,它的联合创始人就一直将它定位为一家非营利性的创业创新机构,致力于为那些具有创业创新想法的群体提供一个多元化和开放式的服务平台,让他们增强对互联网和计算机等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创意成果的现实孵化。第二,独立性。C-base之所以可以不断发展壮大,并且成功地和其他机构和团队进行跨媒体、跨地区的友好合作,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机构,不受政府、学校或者其他主体的干预和限制,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自由、开放、独立的社会环境中聚集和整合各种有利于创业创新的优质资源,培育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氛围,最大限度满足社会成员的创业创新活动所需。
(三)奥地利众创空间的发展状况
奥地利也是创业创新基础雄厚和氛围浓郁的国度,2006年诞生了国内第一家非营利性的创客空间Metalab,位于维也纳的高新技术社区,并且催生了众多互联网公司。Metalab运行的主要特征:第一,实行会员制。Metalab主要的宗旨是为爱好技术创新者以及各种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实体和虚拟空间,实现创客信息的互换和思维的碰撞,对他们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交流形式都不会进行任何干预,创客可以充分实现独立和自由的创业创新活动。创客一旦进入Metalab内就成为会员,并且要缴纳一定的会费作为其日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第二,注重创业创新氛围的传播。Metalab作为一个聚集多领域创客的信息交流平台,非常注重群体文化氛围的培育,借助移动互联网设备、新媒体以及数字平台等技术和工具举办各种创业创新项目或者文化节等活动,旨在表达创客们对自身创业创新活动的高度热爱,并且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该行列之中,形成人人创业创新的良好生态局面。
三、国外创客空间发展实践的启示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发展,众创空间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创新发展理念的加速器和助推器,众创空间的数量在我国逐年大幅度增长,在国家、企业、高校、社会成员等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之下诞生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市级众创空间、高校众创空间以及社会众创空间,并且这些众创空间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之间会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构建多类型的资源优化配置的众创空间。但是,目前我国众创空间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例如,众创空间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还不够广泛,服务质量和层次还有待提升,资金来源模式单一等。笔者在剖析国外著名众创空间运行发展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重要启示:
第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众创空间。目前,我国存在的众创空间大多是在政府机构的主导下建立的,受国家和省级等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不利于充分发挥众创空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纵观国外众创空间的建立历程,绝大多数是由社会个人、团体或者企业等民间力量发起的,这些独立的众创空间是促进自由发展、开放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迅速调整运行方案,并且可以在充分包容的环境中吸引更多社会大众创客的眼球,让他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践行创业创新活动。我国要想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真正落实到社会成员的实际行动之中,就必须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不同的方式建立种类多样的众创交流平台,只有这样“双创”的种子才可以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高效联动、科学分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是众创空间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和保障条件,目前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在管理经验方面比较欠缺、运行模式方面也还不够完善。国外创客空间之所以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他们建立的管理运营体制有很大关系。创客带着创意或者初具雏形的创业创新项目进入创客空间,创客空间会根据创客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孵化,为那些带着美好创意的创客提供材料、仪器、实验室等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为那些可能具有市场价值的种子项目提供天使投资、种子基金等投融资服务,然后成立创业导师团队对项目进行初步的指导与规划,最后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孵化和培育,包括产品设计、市场推广、企业管理等方面,为种子项目提供完善的孵化流程。
我国众创空间在运行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严格的筛选标准,只有那些经过考核的创业创新项目才可以进入其中。其次,要成立专业的导师团队,让创业创新者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并且提供税务、法律、人力资源以及公关等援助和服务,增加项目成功进入市场的概率。最后,关于众创空间的盈利机制,在项目进入孵化训练营之后,众创空间可以以投资或者融资人的身份参与其中,持有一定的股份,在孵化企业步入正式运营轨道之后,众创空间可以出售自己的股份来获取资金,从而保证日常运行和長远发展。
第二,注重优质资源的聚合与分享。众创空间作为在新时代诞生的开放式和共享式的服务平台,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创业创新者提供优质、便利的资源。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众创平台,但是他们之间的内外互通性和联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未形成完善的资源生态体系。首先,众创空间内部要整合各种创业创新资源,例如人才、技术、仪器等,让其相互配合、深度融合,形成完备的内部资源生态运行体系。同时为不断提升众创空间的服务水平,还需要和其他孵化平台、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外先进创客空间建立网络关系,充分实现各类型优质创业创新必备资源的聚合,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合作的前提和目标,从而寻找到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的新视野、新思路、新契机,增强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实力。
第三,培育和传播新时代创业创新文化。众创空间作为创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除了要构建生态的运行、管理、盈利等模式外,还要注重社会创业创新氛围的培育,传播创业创新正能量、弘扬创业创新主旋律。国外创客空间注重定期开设相应的理论讲座和实践课程,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兴趣。社会创客空间也会经常举办各种交流会、创业文化节以及创业路演等活动,旨在培育浓郁的创业创新文化氛围。目前,我国很多人对创业创新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但社会大众还尚未养成自觉的创业创新习惯,创业创新还没有成为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亟需新时代创业创新氛围的熏陶以及文化的内化。我国高校众创空间要特别注重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结合学校和社会师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创业创新学习和培训课程,培养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社会和其他众创空间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创业创新大赛、名人企业家创业分享会、创业项目路演以及创业创新培训活动,让众创空间成为创业创新文化宣传的重要渠道,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的广泛辐射效应,引导社会大众树立良好的创业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实践活动,让创业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让创业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周旭霞.杭州市众创空间的培育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社,2017:10.
[2]刘志阳.众创空间创业型社会新群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0-25.
[3]刘志迎,徐毅,洪进.众创空间:从“奇思妙想”到“极致产品”[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5:11-13.
[4]安永钢.分享经济时代的云孵化:众创空间大众孵化体系的管理运营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4-18.
[5]魏东初.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106-109.
[6]郭岭.加快郑州市“众创空间”发展的建议[J].创新科技,2015(10):26-28.
[7]安宇宏.众创空间[J].宏观经济管理,2015(04):85.
作者单位:谭 敏,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
杨 丹,重庆师范大学财务处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