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
2018-01-05赵惠红
赵惠红
当班主任时间长了,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学生,但任何一个学生无疑都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班主任的核心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
一、用“爱”调整良好心态,做好班主任工作
园丁是对教师最质朴的诠释。学生如花,花有百种,人有百样;像养花一样培养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爱教育学生,学生势必如花般茁壮成长。种花人从不计较种类多,习性不同,他们只会细心照料,努力让花儿怒放;同理,教师也要尽其所能培养学生,因材施教。例如:班里的谭文轩同学患有小儿多动症,上课的时候总是随便走动,无法集中精神。有时,我只好牵着他的手上课。实在影响教学时,就请家长来商量对策。家长同意进课堂陪孩子上课,经过两个多月的陪读,家长面对现实,决定选择行为矫正;为配合矫正,他半天上课,半天训练,直到移居加拿大。经验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把学生、家长和其他同学的需求综合考虑,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顺利解决问题。要做到爱心引导、细心配合。
二、借助各方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
1. 利用学生的力量
学生众多,问题多样,我们可以抓共性,对相同问题的学生进行组合处理。小问题请学生协助处理,例如很多小事可以交给班干部:文具不见了,作业本不见了,简单的作业格式不懂了……同龄的孩子心理相近,协助老师处理问题效果很好。我也会给学习能力强或比较独立的孩子分配几个“好朋友”,让他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他们每处理好一件事,或者解决了一个学习难题后,就到老师那里登记、换取小奖品,并由班长代管。久而久之,一些小问题学生自己就会解决了。班主任应利用学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他们的力量如涓涓细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 借助家长的力量
为增加学生的知识、培养其他能力,我利用学校的第二课堂,邀请家长给学生上课,我当助教。有的家长水平很高,能依自身特长给学生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有职业介绍,也有知识引领。如:李培烨的家长讲了《如何认识食品添加剂》,让学生对添加剂的认识更清晰,不是所有的添加剂都是有害的,适量的添加剂可以让食物口感更佳、品质更好,只有过量的添加剂才对人体有害,还让学生认识了一些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许佳昕的家长是华农园林设计系的教授,她带学生实地认识、分辨植物,这一课既开放又生动有趣,学生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叶敦林的家长是记者,给我们介绍了新闻出版的情况,介绍了报纸的编辑、印刷、发行等流程……这样特别的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眼界;同时让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老师的工作、学校的运作了解更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获得持久有力的支持。
有了良好的心态,聚集了不同的力量,究竟该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基于教学经验,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良好行为的养成是在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形成的;要使良好的品质牢固下来,意识起的作用很大,所以要“先养其心,再塑其行”;有了良好的意识,品行可成,班主任工作可事半功倍。
三、凝练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平时我忙忙碌碌、经常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到处灭火却又烽烟四起;其原因是学生行为失当,教师培养不够。我们平时多注重行为上的约束,而忽视了对学生意识的培养。意识是人的思维,指挥人的行为;注重培养内在意识,可规范学生行为,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意识是治本,我本著“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相信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
首先,从设立各种制度开始,从整体培养着手;就是先立规矩,然后用适当的办法去执行。日常采用的形式,一是开展主题班会,二是设立评比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1. 开展主题班会:通过《防火安全》《上学路上》《防溺水》等主题的视频、图片、事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卫生意识;
2. 设立评比活动——“比比谁最早”:早到校者可获“金鸡奖”(取意“金鸡报晓来得早”),以此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3. 设计“独立成长勋章”:通过家长对学生家庭作业的独立完成情况评议、盖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
4. 倡导“班容班貌我管理,班级墙报我设计”“桌下四块砖,清洁有良方”:让学生每天整理桌椅图书、扫地劳动,培养其集体意识;
5. 设计“四人小组齐出力,解决困难没问题”的评比形式:同学遇到困难,大家齐心合力解决困难,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意识;
6. 设立“我爱我班,我管我班”“人人都是班干部”的层级管理机制:通过把班级事务细化,让学生各自认领任务、完成任务,形成“人人有事做,人人爱集体”的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
如此这般,学生的意识强了,行为好了,良好品质逐渐养成。培养学生良好意识是班主任工作中要做好的基本功,要凝练内力改变德育观念,以良好的意识指导行为,养成良好品质。
四、潜心践行,让德育活动化、生活化
“以节庆活动践行德育教育,实行德育教育生活化”是我校的德育课题。德育不是单纯的“教化”,不能单一和生硬。小学品德分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涉及社会和生活范畴,具体内容包括历史、地理、科技、艺术、人文、道德、法制等。这说明品德教育离不开社会生活,把品德教育寓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现实中,有很强的意义。课题开展以来,我积极参与研究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
第一、凭借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2012年,学校开展了“美化校园,画好墙画”的活动,情景历历在目:那时,我迎来了一年级的学生,带领他们首次参加美化校园的活动。首先,在班级征集儿童画初稿,筛选出三幅代表作;然后,让画作的主人在墙上起草稿,其他有兴趣的学生分批上色,老师和家长监督辅助,美化校园的墙画大功告成。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合作意识,也把学生、家长和老师团结在一起,为以后的班级工作打下了基础。
2014年,学校又开展了“传诵经典,我画墙画”活动。按照原先的流程“找主题——画初稿——选稿——起草稿——上色——修改——交稿”,学生画画、家长题字,五天时间完美收工,并获得好评!学生虽小,但有了适当的任务和方法,再加上儿童爱表现的天性,他们积极性极高、班级的凝聚力也初步形成,学生家长和班级工作更加紧密结合。活动结束了,学生的良好品质也形成了。
第二、践行“德育活动化、生活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德育活动化、生活化”是我校的德育研究课题,我积极研究,利用节庆精心策划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养成优良品质。每月的活动主题如下:
经过近乎每月一次的节庆活动,学生逐渐懂得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爱家人、爱他人;学会敬老爱老;懂得环保、劳动和节约……各种良好品质也在慢慢形成。班主任确实能通过各种节庆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很好地落实德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教的是知识,养的是品德,育的是后人。在教书与育人这两块阵地里,唯有班主任这一角色可以让它完满。随着时代的变化,德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变化,唯有职业的信仰和使命感不变。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继续孜孜不倦,教好书、育好人。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国学校)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