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乡镇旅游的历史经验剖析

2018-01-05邹华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观光村镇煤炭

邹华

本文以日本夕张市为例,分析了日本小乡镇从传统经济向旅游服务转型,并试图通过旅游这一抓手,振兴地域活力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成败得失。在经济形势良好的状态下,夕张市的旅游转型依靠大投入外延性扩张,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泡沫经济破灭,日渐萧条最终走上财政重组的境地。乡镇旅游开发建设必须以当地既有资源为依托,旅游收入也应该反哺于既有资源的完善。这种内生式、自律式的乡镇旅游发展模式,在我国全域旅游建设热潮中显得尤为重要。

引言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确立“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此表示很高的积极性,并就此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如今可以说,全域旅游建设在全国各地正是如火如荼推进之际,此项工作能有如此反响,究其背景,还是源于我国城镇化水平偏低,许多乡村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尚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进一步完善了全国的城镇化建设,基本消除了城乡差别。与此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也进入了团队旅游时代,国内游包括乡镇游与海外游高潮迭起,有点类似于我国最近十多年来的旅游态势,这种高速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数年,长达40多年,之后随着乡村人口的减少与收入增长停滞才有所回落。

一、日本乡村运营主体的嬗变

传统上,日本的乡村运营由村落共同体负责。村落共同体是当地居民的互助自助组织,共同解决生活问题,承担地域建设,只有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才委托自治体政府处理,所以村镇运营建设的主体是村落共同体组织。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经济高速增长,大量年轻人口流入大城市,村镇居民人口减少甚至空洞化,共同体的运营逐步变得困难。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村镇共同生活问题不得不依靠行政与市场的服务来处理,这种城市化的运营方式削弱了村落共同体的地域建设主体地位,人们逐渐接受以自治体政府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并通过选举予以确认。

在财政充盈的情况下,地域建设主体从村落共同体转移到地方自治政府是可行的。但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地方自治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以2008年为例,日本地方债务余额达到197兆日元,比1990年增加了130兆日元。特别是随着泡沫经济破灭后,景气对策以及三位一体改革的执行,地方转移支付税金减少很多,加之支柱产业农林水产业持续低迷,造成地方自治体行政愈加困难,以地方自治体政府为主体,维持村镇运营建设也变得捉襟见肘,村镇运营建设需要确立新主体,探索新模式。

二、“自律型观光”对乡镇振兴的意义

在村落共同体与对方自治体政府的主体地位双双弱化的背景下,观光旅游由于会带来外来人口的流入,作为地域建设的新手段再次受到了青睞。但过去团队旅游时代的传统乡村旅游,由于过度依赖外来的旅游业资源,村镇完全处于打下手的尴尬境地,这与招商引资开办企业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乡村旅游的问题点,对旅游效果重作评价,人们期待建立一种有利于村镇建设的新旅游业态。

其一,注重乡村主体性与主导性的“自律型观光”。所谓“自律型观光”,是以村镇为主体,以当地固有的自然文化资源为载体,村镇居民及其集体主导经营的可持续观光业态。这种地域主导型的观光,它是基于地域自身的愿景与信念,由地域内部人士群策群力推进的事业,不仅有助于观光的振兴,也有利于当地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保护,恢复对家乡家园的自信、自豪情感,从而促进乡镇的整体建设。

三、夕张市旅游开发的历史经验教训

以北海道夕张市为例,夕张市位于北海道中部偏西南,属于山地围绕的丘陵斜坡地形,面积763平方千米,2008年末人口统计为11 745人,是全日本人口第三少的小市镇。该地自1890年开始煤炭开采,到1960年人口达到116 908人,煤矿数量17个,煤产量330万吨,煤矿员工16 027人,盛极一时。但从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煤炭需求减少,并受到海外煤炭进口的影响,矿山相继倒闭,到1990年彻底退出采矿业。

随着煤炭业的衰退,夕张市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着手旅游开发。选择旅游业作为地区振兴的手段,首先是因为当地没有其他可以扶持的支柱产业,其次是因为当地的矿迹留存可以充当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现于1889年的厚达7米的露天煤层,被选为北海道指定天然纪念物;“夕张煤矿模拟坑道”也被推荐为国家指定登录有形文物。

夕张市旅游开发的特点是以地方自治体政府为主导推进的,其背景是矿山不断关闭,人口也不断减少,除了自治体政府,再无可依赖的地方振兴承担者。由政府牵头,从1980年第三方煤炭历史村观光株式会社设立,并开办了“煤炭历史村”这一观光设施开始,煤炭博物馆、煤炭生活馆、水上餐厅、未知世界动物馆等相继开业,并且购并了滑雪赛道。其后,更是吸引了松下兴产株式会社、三菱地所株式会社、伊藤忠商社等大型开发商投资当地的宾馆、休闲度假区的建设,甚至提出了开设“圣诞老人村”“世界度假地”等宏伟设想,“世界悬疑电影节”也于1990年开办。

夕张市的年游客接待量也从1980年的55万人上升到1983年的137万人,在泡沫经济的刺激下,于1991年迅速增长到了230万人。这些业绩的取得,让夕张市从煤炭向旅游转型的政策显得非常成功,受到了当时的自治省与通商产业省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了1990年度的“活力地方建设优良公共团体”自治大臣表彰奖。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日本国内泡沫经济破灭以及长期的经济不振,1993年后旅游接待人数开始下降。为了吸引挽回游客,90年代后半期,夕张市继续加大住宿温泉等旅游设施的开发投入。事实上,夕张市在向旅游转型之前,矿山相继倒闭之际开始,为了维持煤炭工人的生活,自治体政府出面收购了煤炭企业的土地、住宅、医院等设施,并负担了企业未能支付的工资,自治体政府为了处理矿山倒闭投入达到580亿日元,其中靠发行地方债筹资330亿日元。

正是由于矿山倒闭处置经费以及旅游开发的高额投入,造成自治体财政状况日趋严峻。雪上加霜的是,2002年松下兴产从当地的旅游业撤资引退,夕张市为了保护就业,又花费将近50亿日元接手宾馆等设施,结果原本到2001年结束的130亿日元的财政赤字,到2005年猛增到260亿日元。到了2006年,难以为继的夕张市向日本总务省提出了财政重建申请。之后的调查表明,夕张市的负债总额为632亿日元,实质性财政赤字为353亿日元。2007年夕张市获准财政重建,计划在18年时间内完成重建任务。结果第三方煤炭历史村观光株式会社和夕张观光开发株式会社于2006年、2007年相继破产倒闭。

回顾夕张市的旅游开发历史,一开始的意图是非常纯正的,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既有资源,建立煤炭博物馆、炭矿生活馆等旅游设施。后来,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开发逐渐背离了当地固有的资源,比如建设火箭大科学馆、大型游艺中心等设施,指导方针不是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开发地域魅力,而是依靠大量投资去建设新的旅游资源。而且观光收益也没有还原到当地旅游资源中,用于维护并提升其价值,而是投向了凭空建设的新旅游资源。其中“煤炭博物馆”的常设展览自1980年开馆后就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四、结语

夕张市向旅游转型之所以以失败告终,在于它没有建立观光收入再投入到当地旅游资源的回流机制,一旦这些固有的旅游资源得不到维护和价值提升,就不得不依靠凭空创造旅游资源的手段,谋求观光魅力,为此就要加大投入,如果旅游人数减少,观光收益降低,就会引发负债经营难以为继的困局。所以,对于乡镇旅游来说,外延扩张性的旅游开发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结局。在我国,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牵涉到全国各地的乡镇农村,为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此为戒。

(作者单位: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观光村镇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煤炭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荡秋千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村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