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与试验(下)

2018-01-05宋炳寰

百年潮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核试验场氢弹核试验

宋炳寰

进入1967年春,“一月夺权”引发的夺权活动席卷全国。承担639氢弹空投试验中有关航弹、降落伞和飞机研制、加工和改装任务的工厂先后发生夺权、武斗,甚至出现停工停产等严重问题,直接影响了试验的准备工作。针对这一状况,聂荣臻元帅在当年1月至3月先后批准发出四份中央军委特别公函,要求三机部、五机部、七机部及其所属相关工厂保证弹、伞、机的研制、加工、改装任务顺利进行,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何人不得阻挠。特别公函发出后,经过夜以继日的工作,工人师傅们相继完成所承担的任务。空军使用改装好的轰-6甲飞机也完成了鉴定降落伞和验证航弹弹道轨迹的飞行试验。

全面展开核试验场的各项准备工作

1967年3月起,氢弹空爆试验在核试验场的各项准备工作陆续开展。

为了组织、领导好这次试验,核试验基地在总结过去几次核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案和通信保障、气象保障、防护保障等各项具体实施计划,抓紧进行各种准备。

这次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氢弹的总威力和裂变、聚变分威力,同时,研究在大威力核爆炸条件下,大范围环境因素对冲击波、光、热等效能的影响,各种杀伤破坏因素对生物、武器装备、工程建筑等效应物的杀伤和破坏效能。为了取得所需测量数据,基地确定了38个测量项目,使用493台(套)测量仪器设备,安排了53个效应试验项目。其中,除沿用飞机挂取样器穿入蘑菇云收集放射性微粒样品的做法外,还首次安排发射固体火箭收取样品。因为氢弹试验的爆炸威力大,核试验场原有控制系统不能满足试验要求,所以基地研究所自行设计、加工了灵敏可靠、省电、能远距离测控的第二代控制设备,安装、调试后,进行了15次全场控制系统联试,结果全部动作正常。

核试验场的工程保障任务相当繁重,需新建327项试验工程。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和负责领导工程保障任务的副司令员张志善一起,跑遍了场区各个角落,为试验工程的选点、定点而奔波。国家计委、物资部和有关工业部调拨解决了所需的器材和设备。为了争取施工时间,核试验基地主动承担了工程设计任务。担任场区施工任务的工程保障部队,刚刚完成了氢弹原理试验任务,本该撤出场区休息,但又投入了新的战斗。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加快了进度,保证了质量,为现场安装调试工作创造了条件。

核试验基地于4月25日在核试验场区开设指挥所。军内外28个参试单位的6185名技术和保障人员以及物资、设备从4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現场,开展准备工作。空军的轰-6甲飞机于4月7日转场到核试验基地马兰机场,经过休整,4月17日开始空投训练。50枚训练弹也准备就绪。

5月9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十八次会议,着重检查讨论了这次氢弹空爆试验的准备工作。

在核试验基地的统一组织下,经过各参试单位的密切合作、紧张努力,5月底,各类仪器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完成。

毛主席签发电报,221厂暂停“四大”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为了使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不受影响,1967年3月5日,经周总理批准,聂帅签发《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221厂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定》,规定:221厂不得夺权,不准串连,“文化大革命”运动只准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进行,违者将受纪律处分。有了这份文件,221厂才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到5月底,该厂承担的639氢弹设计、生产、环境试验以及核测试项目的准备工作,绝大部分已经完成。国防科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罗舜初随即向聂帅建议,以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名义电示221厂暂停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集中精力确保氢弹的加工质量和进度。罗舜初还建议,以聂帅的名义向核试验基地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千方百计保证试验成功,确保人员安全。5月29日,毛主席签发电报,批准221厂暂停“四大”。

6月5日,正式核试验用的氢弹加工生产工作完成,经过四次检查,产品质量合乎要求。接着,在221厂进行了氢弹试总装配和引爆控制系统的台架试验。在试验工作队——第九作业队队长陈能宽主持下,对氢弹试总装配的质量及引爆控制系统的质量进行了严格检查和评定。评定结果是:639氢弹的“扳机”“被扳机”各部件加工工艺、加工质量均合格,总装配的质量合乎要求;引爆控制系统各组件质量均合格,整个系统的动作程序也正常。随后,正式试验用的氢弹被分解、装箱,待命起运。

聂帅赴现场主持氢弹试验

核试验场内其他准备工作一切正常,但6月3日发生了一件意外。轰-6甲飞机进行投弹飞行训练时,投掷的第三枚配重弹因降落伞主伞在空中破裂、失去阻力而发生弹体自由落地。正式试验时如果发生这种半开伞情况,氢弹就会比完全开伞时的落速加快,留空时间就会缩短,有可能低于预定高度爆炸或在地面爆炸,这就会对核试验场区内外造成大面积严重污染。因此,核试验基地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就半开伞情况下的安全问题进行论证,研究了保证伞在空中不发生破裂的措施。

按训练计划,轰-6甲飞机于6月6日空投了第四枚配重弹,同时对降落伞开伞过程及下落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通过拍摄和地面跟踪观察,降落伞开伞正常,而且这一枚的投弹成绩比前三枚都好,落点距离靶心420米。为了吸取教训,确保核试验任务圆满完成,经进一步论证研究,决定对此后将要使用的降落伞做局部加固;有关人员组成折伞小组,拟定操作程序,严格按程序对降落伞进行了折叠包装。

6月10日9时,轰-6甲飞机按计划空投一枚遥测弹(内装有引爆控制系统和信号发射机),进行空地遥测接收合练,并对局部加固后的降落伞做实际检验。遥测弹脱钩后,开伞、降落、引爆至落地均正常。落地后检查时,却发现伞顶部第一圈有三个小的破裂口,分别为1厘米、3厘米和13厘米。相关负责同志在现场研究后认为,伞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可用的,加固后更好。此外,参加合练的遥控接收系统、主控设备和雷达跟踪项目均工作正常,弹上的引爆控制系统工作情况也正常。endprint

截至6月10日,空军担负投弹任务的徐克江机组和张文德机组已在核试验场区进行飞行训练共35架次,投弹35枚,弹着点都在距靶心1000米范围内,且绝大部分都投在了500米范围内。经空军研究确定,徐克江机组为正式执行投氢弹任务的机组,张文德机组为预备机组。

正式核试验的氢弹于6月8日运抵马兰机场装配厂房,从10日开始正式装配。

6月12日上午,周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议,听取罗舜初关于氢弹空爆试验准备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罗舜初汇报完后,在讨论中,周总理对核试验基地有关6月10日空投遥测弹情况电报中“均很正常”的说法提出了批评。他说:伞有三处裂口,还能说“很正常”?这是缺乏科学的态度,应改为“较正常”。不要过分乐观,要实事求是。场区有的同志“有些经验主义”,这不行,必须认识这次试验新的特点,并认真严肃对待,绝不能粗心大意,工作应精益求精。

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传达了毛主席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过的一段话:“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周总理要核试验基地在核试验场区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并在场区写大字语录牌,但不要把大字写在地面上,以防敌人从空中拍照。周总理说,这次热核试验,将要实现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几年前对发展我国核武器事业所作的预言和号召。所有参试人员,工作都要精益求精,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说,现在看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很关键的是保证伞的强度和正常开伞。这个问题,必须认真严肃对待,郑汉涛同志(国防工办副主任)应即组织三机部有关人员到现场去,会同基地人员再全面地考虑和检查一次。周总理还指示,6月13日综合预演后,还要对氢弹总装配认真地做全面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对遥测站及经常出现的示波器和相机卡片,也要重点检查。他要国防科委转告在核试验现场的张蕴钰、张震寰、李觉、袁学凯等同志,对上述问题一定要切实认真细致严格检查。周总理指示,在考虑放射性沉降沾染时,对核试验场区以西地区,也要充分注意,要有意外情况的安全措施,要非常关心人民的安全。他要国防科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对放射性烟云通过地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专门研究,要作充分估计,于6月14日提出具体措施方案报送审批。

会议结束时,周总理对聂帅说:“聂老总,恐怕还是请你去一趟罗布泊核试验现场,亲自领导这次核試验,可以吗?”聂荣臻微笑地回答:“义不容辞!”周总理说:“那好。辛苦你了。核试验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仍由张蕴钰、张震寰、李觉、袁学凯、邓易非等同志具体负责。”

6月13日9时,核试验现场进行全场综合预演。轰-6甲飞机空投一枚遥测弹,检查了正式试验所规定的全部程序和动作。全场区23个测试记录站、493台(套)仪器设备全部准确动作。通过综合预演,全面检查了各重要部位工作的可靠程度,各作业点人员进一步熟练了技术操作程序。

第一颗空投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6月14日9时,聂帅一行来到北京西郊机场,乘飞机去核试验基地。叶剑英元帅到机场送行(此时叶帅主持中央军委常务工作),他紧握聂帅的手说:“祝你一路顺风,圆满完成任务。你健康欠佳,还望保重。”聂帅表示感谢,然后登上伊尔-18专机。聂帅是发着烧去核试验基地主持氢弹空爆试验的。对一位68岁的老人来说,抱病执行这样的重任,难能可贵。

13时50分,专机抵达核试验基地。一到基地,聂帅立即询问全场综合预演及空投遥测弹降落伞的情况。

午饭后,聂帅来到核试验基地马兰村大礼堂,查看6月3日轰-6甲飞机飞行训练投下的配重弹降落伞主伞破裂情况。他向有关人员详细询问并认真检查了正式用的降落伞的强度和保证正常开伞这两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

晚上,聂帅听取试验现场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当听说核试验基地在综合预演中检查发现了两个小的技术问题时,聂帅一再询问问题的缘由及解决情况,并说:氢弹上一个不该掉的小螺丝钉垫圈掉了,这类问题不要看成是小事,出起事来会变成大问题。规程规定的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少了一道工序,就会出问题,这就是个教训。

16日上午,在对核试验现场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和试验场区的气象及核爆炸后放射性烟云可能经过地区的气象预报作了综合分析研究后,张蕴钰、张震寰等商定并请示聂帅,建议正式核试验的零时定为北京时间6月17日8时整。随后,核试验基地向国防科委发电报,请示批准正式试验的零时。基地司令部还就万一发生地面核爆炸时的处置方案向国防科委作了报告。

16日下午,聂帅来到马兰机场,到第九作业队的装配厂房看望慰问忙碌着的工程科技人员,观看了氢弹实物。随后,他来到轰-6甲飞机停机坪,登上徐克江机组的726号飞机进行检查,并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聂帅勉励全体机组人员说,一定要沉着、冷静,细心按操作程序完成好各个投弹动作,圆满完成投弹任务。

晚饭后,聂帅在核试验场区开屏村听取全场区试验准备工作最后进展情况的汇报,然后满意地说:全场区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20时全场区将完成一切准备,待命试验。稍后,聂帅分别与周总理、叶帅通了保密电话,请示正式试验的零时。周总理在电话中说:“同意你们的安排。有关试验的一切工作,都由你在现场决定。预祝试验成功!”

6月17日7时整,天刚破晓,徐克江机组驾驶726号轰-6甲飞机载着氢弹起飞,向核试验场区方向飞去,飞行高度10000米,飞行速度800千米/小时。

在开屏村,6时50分,天刚破晓,聂帅便乘吉普车直奔白云岗指挥所。郑汉涛、张蕴钰、张震寰和基地其他领导一同前往。7时30分,他们到达指挥所。核试验场区天气晴朗,仅在靶标地区上空飘浮着一片卷云,这是进行核试验难得的好天气。全场区几千名参试人员也分别到达各参观点,大家怀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翘首盼望胜利时刻的到来。endprint

8时前,726号轰-6甲飞机飞到靶标上空。7时58分40秒,投弹……没想到因为负责投弹的第一领航员想要尽量投得准一点儿,心情太紧张,又要背诵毛主席语录,影响了注意力,投弹时忘记按下自动投掷器,致使氢弹未能投下,飞机拐弯飞走。徐克江机组向地面指挥员请求再一次绕圈飞行,进入靶标上空投弹。空军地面指挥员发出口令:“重飞!要沉著,不要紧张!”同时,指挥员将这一情况向白云岗指挥所作了报告。聂帅听到报告后当即答复:“可以!”

轰-6甲飞机平稳地再次飞到靶标上空。第一领航员反复测量数据,精确计算投弹诸元,对飞靶标精确瞄准。时间接近8时20分,投弹。

氢弹脱钩后,降落伞按程序正常开伞。8时20分,氢弹在距靶心315米、距地面2960米的高度爆炸。这时,碧蓝的天空出现强烈闪光,一个巨大的火球出现在眼前,把天幕背后正冉冉升起的朝阳掩盖在一片辉光之中。一个自然的太阳,一个人造的太阳,两个太阳高挂在蓝天上。接着,飓风般的冲击波从爆心袭向四周,爆炸巨响震耳欲聋。随后,出现了一朵非常壮观的蘑菇云。望着眼前的壮丽景观,人们激动得鼓掌、欢呼起来。

相关专家初步计算分析速报数据,判定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爆炸威力TNT当量在300万吨左右。张蕴钰把这一初步计算分析结果向聂帅作了汇报,聂帅高兴地连声说:“300万吨,够了!够了!”

聂帅立即先后向周总理、叶帅电话报告。周总理在电话里说:“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试验的所有人员表示祝贺和慰问!”叶帅也代表中央军委向参加试验的全体指战员表示祝贺和慰问!于是,聂帅用麦克风向在白云岗地区集结参观的全体参试人员转达了周总理、叶帅的话。同时,他也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并同大家一起热烈鼓掌、欢呼。

随后,聂帅签发传真电报,正式向毛主席、林彪、周总理并党中央、中央军委报告:我国第一次氢弹(航弹)试验于今晨8时20分爆炸成功,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新的伟大胜利!初步数据另报。

氢弹爆炸后,轰-6甲飞机安全返航,在马兰机场着陆;固体火箭和取样飞机取到了放射性微粒样品;效应试验取得大量数据。氢弹的破坏威力是巨大的,其中,距爆心投影点700米处的坦克完全被破坏,坦克内的2只狗和12只豚鼠全部死亡炭化;距爆心投影点3.3千米在铁轨上的火车机车(重46吨)被冲击波吹倒并位移了15米;距爆心投影点8000米开阔地面上的157只狗中,当场死亡94只,余下的几天后全部死亡;距爆心投影点4800米至14000米内的3座小砖房和1栋小楼房被冲击波完全吹散……

事后对多种测量数据综合分析,这次氢弹爆炸的威力为330万吨TNT当量。实测爆炸高度为2930米,爆心投影点距靶标方位为23.9度,距离为64.8米。

这次试验中,场区内外人员都很安全。爆炸后,卫生部对烟云径迹区内的八个地区进行了放射性沉降物抽查。通过对水、土壤、粮食、蔬菜、牧草等多次取样检测,没有发现污染。

6月17日下午,新华社发表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这份《新闻公报》是经周总理详细审阅修改、呈毛主席审批后发表的。在呈送毛主席审批的过程中,周总理正在接见卫生部代表,其中有人已经私下得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很希望周总理在会上正式宣布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鼓舞大家。但是,周总理不动声色。当秘书把毛主席审批后的《新闻公报》稿送回来,周总理看完了毛主席的批示以后,才兴奋地向大家宣布这个特大喜讯。

《新闻公报》发表后,神州大地同庆祝,亿万人民齐欢呼。人们奔走相告,相互传颂,锣鼓喧天,欢声雷动,整个祖国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我国的氢弹为什么搞得这么快

我国氢弹空爆试验的成功再一次震动了世界。

就在氢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晚上,周总理接见了参加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各国代表。周总理对他们说:“这次核试验是革命人民的共同胜利”,“中国进行核试验是为了最终消灭核武器,中国核试验成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各国代表热烈祝贺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并为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而感到欢欣鼓舞。

我国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引起西方国家普遍关注。美国国会议员杰克逊惊呼:“中国爆炸氢弹的成功,超过了美国的预料。”6月18日,英国《泰晤士报》驻华盛顿记者麦克唐纳说,中国的氢弹爆炸“推翻了美国军事计划的时间表”。《星期日电讯报》在社论中写道:“中国终究要成为一个核大国,这一点始终是很清楚的,可是,可怕的日子来得比美国人预料的还要早得多。”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则刊文指出:“中国每试验一次都使西方专家不得不缩短他们对于中国成为一个十足的核国家(这种实足的核国家必须有洲际导弹和热核弹头)所需要的时间的估计,这次的爆炸也不例外,这离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还不到三年,没有哪个国家进展得有这样快的……”

当我国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的《新闻公报》通过电波传到法国巴黎时,戴高乐总统非常震惊,没想到中国的氢弹发展得这么快,他把法国研制氢弹的部门负责人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他们。戴高乐总统的震惊不是没有缘由的,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而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爆炸了空投的氢弹,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这再一次证明,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办到,而且能够办得更好。

中国的氢弹到底为什么搞得这么快?有什么诀窍?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回答清楚的。毛主席在1967年7月7日接见军训会议代表时,高兴地对周总理、叶帅、聂帅等领导人及会议代表说:“新式武器、导弹、原子弹搞得很快,两年零八个月搞出氢弹,我们的速度超过了美国、英国、苏联、法国,现在在世界上是第四位。我们搞导弹、原子弹有很大成绩,这是赫鲁晓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着我们走自己的路,要发给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毛主席在这里讲的是我们靠自力更生。

的确,我国在短期内能把原子弹、氢弹研制出来,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党中央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除此之外,我们还依靠了党中央富有远见卓识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依靠了全国的大力协同,充分利用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有一大批不为名、不为利,在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制定了迎头赶上的战略部署,精心选定了奋斗目标;加强了预先研究和模拟实验;把先进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手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实行了领导、专家和群众三结合;依靠了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所有上面这些,就是我们成功的诀窍。(编辑 杨琳)

作者:原总装备部退休干部,高级工程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试验场氢弹核试验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