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剑英与人民军队的创建

2018-01-05徐玉凤

百年潮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广州起义南昌起义叶剑英

徐玉凤

叶剑英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他策应南昌起义,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为红军初创时期的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红军面临分裂的紧急关头维护了毛泽东在人民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特殊贡献。

策应南昌起义,暗助起义部队

南昌起义爆发之前,叶剑英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的著名将领。他1917年入云南讲武学校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1920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先后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第8旅参谋长等职,1922年陈炯明叛军围攻广州总统府和孙中山的住所时,叶剑英冒险护送孙中山脱险。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叶剑英参加黄埔军校筹备工作,任教授部副主任,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招聘教员、招考学生、编写教材等工作。在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叶剑英率部英勇歼敌,名声大震。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群众的暴行使叶剑英认清了革命和反革命的界线,他下决心参加革命,通电反蒋。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7月,葉剑英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他正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入党后,经周恩来同意,叶剑英的党员身份暂不公开,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中,以配合党的工作。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安排对于南昌起义的成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27年7月,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并向共产国际报告了起义计划。李立三、邓中夏、恽代英等一批党员干部相继来到九江,具体组织和领导武装起义工作。叶剑英也随第4军军部来到九江。这时的九江,聚集了共产党人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第11军第24师、以叶挺独立团为骨干编成的第4军第25师第73、75团,以及当时已经接近共产党的贺龙所指挥的第20军。这些军队,是党在大革命时期培植和给予重要影响的正规革命武装的主要部分,是南昌起义的主要军事力量。

7月下旬,汪精卫、张发奎感到贺龙、叶挺的部队“不稳定”,企图以开会为名把贺、叶召集到庐山,解除他们的兵权,同时令其部队到九江、南昌之间的德安一带集结,进而将其包围,一举扑灭军队中的革命火焰。当时在第4军任参谋长的叶剑英得知这一阴谋后,连夜秘密从庐山赶到九江,把消息通报给叶挺。接着,叶挺、叶剑英、贺龙、廖乾吾等人在甘棠湖上的一只小划子上共商对策,决定贺、叶不上庐山,不接受张发奎调动部队的命令,所部立即向南昌集中。这次甘棠湖上的小划子会议对于保证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对于起义部队及时开往南昌,可谓极其重要,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叶剑英。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委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全歼守敌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3日,起义军撤离南昌,按原定计划向广东进发,以期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重新举行北伐。

南昌起义的爆发使国民党惊恐万状,蒋介石、汪精卫等急令调集各路兵马,讨伐起义队伍。张发奎召集黄琪翔、朱晖日、叶剑英等高级军官开会,商讨派兵追击南昌起义军问题。叶剑英从保护起义军角度考虑,利用张发奎一直想重新回到广东立足的企图,向他提出:南昌起义队伍向广东进发,广东的李济深必然会派兵出击,广州城随之空虚,这正是张发奎部队南下广东的大好时机。从这个分析出发,叶剑英劝张发奎放弃追击起义军的打算,提出“直开广东,不追贺叶”的建议,并得到采纳。这样,在叶剑英暗中保护下,南昌起义军摆脱了一部分追兵,从而比较迅速地打开南进通路,直下潮梅,与彭湃领导的农民军会合,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

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在敌人“心脏”里打响暴动的枪声

南昌起义前后,叶剑英主要是在国民党军中做策应工作,而对于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之一——广州起义,叶剑英则是直接参加了领导工作。

广州起义的主力——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团和警卫团都是叶剑英带领的队伍。教导团最初主要由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师生组成,这个学校建立于国共合作时期,是为北伐培养军政干部的基地,革命势力在学校占优势,曾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汪精卫走上反共道路后,计划消灭这所学校的师生。1927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1方面军总指挥唐生智突然命令军校进行洪山野外演习,同时密令其嫡系军官何键、李品仙等在演习时率部包围歼灭军校师生。叶剑英时刻关注着这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得知反动派的阴谋后,他当即建议张发奎出面解围,把军校这股力量收编过来,以壮大第2方面军的力量。张发奎接受建议,以“左派”领袖招牌,直接出面交涉,唐生智慑于张发奎的压力,被迫停止围歼军校师生的阴谋。随即,张发奎将军校改编为第2方面军教导团,军校100多名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以及进步青年等革命力量因而得以保存。

叶剑英多次寻找机会来到教导团,找教员和学员们谈话,鼓励他们努力坚持。1927年8月,教导团被张发奎下令缴械、“清党”,叶剑英毛遂自荐担任教导团团长,并建议张发奎将教导团改为第4军军官教导团,从而将这支队伍直接并入自己领导的第4军建制。就这样,叶剑英费尽心血、冒着风险为革命保存了一支重要队伍。

广州起义的另一支主力队伍——第4军警卫团也在叶剑英的谋划下得以壮大。1927年11月,根据党的指示,叶剑英以加强广州城防为名,建议张发奎扩充和改组第4军警卫团。得到同意后,叶剑英即介绍梁秉枢、张诗教、陶剑寒(陶铸)等一批共产党员到警卫团担任团长和其他领导职务,从而把警卫团的领导权掌握在共产党员手中。

1927年8月中旬,叶剑英率教导团离开南昌,向广东前进。一路上,他经常召集军官研究部队教育、宿营、野炊、救护等问题,把行军路途变为课堂,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精心培育这支革命的武装力量。9月初,教导团到达江西万安。在这里,叶剑英参加教导团内中共党组织的会议,这是他入党后第一次参加党的会议。在会上,有些同志提出在万安举行暴动。叶剑英指出,在万安暴动意义不大,应到广州去,“到敌人心脏里”去举行暴动。教导团党委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向广东进发。endprint

叶剑英提出到广州举行起义的主张,同中共中央、中共广东省委的设想不谋而合。广州是北伐的策源地,党曾经在那里举行省港大罢工,群众基础好。而且广州是全国闻名的大城市,是国民党军阀争夺的重点区域,又与香港、澳门相邻,在那里举行起义,在中外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南昌起义的队伍已经向广州进发,起义时可以彼此策应。叶剑英第一次参加党的会议,就提出这样有远见卓识的主张,显示了他的革命坚定性和战略眼光。

9月中旬,叶剑英率教导团进驻广东南雄。在党组织安排下,他先去广州,参加广州起义的领导工作。到广州后,叶剑英先去张发奎处报到,继续担任第4军参谋长,并设法和中共广东省军委负责人黄锦辉取得联系,接受党的指示。黄锦辉提出:要在张发奎部队中站住脚跟,掌握敌军动态;要加强对教导团的控制,掌握好这支暴动的基本武装;要利用敌人的矛盾,分化削弱敌人的力量。

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的叶剑英更加谨慎小心地在敌人“心脏”里进行着起义的各种准备工作。10月,他以第4军参谋长的身份,命令已到达花县待命的教导团进驻广州市北郊四标营,随后对全团进行整顿,加强政治工作,加强军事训练,为起义作准备。他还秘密到香港,同先期到达的恽代英见面,商量广州起义问题。11月,叶剑英利用张发奎、黄琪翔发动反对李济深、黄绍竑的政变的时机,命令教导团攻占黄绍竑的第8路军总指挥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并用这些武器秘密武装了部分工人纠察队。

李济深、黄绍竑被张发奎赶出广州后,暗中调兵遣将,准备打回去。11月中旬,叶剑英在张发奎召集的商议对策的军事会议上建议:全力以赴,集中兵力攻打西路势力较弱的黄绍竑。张发奎采纳了叶剑英的建议,将广州防务交给叶剑英负责,命黄琪翔带领主力部队开赴梧州一带进击黄绍竑。这样,广州城内只剩下教导团、警卫团及其他少数部队,全城的防务几乎全在叶剑英掌控之中。这就给武装起义造成了极好的时机。

11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秘密散发号召举行武装暴动的宣言,工农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12月7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秘密主持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12日举行起义。由于走漏风声,再加上教导团内有反动分子告密,汪精卫赶紧派人命令张发奎武力镇压。12月10日,张发奎密调黄琪翔部队从前线赶回广州,策划武力镇压,意欲解除教导团武装。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叶剑英再一次挺身而出。他面见张发奎,批评他不该听信谣言,并担保教导团不会暴动。稳住张发奎的同时,叶剑英将敌人镇压起义的消息及时报告党组织,暗地里通知教导团作好准备,警惕敌人袭击。在关键时刻,叶剑英再一次保护了起义的武装力量。

形势紧迫,广州起义提前举行。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教导团打响起义第一枪。叶剑英赶赴设在公安局的起义军总指挥部,任红军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叶挺共同指挥战斗。起义发动后,叶剑英亲眼看到敌人强大的反扑力量,与叶挺等一起提出,不宜坚守广州,应将队伍转向农村,与农军汇合。但是,这个正确意见遭到共产国际代表诺伊曼的反对。由于未能及时退出广州,起义军在城内同得到英、美、法、日等国支持的张发奎等部进行了顽强的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在起义的第三天遭到失败,张太雷等许多起义者牺牲。50多年后,叶剑英回忆起广州起义,再次总结了其中的教训:“广州起义留下的教训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一条是:无产阶级先锋队要派自己的干部下乡……如果广州起义不留恋城市,在起义之后自觉地、主动地迅速向农村发展,与当时正蓬勃发展着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相配合,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游击战争,那么,起义将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叶剑英的隐蔽工作做得极为成功,张发奎等敌军将领在被枪声惊醒后,还打电话给他,令他派兵镇压。陈公博曾经这样回忆广州起义:“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教导团既已缴械,怎么又发回了枪支?我问起缘由,才知道这是参谋长叶剑英的主张,而当时那位叶先生又兼了那个教导团的团长。军队有了异动分子已经很可虑,而高级将领就是共产党,尤其无法可以预防。怪不得我们一方面由公安局破获无数共产党的机关,仍然没有方法预先消弭这次事变。原来我们的参谋长兼教导团长就是共产党,警卫团的团长梁先生也就是共产党!”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与秋收起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建立革命武装力量的三大标志性武装起义,叶剑英在其中两次起义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党领导的军队的初建作出了不朽贡献。

参与第一批红军条令条例的制定

广州起义失败后,1928年底,叶剑英经党组织安排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先是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在周恩来安排下,与刘伯承、傅钟等负责翻译苏军步兵战斗条令和政治工作条例,译好后送往各苏区,成为红军遵行的第一批条令和条例。

1931年1月,党中央决定派叶剑英到中央苏区军委参谋部工作。4月初,叶剑英到达中央苏区。11月,担任中革军委委员、总参谋部部长。隨后,叶剑英以大量精力抓司令部机关建设。当时,红军正处于初创后的发展阶段,各级司令部机关尚未建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参谋工作制度,机关的组织分工也很不完善,与部队的联系也不太畅通。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司令部机关在组织指挥上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多。为此,叶剑英向中革军委提出“建设精干的统率机关”的建议。在朱德等的支持下,叶剑英与有关同志一起着手进行整编,取消原来不够合理的机关部门,把统率机关整编为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在司令部机关建立起作战、情报、通讯、管理等部门,并明确规定各机关的职责,进行了严格的分工。红军过去行军主要靠向导,不重视利用地图,有些参谋人员见到缴获的敌人地图后,看不懂,随手就丢弃了。在叶剑英的明确要求下,作战部门专门成立地图科,注意搜集敌人的地图,学习利用地图指导行军作战。叶剑英还重视运用刚建立不久的无线电台,组织电台人员有计划地侦听破译敌人的无线电信号,从而获取了大量情报。鉴于红军部队中所用号谱与国民党军相同的不利情况,叶剑英为中革军委起草《关于司号问题的通令》,要求红军要尽快定出新号谱,统一全军使用,督促司号人员在短期内熟悉和掌握新号谱,以便全军尽快在统一号音下行动。endprint

叶剑英指导军委一局在红一方面军中建立“战斗要报”“战斗详报”“阵中日记”等记事报告制度,规定“战斗要报”不拘形式,主要包括战斗经过概要,敌军兵力、番号、特殊装备及动向,当前敌我态势、敌情判断和本部企图,双方损失概况,剩余弹药等;“战斗详报”包括战前敌我态势,天候气象,战区地理,双方兵力,敌指挥官姓名,本部作战部署及相应命令,作战经过,友邻动作,战果,决战状况,战后态势等;“阵中日记”记载上级命令,纵横关系的通报,本部作战命令,本部警戒命令,本部通报,本部每日位置,行军宿营事项,本部战斗编成及军政首长姓名,作战经过,作战间隙发生事项,地图与实地之差异处,战前战后人员数,后勤及技术作业状况等。上述记事报告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红军的作战效率,有利于部队总结作战经验教训,提高战斗力。

在逐步建立健全司令部各部门机构的同时,叶剑英还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参谋人员的军事素质和工作能力。他多次召集参谋长会议,结合中国工农红军实际,讲述苏联红军作战经验,讲述《孙子兵法》的核心要义,研究反“围剿”作战的战略战术。当时,参谋人员普遍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业务水平较低。叶剑英亲自给他们讲课,讲解作战、情报、通信、机要、队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叶剑英还十分注重克服红军中存在的游击习气,加强对机关和部队的正规化教育。他组织参谋人员研究学习苏联红军的参谋工作条例、步兵战斗条令、后勤工作条例等,参考这些条例条令,结合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的特点,编写自己的条令条例,作为机关工作和部队战斗训练的基本依据。他主持总参谋部翻译美国军事家所著的《作战规则提要》,印发红军各部队,并指出:翻译学习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介绍它、利用它,以提高红军的军事技术,研究敌人的战术原则,做到知己知彼,战胜敌人。这些条令条例的编制实施,对于克服游击习气,加强司令部建设,使部队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起到了显著作用。

关键时刻维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确立的。但是,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张国焘企图挑战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而张国焘却主张红军向西退却到人烟稀少、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青海、西康等地,以为这样可以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军事压力。

1935年6月,两河口会议确立了红军集中主力北上以创造川陕根据地的方针。在会上,张国焘勉强同意中央的方针,但在会后,他却立即致电中央,坚持南下,并在部队中散布不信任中央的言论,策动他的支持者向中央提出改组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提出要张国焘任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中共中央坚决拒绝了张国焘等人的无理要求,但为照顾红军的团结,于7月18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

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随该军行动。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8月21日,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越过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到达四川省的班佑、巴西、阿西地区,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然而,张国焘拖延不前。到9月初,在中央一再催促下,张国焘才令红5军进抵墨洼附近,但接着又令该军全部返回阿坝。9月9日,张国焘致电中革军委,坚持南下主张。他还背着中央密电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部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自从1931年4月到中央苏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以后,在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叶剑英逐渐认识到,毛泽东料敌如神、知己知彼、深得人心,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他决心拜毛泽东为师,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和体会,得到毛泽东的赞赏和欢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叶剑英衷心拥护会议决定,拥护毛泽东的领导,连夜向部队传达会议精神。

张国焘发出的令陈昌浩率部南下的电报被叶剑英先看到,并立即报告给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毛泽东先是同张闻天、秦邦宪等紧急磋商,认为张国焘有分裂和危害中央的企图,再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部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当晚,他们三人又同王稼祥和病中的周恩来等召开紧急会议,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决定率右路军的红1、红3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先行北上,脱离险境。9月10日凌晨,中共中央在北上途中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張国焘的南下方针是没有出路的,号召党和红军坚决拥护中央的战略方针,迅速北上。

9月9日晚,叶剑英返回前敌指挥部后,召集军委直属队负责人李维汉、杨尚昆、李克农、萧向荣等人开会,秘密通报了张国焘发来电报的情况,告诉大家中央已经走了,约定次日2时大家也走。随后,他又找作战科参谋吕黎平要来全军唯一一份甘肃省地图。凌晨,叶剑英以“打粮”为名带领军委直属队北上。天亮时分,赶上毛泽东、彭德怀和红3军机关。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坚持向川康藏边境退却的方针是错误的,号召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团结在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作斗争,继续北上。

长征途中,叶剑英在党和军队面临危险的关键时刻,维护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使红军有了之后的北上胜利,有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发动。这是叶剑英为党、为人民立下的一大功绩。(编辑 黄艳)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调研员,副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州起义南昌起义叶剑英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叶剑英的港澳情
略论恽代英对广州起义的历史贡献
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南昌起义中的外国人
广州起义中的叶剑英
广州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