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
2018-01-05李智慧张妮娜王彩霞
李智慧+张妮娜+王彩霞
敦煌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在河西地区设立的四郡之一,自此之后,敦煌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一带一路”战略,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盛大开幕,加上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于敦煌,敦煌旅游热潮一度袭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该从那些方面入手做好進一步的文物保护工作呢?本文主要介绍莫高窟的概况、2015-2017年上半年莫高窟旅游数据分析、莫高窟在旅游热潮冲击下的合理性文物保护、景区管理措施,以及莫高窟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
引言
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文化殿堂。历史上曾经荒废,无人看管,多次遭受人为破坏。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1984年扩大为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成立后,对莫高窟的保护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看守式保护、抢救性保护、科学性保护、预防式(监测式)保护。目前,在敦煌研究院的大力保护下,莫高窟仍然处于垂暮老人的状态中,面对敦煌旅游热潮的袭来,敦煌研究院针对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性及现状,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景区进行科学、系统、长远的规划。
一、莫高窟概况
莫高窟坐落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遐迩。它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以及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 000平方米、彩塑2 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一世纪(东晋到宋代时期)的文物,里面包含有佛经、文本、绢画、法器等文物。后来,从藏经洞就衍生出了一门国际学科——敦煌学。莫高窟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莫高窟旅游数据
莫高窟在1979年开始对外开放,全年接待人数只有1万人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莫高窟旅游出现了异常迅猛的增长态势。年接待人数在2001年突破30万人次,2004年达到了40万人次,2006年有50万人次,2011年有67万人次,2012年达到了近80万人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的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推动下敦煌旅游热潮一度袭来。
(一)2013-2016年莫高窟全年接待数据
2013-2016年莫高窟全年接待数据见图1.
由图1可知,2013年接待74.2万人次,2014年接待80.30万人次,同比增长8.23%。2015年接待114.42万人次,同比增长42.49%。2016年接待135.02万人次,同比增长18.00%。
(二)2015-2017年上半年莫高窟旅游数据
2015-2017年上半年莫高窟旅游数据见图2。
由以上数据得出,2017年上半年,莫高窟接待人数38.00万人,同比增长24.75%,人数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从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推断出,莫高窟旅游呈增长的态势。在旅游热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打破了洞窟小环境的原有平衡,是对莫高窟的脆弱文物本体的潜在威胁。
三、旅游热潮冲击下的文物保护、景区管理措施
(一)网上预约购票,合理安排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开放的矛盾日趋突出。面对挑战,敦煌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敦煌旅游的淡旺季季节性明显,参观时段过于集中,都在6月到10月,这也影响了游客的参观满意度。参观预约制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只有合理地开放政策以及科学的游客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通过预约旅游前事先掌握了主要团体游客人数,合理安排参观时段、路线,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同时,根据预约的游客信息,制订详细的接待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
(二)实时监测环境,实现精细管理
莫高窟的文物材质脆弱、洞窟空间狭小,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不堪重负。在保护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莫高窟最多能接待多少游客,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经研究,莫高窟窟区合理的游客载承量为每日2 900人次。造成洞窟内微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超大客流的冲击。开放洞窟的壁画更容易氧化变色,未开放洞窟的壁画相对保存完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莫高窟专家探索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开放中的保护和展陈工作,主要有加强开放洞窟环境和游客流量的监测、确定开放洞窟选择标准、实行游客参观预约制度等。几点几分有多少游客进入了哪个开放洞窟,这一洞窟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变化是否超标,哪个讲解员带队,是内宾还是外宾,在敦煌研究院接待部调度室的显示屏上,时刻显示着这些数据。根据数据变化,随时调整参观路线和分流游客,以控制洞窟内环境变化。
(三)数字展示中心宣传与分流管理
敦煌研究院于2014年建设了数字展示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弘扬敦煌文化艺术,满足游客参观的需求。数字展示建成后,现有的游客合理承载量提高到每日6 000人次。游客先通过网上预约后,在自己所预约的时间段先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两部宣传电影《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对莫高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再到实体洞窟进行参观,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第一,很好地宣传了莫高窟的历史,使游客对莫高窟有个简单的了解。
第二,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减少游客在洞窟里的停留时间,减少洞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对壁画的破坏。
第三,数字展示中心主要是起分流的作用,通过宣传电影将蜂拥而来游客分成各个时间段,减少了对莫高窟核心区的冲击。
(四)宣传教育让公众参与保护
在很多人看来,保护是管理机构的事,是专家的事,其实保护每一处开放遗产是每个参观者的共同职责。如何提高游客參与遗产保护的意识,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景区内的陈列中心、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和1650文明的回响陈列馆中,就已经向大家展示了壁画的病害。如,龟裂、起甲、脱落、酥碱、空鼓等症状以及壁画的修复过程,包括在窟区里的小牌坊上也是莫高窟壁画的百年对比图,使上千万的游客开始认识到莫高窟壁画的材料是什么,有什么病害,用什么程序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原则是什么,当游客了解壁画的脆弱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认识就大不一样了。显然,每个开放遗产地只有给游客提供更多提高保护认识的机会,才能促进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莫高窟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
(一)莫高窟景区没有突变天气应急预案
比如说遇到风沙、下雨等天气,莫高窟应该继续开放还是停止开放,继续开放肯定对洞窟有影响,停止开放又会导致大批游客滞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如何在严格、有效地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出一种既符合莫高窟洞窟参观的特点,又可将最精美的壁画、塑像艺术展示给观众,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的科学接待方式。
(二)现有游客管理措施不够人性化
莫高窟旺季参观方式是预约模式和应急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现有游客管理措施单纯考虑了如何避免人为对洞窟的影响,在设计和实施的时候没有考虑游客的实际体验,不够人性化。
(三)讲解员的讲解不够系统
景区讲解没有突出莫高窟的精神和核心价值,不能让游客对整个莫高窟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且讲解中有关历史、艺术等专业术语较多,且缺乏必要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游客对莫高窟壁画的理解。
(四)莫高窟景区软硬件人性化设施缺乏
例如,莫高窟景区一共只有两个入口,分别是九层楼入口,小牌坊入口,这两个入口到目前为止还未设残疾人通道。参观结束后缺少文字性的游览推荐和指示路标,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等博物馆的参观利用率低。
(五)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及其他博物馆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及其他博物馆参观游客较少,大部分游客都不知道。另外,预约游客最后一个场次参观结束将近下午六点,而这几个博物馆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就闭馆,部分游客对莫高窟特别感兴趣,想要参观,第二天专门再来一次,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景区摆渡车上不了,因为要凭当日景区门票上车,进入窟区。
五、解决措施
(一)做好突发天气应急预案
扩大陈列中心的一比一仿制洞窟规模,丰富博物馆展览内容,提高游客对莫高窟的满意度。在风沙、下雨天气,为了保护文物,尽量只参观陈列中心和其他博物馆。
(二)设好莫高窟的门票底线
预约票每天6 000人次,旺季,游客数量增多,为了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于7月单日、8月双日发售应急参观门票1.2万人次,或者再减少莫高窟每日的门票数量,减少莫高窟的门票数量也是对文物的一种负责。
(三)加大宣传,做好莫高窟的保护与弘扬
宣传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宣传莫高窟实行网上预约,每天限制人数6 000人;另一方面,宣传游客选择在春季、秋季来莫高窟旅游参观,选择在淡季出行。
(四)采用现代化科技做好游客参观导引
采用现代化科技做好游客参观导引,莫高窟景区除了窟区文物参观,还有几个陈列中心等其他游览推荐。其他游览推荐和游览导引,应该打印在门票上面,以二维码的形式,扫一扫。
(五)放宽门票使用权限
部分游客对景区里面的几个博物馆感兴趣,但遗憾的是没参观上,这时,应该将门票的使用率提高,规定核心文物保护区门票为一次性,但其他的参观地可以将门票期限放至三天内,这样就不会给游客留下遗憾。
六、结语
莫高窟如何在切实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让其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我们不能为了保护而不让其弘扬,将游客拒之门外,但我们也不能为换取旅游业的发展而牺牲珍贵的文物。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文化遗产应从长远的眼光来考虑,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做好保护工作的整体规划,创造一个莫高窟长期保存的最佳环境,使之世代传承。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