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治疗牙缺失患者的效果对比
2018-01-05李燕,叶俊
李 燕,叶 俊
(1.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810000;2.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 200072)
·经验交流·
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治疗牙缺失患者的效果对比
李 燕1,叶 俊2
(1.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810000;2.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 200072)
目的探讨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治疗牙缺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牙缺失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游离组和根向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角化龈宽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明显升高,且游离组明显高于根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治疗角化龈缺失成效显著,但游离龈瓣移植术效果更稳定,能够更大程度地增加角化龈宽度。
游离龈瓣移植术;根向复位瓣;角化龈;出血指数
角化龈缺失患者常需要手术治疗进行修复。目前,角化龈修复手术包括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游离龈瓣移植术是指将自体角化龈组织移植到角化龈缺失区,从而加深前庭沟,增加附着龈宽度;根向复位瓣通过内切斜口翻开龈瓣,并通过根向缝合将龈瓣推移至角化龈缺失区[1-3]。这两种手术效果差异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近年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牙缺失患者分别进行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并对两种手术的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明确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治疗牙缺失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颌牙缺失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游离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43.6±10.2)岁;其中前牙缺失24例,后牙缺失6例。根向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7岁,平均(45.2±9.6)岁;其中前牙缺失22例,后牙缺失8例。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2)角化龈缺失(角化龈宽度小于或等于0.5 mm);(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和(或)接受放化疗治疗患者;(3)有口腔颌面部外伤史的患者;(4)不愿参与研究者。本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游离组患者接受游离龈瓣移植术,常规进行一期种植术,2个月后移植软组织,然后制备下颌半厚瓣、颊侧根向复位瓣、上颚游离龈瓣,游离龈瓣1.0~1.5 mm,移植至受区,并进行常规缝合。一期种植术后3个月进行二期种植术。根向组常规进行一期种植术,3个月后同时进行二期种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手术,具体操作如下:行局部浸润麻醉,于牙齿断端和龈缘处作一内切口,翻开半厚瓣,去除肉芽组织和牙周膜纤维,将龈瓣向根部推移,使之刚好覆盖在牙槽嵴上,常规缝合。
1.2.2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测定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出血指数分级[4]:0~5级,0级为不出血,5级为出血严重。菌斑指数分级[5]:0~3级,0级为无菌斑,3级为菌斑多。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出血指数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均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菌斑指数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均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化龈宽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明显升高,且游离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明显高于根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出血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菌斑指数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角化龈宽度比较
A:游离龈瓣术手术前内像;B:游离龈瓣术手术后内像;C:根向复位瓣手术前内像;D:根向复位瓣手术后内像
图1手术前后患者口腔内像
3 讨 论
牙缺失是牙周疾病的常见症状,由于缺失牙两侧牙齿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撑压力,会逐渐在牙龈中倾斜,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牙缺失区出现角化龈缺失的概率较高,正常情况下,游离龈不与牙根附着,且可游离移动,附着龈紧紧附着在牙根表面,不可移动[6-7]。当牙齿缺失时,角化龈面积也会有所变化,其主要原因包括:(1)牙齿缺失时间过长,牙槽骨部分吸收,牙龈开始萎缩,角化龈逐渐变少;(2)部分牙周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颌骨重建手术,对角化龈具有一定损伤;(3)种植体植入术中游离黏膜时损伤角化龈,后续缝合进一步缩小角化龈面积等[8-9]。附着龈具有保持龈缘稳定、降低机械刺激对牙周组织损伤的作用。当角化龈出现缺失时,牙面黏膜开始出现退缩,附着龈丧失附着,并最终引起缺失牙区炎症的发生。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上开始将增加角化龈宽度作为牙齿种植术的重点。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是最常用的角化龈重建手术,但上述两种手术方案的操作方法、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上尚无修复角化龈的统一定论。有学者认为游离龈瓣移植术自体取材,方便可靠,对角化龈的修复具有积极作用,但亦有学者认为根向复位瓣能够根据牙槽骨骨膜区大小修复角化龈,无需采集供区组织,对牙龈的创伤性更小。
本研究对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的手术效果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方案均能有效抑制牙龈出血,减少牙菌斑。健康人的附着龈紧密附着于牙面,但牙缺失患者缺失区软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半桥粒有脱落趋势,此时牙周对细菌的防御能力明显减退。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能够修复缺失的角化龈,使附着龈固定于牙面,缓解牙龈黏膜退缩,减少细菌侵入,从而减少牙菌斑。游离龈瓣移植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通过自体移植抑制牙龈退缩,从而避免附着龈附着丧失,符合美观要求,且能够有效避免医源性根面暴露的问题。在缺失角化龈的修复方面,自体移植直接增加角化龈缺失区的厚度,能够弥补后期角化龈收缩造成的移植瓣缩小问题,因此游离龈瓣移植术的效果更为稳定。但游离龈瓣移植术对施术者的要求较高,移植后亦有可能出现组织坏死的问题。根向复位瓣的优点包括:(1)术中采用沟内切口,能够尽可能地保留牙龈组织;(2)根向复位能够有效覆盖牙槽嵴,避免后期龈瓣出现冠向移动;(3)根向复位瓣不需要切取供区角化龈,在二期种植术的同时进行根向复位瓣,利用角化龈上皮的生长能力和牙龈结缔组织的诱导作用重建角化龈。在何友等[10]和刘赟等[11]的研究中均提到根向复位瓣操作次数较少,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且不影响种植体的结合。但施术者在进行根向推移操作时需要严格把握牙区的生理结构,在固定缝合时避免过度牵扯牙龈组织。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明显升高,且游离组明显高于根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手术方案都能增加缺失角化龈宽度,使牙槽嵴保持健康状态,但游离龈瓣移植术增加角化龈宽度的幅度更大,效果也更为稳定;根向复位瓣手术结束后,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游离龈瓣移植术。乔敏等[12]在研究中提到,单纯进行根向复位瓣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角化龈宽度逐渐减少,提示根向复位瓣的手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影响,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治疗角化龈缺失成效显著,但游离龈瓣移植术效果更稳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角化龈宽度。
[1]孙瑾.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6):1369-1371.
[2]Nocini PF,Castellani R,Zanotti G,et al.Extensive keratinized tissue augmentation during implant rehabilitation after Le Fort I osteotomy: using a new porcine collagen membrane (Mucoderm)[J].J Craniofac Surg,2014,25(3):799-803.
[3]马飞,罗伟强.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4):676-678.
[4]黄辉,黄炫赓.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4,43(16):2054-2056.
[5]张澜,杨璞,付雅静.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5):651-652,657.
[6]López-Cedrún JL,Gonzalez-Landa G,Figueroa A.Isolated keratinized gingiva incision in alveolar cleft bone grafts improves qualitative outcomes: a single surgeon′s 23 year experience[J].J Craniomaxillofac Surg,2014,42(8):1692-1697.
[7]张秋霞,王蒙,贾筱诗,等.河南省青年人上前牙区游离龈和牙龈乳头的形态[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4):533-535.
[8]黄娜,吕杰,李平,等.应用改良E型桥体成形上颌前牙缺牙区软组织形态的临床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15,23(7):358-363.
[9]裴延平,林松杉,章禾.PRF治疗牙龈退缩的对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6,32(4):230-232.
[10]何友,胡飚.下颌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8):413-416.
[11]刘赟,高婵,吴佩,等.牙冠延长术在外伤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2):743-745.
[12]乔敏,张凯,董静,等.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增加种植区域角化龈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6,51(10):605-609.
李燕(1976-),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口腔科相关工作。
10.3969/j.issn.1671-8348.2017.35.035
R783
B
1671-8348(2017)35-5009-03
2017-07-25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