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渗透体育游戏

2018-01-05薛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化体育游戏

薛露

【摘 要】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有了游戏就有了愉快情绪的保证,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幼儿积极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游戏中去,情不自禁的进入到音乐殿堂中欣赏音乐、享受音乐、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在一次音乐活动设计中,我将艺术和健康两个领域相结合,把体育游戏渗透到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过程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化;音乐活动;体育游戏;整合

在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艺术教育目标也提到了孩子用自己所喜欢和热爱的方式来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的形式进行强调,这是人们对于幼儿天性呵护、成长善待以及需要的满足,优势就在于能够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使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游戏之中去,情不自禁的进入得到音乐殿堂中去欣赏音乐、享受音乐、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

陈鹤琴先生将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指,并指出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的网,它们相互关联,将其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挖掘各种不同的资源,把他们整合在一起,使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一次音乐活动设计中,我将艺术和健康两个领域相结合,把体育游戏渗透到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过程中。

一、整合理念适用于幼儿游戏化的音乐教育

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游戏和学习都是极其重要的,游戏促进幼儿的自然发展,学习促进幼儿有目的的发展。将游戏化音乐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穿插在学习活动中,发挥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润滑”功能。在主题单元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歌唱活动《大猫和小猫》,歌词的内容为有一只大猫,它的声音很大;有一只小猫,它的声音很小。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也琅琅上口,每位幼儿都能大声地歌唱。在歌唱活动中,我发现了幼儿特别喜欢模仿大猫和小猫的声音,感受大、小的声音变化,于是教学的重点便放在了探索声音大小变化。随着幼儿充分掌握了重难点,显然兴趣点就需要激发,怎么才能使这样一个有趣的歌唱活动再次吸引幼儿呢,这也是我随之思考的问题。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期间,下午的体育锻炼都会带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我发现幼儿每天都主动要求玩这个游戏,而且他们很享受丢、捡的过程,同时同伴间的追逐跑也格外的快乐。于是就再次引发我的思考,是否能将音乐课融入幼儿喜欢的体育游戏呢?大猫、小猫怎么才能引起追逐呢?于是我和幼儿一起共同商量、讨论。

师:在什么情况下,猫会奔跑?

幼:看到了老鼠。

于是自然融入的老鼠这个角色,创设猫捉老鼠的情境。随之我继续追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 当老鼠遇到猫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还是很小的声音呢?

幼:老鼠怕看到猫,都是小心翼翼、偷偷出门的,所以声音很小。

师:原来老鼠是发出很小的声音,因为害怕大猫发现,大猫是喵喵喵,那小老鼠会发出什么声音,它怎样叫的呢?

幼:小老鼠吱吱吱。

在多次的商讨中,我与幼儿共同仿编歌词,将一段式歌词仿编成两段式歌词。第一段为老鼠、第二段为大猫,歌词具体的内容如下:我是一只老鼠,我的声音很小,吱吱吱吱吱;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两段歌词合为A段。B段是根据游戏情境的需要而加入的一段旋律,希望通过这段音乐让猫来捉老鼠,顺时针的追逐跑,也是体育游戏中《丢手绢》情境的迁移。将歌曲《大猫和小猫》与体育游戏《丢手绢》有机结合,创设音乐活动《猫捉老鼠》。

二、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中渗透整合理念的策略

“教学活动游戏化”就是努力提升教学活动游戏性水平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教学策略,挖掘各种不同的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椅子自然迁移体育游戏的规则

在体育游戏《丢手绢》中幼儿都是围成圆圈席地而坐的,当幼儿离开座位去丢手绢后,跑一圈回来时便找不到自己原先的座位在哪里。于是我想用一个便于幼儿辨认的物体,所以加入了椅子,一方面椅子就是“家”,幼儿一离开座位便一目了然知道从哪里出发的,另一方面坐着歌唱也利于幼儿的发音。

(二)榜样的作用自然区分游戏中的角色

在体育游戏《丢手绢》中,角色的分配有两个,丢手绢的人和追逐人。迁移體育游戏的经验,设置音乐游戏,这也需要两个角色,猫和小老鼠。我便运用了榜样示范法。教师用手模仿“小老鼠”,幼儿在下一乐句中模仿教师的动作,一边观察一边运用,幼儿便能简单地抓住榜样行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注意力集中地学习榜样的行为,并将“小老鼠”仿编成为“大猫”。幼儿在观察中提炼、学习,在游戏中不断练习,层层递进,明白如何进行游戏,区分各自的角色扮演。

(三)游戏中的输赢把握幼儿心理特征

在体育游戏中,总有输赢,这就需要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当孩子完成较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勇敢些”、“你做得很漂亮”、“老师相信你做得更好”、“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幼儿友的关系,也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树立。

在活动的过程中,也遇到害怕而不敢游戏的幼儿,这时教师不必慌张,可以扮演老鼠妈妈的角色,带着宝宝一起跑。(师:不用怕,妈妈陪着你一起跑)虽然是追逐跑,但是在设计这个音乐活动中输的人没有惩罚,而是循环继续进行游戏,给其一个锻炼、发展的机会。

三、整合理念在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游戏从广义上说,就是儿童“玩”的各种活动,从狭义上说,是指幼儿园中教师设计、提供或引导儿童自发进行的“玩”的活动。我们为什么特别关注游戏?因为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也自发地促进了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最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因此对幼儿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价值。

传统教条式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幼儿记忆歌词,跟唱歌曲,并没有帮助幼儿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幼儿唱好歌曲的方法,一遍又一遍的机械式歌唱,这样会使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更不用说对音乐表现出积极情绪了,这样他们长大以后就会厌恶音乐,不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整个世界。相反的,如果我们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经常有效地创设情境,与幼儿平日喜爱的事物、活动想结合,挖掘各种不同的资源,把他们整合在一起,丰富游戏的情境和内容,让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不同种学习情境中,不断获得新的成就。那么,在不断获取新的自我实现高峰体验需求的驱动下,全身心投入学习,自然就会成为他们自己主动追求的事情,一定会使幼儿的思维认知能力提升,使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艺术氛围中,多元智能进行拓展,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游戏之中去,情不自禁的进入得到音乐殿堂中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和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艺术目标)

[3] 甘剑梅.《学前教育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性质与课程地位”,2011年1月

[4]《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在音乐活动中培养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系列讲座许卓娅

[5]虞永平.《学前教育学》.苏州大学出版,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的游戏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游戏化体育游戏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