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05江艳刚
江艳刚
目前,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引领的供给侧改革结构性优化迫在眉睫,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本文结合宜昌市旅游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开展研究,找准对策,探索适应新形式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宜昌市旅游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引言
在经济社会转型不断深入的时代,“供给侧改革”不仅成为热门词汇,同时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就其概念来看,“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角度对经济进行结构性优化,进而弥补“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平稳快速运行。事实上,该理念的提出,从本质上来讲还是由需求所引领的。就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它与“供给侧改革”也有类似之处。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素质是必要的。然而,目前,旅游行业人才供需失衡。中低端人才进入门槛低,流动性很强,旅游企业基本服务岗位对技能要求不高,使得人才同质化。再加上高层次和高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相互高薪“挖角”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高端旅游服务企业,人才不够用、不适用问题突出。针对目前旅游行业“供需错位”的矛盾,本文结合宜昌市行业局、旅游企业和宜昌开设旅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寻找对策。
一、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一)用人需求缺口大
调研走访了宜昌市20家旅游企业,其在用人需求方面的缺口较大,人才流动率较高。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都愿意招聘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使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和支撑。调查显示,每年约有70%的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大约有16%的企业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企业对大学生实习期的表现满意度一般,选择“满意”的占12%,“一般满意”的占50%,80%的企业每年招聘大学生的数量在50人以下。就2014-2016年来看,招聘大学生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增幅很小,在5%以内。只有40%的企业招聘的大学生数量在增加,而30%的企业招聘人数在减少,其余企业与往年基本持平。
(二)旅游企业对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
1.专业知识是否扎实仍然是大学生求职的最大的阻碍
大学生在专业对口就业方面,企业方和职业院校学生持相同观点,都认识到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与实际岗位的专业要求差距较大,这种差距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最关键因素。
2.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招聘方的首选
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素养,包括学历、专业知识背景、文化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然后评价他们的品德和素养。专业技能、成绩、社会经历等方面,企业方认为是可以后期弥补和培养的。该调查结果与很多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较大的出入。
3.性格特征和适应能力是企业招聘毕业生较为看重的方面
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适应能力的要求比较看重,学生的性格特征是否符合企业岗位需求,与岗位的特点是否趋于一致,是否符合企业文化要求。
4.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岗位要求相一致
企业人要求大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满足工作岗位需要,其次是“实践经验”。目前,学校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与岗位脱节,行业发展较快,学校的知识教授与实际行情出现偏差不能无缝对接。特别是工科,学校实训设备可能已是被行业淘汰,这也是目前摆在校方人才培养一个难题。
(三)企业方面對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1.调整就业心态
在初次就业需更加务实,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与企业共同完成学生职业规划课,入校时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教育学生端正心态,明确位置,扎实学好基础知识,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大学生在就业时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寻找与自身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相适应的岗位。要平衡心态,合理确定职业预期值,乐于奉献,接受锻炼,注重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技能,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
2.深化专业知识学习
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与功底,满足岗位需要。要合理确定薪酬值,客观全面评价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扎实学习,不断提高知识应用技能,努力适应工作需要。
3.提高实践和动手操作技能
加强实践锻炼,满怀热情投入实践活动,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建议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把课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融会贯通,这对求职者、对企业而言是双赢。
4.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辅导
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应该注重对学生引导,帮助学生解答择业困惑,让他们掌握求职技巧,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需要。
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一)以某职院旅游专业招生为例,招生振幅较大
以某职院旅游专业招生为例,如表1所示。
近三年来,旅游专业的招生进一步萎缩,虽然在2016年有所好转,但总体上还是趋于下降,由于就业门槛较低,薪资水平不高,工作性质等原因,使得该专业在家长和考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
(二)专业对口就业的学生比例分析
专业对口就业的学生比例分析,如表2所示。
根据麦可思报告,该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较高,专业就业相关度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一致,总体来看,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三年之后,继续保持本专业就业比例进一步下滑。
(三)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企业的要求
1.改善就业环境
对就业环境越发重视,产业升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进入门槛,提高行业整体收益率。
2.提高薪资待遇
行业对学生实习整体定薪不高,改变21世纪初的校企合作思想,抱有简单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想法已不适合现代学生实践的要求。
3.做好校企对接
主要要求行业招聘机构负责学生就业与学校对接的相关人员,具备充足的学校学生人才招聘和培养的经验与资源,才能有好的沟通。要求企业负责招聘培训的人是学习型人才,对学校保持热情和感情,乐于经常去沟通。
4.深化产学结合
实现“双主体、双育人”。企业深入到职业院校的发展中,把学校当作企业的一部分,深化合作,做到生产与实践结合。如,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直接在休斯敦大学里赞助旅管学院,学生实习直接在酒店里、把酒店开进学校,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做法。
5.提升企业文化吸引力
鼓励打造个性化精品品牌,把品牌文化做到员工的生活工作方式中,让品牌背后的情怀去打动人心。
三、行、企、校旅游人才共同培养合作途径
(一)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可以充分利用集团优势,与各中职学校成立职教联盟,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就业辅导,帮助学生正确择业,破解学生就业困境为出发点,建立校企合作部门。完善机构设置,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定,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提高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实现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局面,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二)优化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优化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实现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对接、企业工作标准与学校教学标准对接、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对接、企业师傅授徒与学校教师上课对接。让学校实习基地就是企业生产车间,企业的生产车间也是学校教学场所,使实习实训多样化,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2.教师和师傅专业共建
行业企业专家是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优秀专家和能工巧匠,擔任各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和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让企业与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承担责任,改进教学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工作,各方应该相互协作,共同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专业化水平,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3.建立师资互聘制度
大力发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发挥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相互借鉴和提高。为任课老师去旅游景点参与实践锻炼创造机会,深入旅游景点开展锻炼,把握人才需要,完善课程设置,并注重实践锻炼的监督管理,确保其实效性。从景点引进优秀导游或管理人员进入课堂教学,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共同参与顶岗实习阶段管理
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全国著名企业联合培养。由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文化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接受锻炼和实践,提升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学校应该与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合作,工学做顺利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任课老师综合素质,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密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联系,让学生接受锻炼,增加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四、结语
当前旅游人才培养不足,尤其是高级旅游人才数量较少,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创新思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人才有效供给,使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