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兴趣
2018-01-05陈金涓
陈金涓
【摘 要】 数学作为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可见,学好数学是必要的。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常会出现小学生讨厌、惧怕甚至想方设法逃避数学的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及时思考,研究现象原因,实施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针对学生面对数学出现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从多方面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措施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好数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小学阶段,缺乏兴趣成为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导致学生陷入学不好数学的困境。对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寻找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技巧,为学习其他自然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促进数学教学趣味化
根据新课改的内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小学的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日常推理等。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积极改变数学教学的课堂模式,联系实际,将日常生活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使抽象的内容在实际经验的润色下更具体,便于理解,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程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橡皮,将橡皮由大到小整齐排列,将最大块的橡皮面对学生,鼓励学生左右走动,让学生观察走到什么位置可以看到所有的橡皮,走到什么位置只能看到最前面最大块的橡皮,教师在评讲结束后可以鼓励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手中的物体实施相似的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在无形中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体验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分析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擅用工具,促使教学方式丰富化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注意力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是一种普遍、正常的现象。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借助一些教学工具,人为得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数学教学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有趣的小故事或者事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以免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感到枯燥。适时的小故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举两得。教师应善于利用实物、模型或者多媒体帮助学生直观的观察事物、理解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观看动态视频的特点,预先下载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视频,课堂教学时播放,引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期待与喜爱。ppt也是教师吸引学生兴趣的有效工具,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图片富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制作图片丰富的ppt,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的思维节奏,逐渐吸收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形式,而是丰富有趣,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教师应认识到,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知识,还应该具有完备的实践能力。“只看不动手”的教学方式尽管有趣,但难以长时间的吸引学生,只有让学生切身地参与数学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发自内心的去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正方体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好的正方体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然后计算出表面积。这样,学生对表面积的认识不仅局限于“S=6*(棱长*棱长)”这一公式,而且练习了动手实践能力,更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变换题型,保证练习模式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对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活動等都富有极大的兴趣,而在进入练习的环节时兴趣缺失,甚至逃避练习,不认真对待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寻找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练习的兴趣。这要求教师首先熟悉各种题型,选取精炼、经典的题目,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为题目增加趣味,例如教师可以将题目融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为题目创造一个具体的背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题目的欲望。多设置例如“鸡兔同笼”、“小蝌蚪找妈妈”等有趣的题目,在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钻研题目的乐趣,促使学生产生对下一次练习的期待,改善学生逃避练习的情况,达到培养学生练习兴趣的目的。
同时,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以促进题型的变换,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练习题目,在题目之间插入动态效果,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丰富题目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在学生做对练习题后,设置多媒体上弹出一个大拇指的标志,并伴以“你真棒!”的夸赞,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积极投入新一轮的数学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措施,使学生在满怀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数学,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明确这一观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兴趣这一任务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学生的兴趣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实时关注学生情感变化,以防学生在某一阶段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智慧和教学经验,研究有效措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完善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霞.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5(7):93-94
[2]高文蔚.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9):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