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老家”的人

2018-01-05叶延滨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出生地婆家城里人

叶延滨

家是我们的根,特别是老家。

城里人常说的这个词“老家”,说的是不在这座城市的另外一个地方。乡下人不这么说,乡下人的家就是家。当然,成年女子的家有前缀,娘家和婆家。娘家是和亲娘一起的家,婆家是丈夫的家,不说是夫家而说是婆家,因为亲娘和婆婆差别明显。城里人说的老家比较混乱,也一言难尽。我最早听见这词,是电影里喊口号“打回老家去!”一声喊群情激愤,喊出胜利红旗高高飘扬。城里人好像挺看重老家,见面寒喧,您老家在哪里?山西。啊,咱是老乡啊。于是就亲了,近了,成了一家子聊上了。聊什么呢?先聊老家呀。水泥森林的城市里,老家就是雄鹰翅膀托起的湛蓝天空,老家就是无边茵茵绿草埋住了牛羊的犄角,老家就是热炕头,老家也是喜鹊窝……“你老家在哪里?”是城里人拉家常,关于老家三句话的头一句,好像地下党接头对暗号。这暗号我总对不上。小时候我也问牵着手的母亲:“我的老家在哪里?”“你小,你没有老家!”老家是出生地吗?我的出生地在哈尔滨,但我出生在一家没有门牌号的野战军医院,不能把军医院当老家吧?遇到这问题,我需要说一串注解:“我的籍贯是重庆荣昌,只是父亲的出生地,没有亲友,祖籍是广东。我出生在哈尔滨,但出生后就随部队走了。”于是我对老家这两个字,特别在意,最在意别人问:“你老家在哪里?”

老家在城里人嘴里迸出来,最有感情的一句话是:“老家来人啦!”记得小时候,特别在物资困乏紧张的年月,这句话流露出的得意,让听话的人足以羡慕嫉妒恨了。老家来人,背着黄帆布旅行袋,提着大竹篮,里面有红枣、小米、花生、咸鸭蛋……邻居们都道喜一般说:“真好!真好!老家来人了,来人了!”此情此景,我想起老师历史课讲的,是老百姓手推着小车,肩担着小米,让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那时,家里偶尔也会收到母亲的老战友老学生寄来的包裹。小朋友问:“谁寄来的好东西?”我总说:“老家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从下乡插队以后,和当过知青的朋友们一样,我好像也有了老家。插队村子的乡亲进城了,邻居就会说:“啊,老家来人了?”老家来人了也变了口气。来人啦?啊,来城里看病了!老家来的?来城里找销售土特产渠道。老家又来人了?是去年进城打工的回村又领来了亲戚!新一轮的农村包围城市,一拨又一拨的老家人涌进城里,接受先富起来的老板们的再教育。老家来人了?这句话像念神奇的魔法口令,几年过去直把北京从三环念成了六环。

老家在城里说得最多的第三句话是“他回老家去了……”在我的记忆里,这句话早些年说出来,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某个运动或某次精兵减政之后,一个人突然从身边消失了,回答你一句:“回老家了。”简略且不用再问的答案。“回老家”并不等于“解甲归田”,也不全是“告老还乡”,有时候是举着彩旗,喊着口号,敲锣打鼓地送走“回老家”的人们,比方说“下放锻炼”,比方说“支援边疆”,比方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之后,留在人们心中的那拂不去的忧伤,也许正是那个时代的乡愁。岁月变迁,“他回老家去了”这句话别有另种滋味。年前年后,职场的同事之间,说起“他回老家去了……”好像说这位同事,去完成一件重要的祭祀和朝觐活动。三重含义:一是他还有个“老家”,老家还有老人和亲戚,是个有根有源的人,像一棵移进城市的树,风会提醒他从哪儿来。二是他不得不花钱费力地走这一趟,不比城里老居民,还是“漂”在城里的外来人。三是他很快會回来上班,“回老家”必定持往返车票。不是跳槽,不是移民,不用怕他消失了,他只是无可奈何必须走一回。

城里人说“老家”,说得最多的三句话:“你老家在哪里?”“老家来人了!”“他回老家去了……”让人体会无尽的人情冷暖,世事变迁。汽车跑的是高速了,火车也叫高铁了,在车轮越跑越快的日子里,怎么这“老家”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让人们像无根的萍,在城里漂,今天读到《北漂诗选》感慨不已……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荐语】 谈及“你老家在哪里”,只要是老乡,就如同亲人重聚。强烈的归属与认同只因为我们是老乡。“老家来人了!”第二故乡也是老家,感情连通着城乡。“他回老家去了”,“回”是无奈之举,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时代的变迁,关于“老家”的三句话,在城里居民心里已冷暖有别。但无论你怎么“漂”,你老家在哪里?你的根在哪里?仍然值得人们去思索,去寻找。

猜你喜欢

出生地婆家城里人
总跟老公家人融不到一块儿怎么办?
婆家的有些事,不要去“掺和”
在全球,每两个人中就一个“城里人”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娘家在隔壁
历史教学中要分清古人的出生地与祖籍
杨天惠生平考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