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工会如何推进和谐劳动关系
2018-01-05范丹
范丹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和新动力等主要特征,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构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经济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矛盾凸显,如劳动争议、劳资纠纷等各种矛盾频繁出现,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进一步激化矛盾。因此,工会必须正确认识现阶段劳动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并通过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发挥好导向功能;深化工会制度改革,为工会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条件;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增强工会履职能力等路径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顺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键字] 经济新常态;工会;和谐劳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 D4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219(2017)05-0079-05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乎广大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维护企业和广大职工的利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反之,不和谐的劳动关系会对此造成阻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凸显,损害职工利益的事件频繁发生。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而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职工权益的代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其工作机制,进而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一、正确把握经济新常态
(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初次提出了“新常态”这一观点:“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同时,正视了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二)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基于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正确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的同时还对其主要特征做了明确阐释,指出可以从发展速度、发展动力和发展结构等三个层面进行把握。习近平同志还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1] 141。因此,要正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积极适应和引領新常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要全面深刻的把握其特征。
1.从发展速度上看,经济增长由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变。新常态下的经济,与之前的发展模式相比较,首先表现在发展速度上存在下降的趋势,我们也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为经济换挡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平均达到9.5%)。2012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其中2013年的增长速度为7.7%,2014年的增长速度为7.4%,2015年的增长速度首次“破7”,跌至6.9%。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下滑趋势,但不可能一下子就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也不会保持以前那样的高速水平;而是要保持中高速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2.从发展动力上看,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1] 151面对传统的依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认识到创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提升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手段,适时提出创新发展驱动发展战略,促使其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断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强国。
3.从发展结构上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以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拉大、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整并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在产业结构方面,不断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第三产业成为产业主体,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乡区域发展方面,继续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在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努力增加劳动收入,有效的控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得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经济发展经历“经济新常态”这一阶段,能够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动力和支持。但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和认识“经济新常态”,清醒的认识到虽然“经济新常态”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趋势,但是还是需要我们要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避免经济增速的持续低迷。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实现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关系的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劳动关系问题。而且,与经济社会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变革相适应,劳动关系的形态及其调整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呈现出市场化、制度化、群体化、国际化特征[2]。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劳动关系的协调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一)劳动关系的矛盾更加紧张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劳动关系矛盾趋于紧张化。第一,劳动者收入分配比例下降。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 中高速,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劳动者劳动收入不断降低的趋势。由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最主要体现之一,劳动者收入下降导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劳资矛盾。第二,就业压力增加和就业质量不断下降。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企业面临趋紧的市场环境,往往会使就业质量受损,一个突出表现是加班时间的延长,而且很多企业是不支付加班工资的,或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支付加班工资[3]。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劳动者的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增加工作压力,损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使得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大大受损。第三,劳动争议频发,劳资矛盾凸显,导致劳动关系紧张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劳动者诉求的多元化,劳动争议和劳资纠纷发生的频率增加,严重程度加剧,近年来与之相关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某些政府部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牺牲劳动者权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政府极力维护资本方的利益而忽略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利益诉求,造成劳动关系紧张化。endprint
(二)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由于我国生育率长期保持较低水平、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减少的趋势。2012年,我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相对于2011年减少了345万,比2011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从2012年开始至今,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分别比上一年减少244万、371万和487万,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在持续减少,同时也意味着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也在不断激化。
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减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加之用工短缺现象的客观存在,导致近年来民工荒频频发生,劳动成本也在逐年上升,为新阶段经济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将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三)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对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提出了新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调整突出表现在二、三产业的结构变化上,其中201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增速仍然高于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2015年,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对工会的组织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据国际经验,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工会组织化程度的下降。因而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我国工会提出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用工处于一种灵活性很强的状态,劳动者流动性大,对企业用工的规范化和执法监管能力突出了新挑战。
三、工会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是像过去那样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再也行不通了,现阶段更应该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一个国家是否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生产效率,进而影响其经济增长质量。在我国,劳动关系和谐与否还关系到当前的经济发展能否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发挥好导向功能;深化工会制度改革,为工会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条件;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增强工会履职能力。
(一)工会要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发挥好导向功能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不可避免的会引发更多的劳动争议和劳资纠纷,增强劳动关系的对抗性,这些新挑战就要求政府和工会以平稳的心态积极应对。经濟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关系矛盾,从根本上看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因此政府要对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充满信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发挥其调节劳动关系的作用。同样,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要尊重劳动关系规律,不能进行过多的干预,积极配合好政府的工作。经济新常态下,新媒体发挥作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因此在广泛运用书籍、报刊、杂志的基础上,通过网络、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鼓励广大工会工作人员和劳动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经济新常态的内容,教育广大劳动者更好的了解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和把握新常态,从而在劳动中更好的适应新常态。
(二)深化工会制度改革,为工会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条件
201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颁布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经济新常态下,亟需健全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和劳动者诉求表达渠道。因此,根据《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当前中国存在的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现状和特点,构建符合其发展的工会组织形式、职能和管理权限。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建立劳动关系沟通协商制度,由劳动者和企业双方代表组成,共同协商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积极主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积极承担协调劳动争议、劳资纠纷问题,积极表达劳动者的利益诉求,真正扮演好工人利益代言人这一角色。同时,工会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制度化,从而保障其有效实施,更好的发挥工会作用,协调好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三)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增强工会履职能力
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增强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素养,使工会真正成为学习型、服务型的群众性组织,代表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和诉求。
首先,工会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上级工会组织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努力做好企业的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增强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提升他们解决劳动争议、化解劳资矛盾的能力。其次,工会干部要创新工作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关系变化趋势,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增强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观念,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工会工作的开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利益诉求。最后,工会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作为工会干部,要经常性地深入广大劳动者群体中,广泛听取劳动者的心声,真诚关心劳动者的疾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广大工会干部做到廉洁自律,厉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不为个人谋私利,集中精力为劳动者群体办实事,做劳动者的代言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驱动力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也给我国劳动关系带来一系列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工会应更加坚定信念,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新常态,积极适应并主动服务新常态;主动应对新形势下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矛盾与挑战,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同时,工会还要创新观念,开拓创新,带领广大劳动者团结奋进、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赖德胜,李长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
[3]赖德胜,孟大虎,李长安,王 琦.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工作时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谭晓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