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方法不能亦步亦趋

2018-01-05陈红玲

新一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个体性自主创新

陈红玲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大部分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多误区,在教学方法上趋于形式主义。教师应该把有效模仿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操作体系。

关键词:个体性;自主创新;个性化操作体系

工作十年以来,我发现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就会觉得语文课越来越不会教,不会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也向专家、学者、教授学习了诸多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不可否认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课堂上很少讲或基本不讲,讨论法、合作法、表演法、演讲法盛行起来;有的教师把讨论等同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单纯追求课堂的热闹与活跃;有的教师追赶时髦,不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并不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教师片面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置可否或无原则地大加赞赏。

这样看来,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学生围着教师转变成了教师围着学生转,“满堂灌”变成了“满堂乱”。

工作十年来,带过三四届学生。刚开始工作时,我也曾经一节课哗啦哗啦一个人不停地讲一节课;后来学校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也曾经一节课光用课件;我也曾在有人听课时必须让学生讨论,哪怕是走形式。再后来我发现一个老师必须知道自己教学的初衷是什么,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是要教给学生什么,我做了深刻而沉痛的反思,我觉得语文学科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书面语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听说多写的能力。到现在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我从他们高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自学,自己讲,自己阅读,同学们互相分享,抓住早读时间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孟子》等。教上几届学生下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成绩提升也非常明显。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只要有志于教学,刻苦钻研,用心揣摩学情,抓住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特点,博采众长,不亦步亦趋,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其实我觉得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选择教学方法就要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考虑它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原有的一些方法不会因为提倡新的方法而过时,适时适当运用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一些新的方法也并不是一用就灵,运用不当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不能一提讲授法,就片面认为讲授法就是满堂灌,不符合时代潮流,弃之而求他。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宗旨,所以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中心,以教材文本为选择,而讲授法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给学生的收益远大于拙劣的讨论、探究。比如:要在课堂上实施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就必须考虑:探究的问题是不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否具有共性有价值?探究的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小组交流的内部组织是否合理?所给的时间是否合理?如果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一堂课没有充分阅读文本,没有深入思考,却将时间浪费在反复转动身子形成合作的态势上,不但合作没有产生功效,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会慢慢消逝。教学方法上的形式主义就像一个美丽的陷阱,如果只看到表面上的美丽迷人,那是很容易吃亏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不能图“热闹”,而要图实效。

而且,任何教育者的教学方法都是在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出来的,其形成过程的独特性本身与它的可模仿性是相抵触的。如果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可模仿性,不仅使教学方法僵化,而且会使教学方法的改革走向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及处理所学知识的方式,都有自己的个性风格,都或多或少地会形成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教学操作体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首要特点是其个体性。所以我们可以把有效模仿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大胆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模仿已成型的教学操作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有效模仿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自主建構符合自身教学个性的操作范式。为此,教师既要对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某一类型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并与他人同一类型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比较,发现自己教学的闪光点或顽症,又要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参与状态进行分析,发现教学对激活学生思维所起的作用。把隐含于头脑中零星的实践智慧变为显性系统的理性知识,提高自身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以此为基础,循环往复,教师便会逐渐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教学操作体系,进而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当然,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建构教师的个性化操作体系,是一个艰难而极富价值的探索过程,也是不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这个过程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只有这样才会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内在需求,才会称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会是自觉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方超平.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教师技能的自我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2]钱加清.理解语文课程范式的另一种思路.课程·教材·教法,2007,7.

猜你喜欢

个体性自主创新
论邓·司各脱个体性概念的形成
浅析足球意识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个体化时代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定位
论个体化社会中社区教育服务居民个体性学习的策略和途径
奥克肖特代议民主制下大众论说的解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