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单纯肺气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
2018-01-05叶庆荣杨苗黄宏佳林常敏
叶庆荣 杨苗 黄宏佳 林常敏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单纯肺气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
叶庆荣 杨苗 黄宏佳 林常敏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与单纯肺气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45例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作为实验组, 45例单纯肺气肿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实验组咳嗽、咳痰发生率62.22%、48.89%与对照组的57.78%、55.56%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双下肺爆裂音、活动后呼吸困难、杵状指发生率91.11%、86.67%、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55.56%、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肺纤维化表现为网格影25例(55.56%)、磨玻璃影20例(44.44%), 肺气肿表现为间隔旁型7例(15.56%)、肺大泡型11例(24.44%)、小叶中心型27例(60.00%);对照组的肺气肿表现为间隔旁型13例(28.89%)、瘢痕旁型15例(33.33%)、全小叶型12例(26.67%)、小叶中心型5例(11.11%)。实验组死亡率28.89%(1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6%(7/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气肿相比,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临床特点更复杂, 致死率更高, 预后较差。
肺纤维化;肺气肿;临床特点;预后
肺气肿、肺纤维化均属于病理诊断的范畴, 从病理学特征上来看, 肺气肿、肺纤维化属于两种不同的肺部疾病, 但两者也有可能同时存在, 即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1]。本研究主要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 旨在探讨并对比分析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单纯肺气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45例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作为实验组, 45例单纯肺气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29例, 女16例, 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46.44±9.52)岁,吸烟者38例。观察组中男28例, 女17例, 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5.38±9.54)岁, 吸烟者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诊断方法①肺气肿:低密度影, 边界清, 肺大泡(直径>1 c m), 薄壁(<1 m m)或无壁, 病变区域主要在上肺野[2]。②肺纤维化:下肺野、肺外周为主存在小叶间隔增厚现象,蜂窝状、网格影状肺, 存在牵张性支气管、细支气管扩张症状,且肺组织结构遭受严重破坏, 可见少量、局部实变影或(与)磨玻璃影。
1. 2. 2 影像学检查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临床表现。行胸部H R C T 扫描, 观察肺气肿、肺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应用T o s h i b a A q u i l i o n 16层螺旋C T扫描仪, 参数设置:电压110 k V, 电流 120 m A, 层厚 15 m m, 层距 15 m m, H R C T 扫描层厚2 m m、层距10 m m。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预后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实验组咳嗽、咳痰发生率62.22%、48.89%与对照组的57.78%、55.56%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双下肺爆裂音、活动后呼吸困难、杵状指发生率91.11%、86.67%、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55.56%、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n(%)]
2. 2 两组影像表现比较 实验组的肺纤维化表现为网格影25例(55.56%)、磨玻璃影20例(44.44%), 肺气肿表现为间隔旁型7例(15.56%)、肺大泡型11例(24.44%)、小叶中心型27例(60.00%);对照组的肺气肿表现为间隔旁型13例(28.89%)、瘢痕旁型15例(33.33%)、全小叶型12例(26.67%)、小叶中心型5例(11.11%)。
2. 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实验组死亡率28.89%(1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6%(7/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气肿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肺疾病, 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 多因呼吸不畅, 使得支气管内的气体无法交换,导致肺泡受损, 最终引发肺气肿。肺脏受损后, 便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加大胶原蛋白的分泌量以对肺脏进行修补, 从而极易引发肺纤维化[3-6]。肺气肿、肺纤维化同时存在于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疾病, 称为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
呼吸困难是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大多数患者存在肺底部细湿啰音症状, 且少数存在杵状指症状。本研究结果发现, 实验组咳嗽、咳痰发生率62.22%、48.89%与对照组的57.78%、55.56%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双下肺爆裂音、活动后呼吸困难、杵状指发生率91.11%、86.67%、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55.56%、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在临床症状表现方面, 与单纯肺气肿患者相比,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出现双下肺爆裂音、呼吸困难、杵状指的几率更高。因此, 临床上若肺气肿患者存在上述症状, 则需考虑为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
现阶段, 临床诊断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 主要采取胸部HRCT 扫描检查方法, 该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清楚显示肺气肿情况, 还可以观察患者有无出现间质性肺炎[7-10]。本研究结果发现, 实验组的肺纤维化表现为网格影25例(55.56%)、磨玻璃影20例(44.44%), 肺气肿表现为间隔旁型7例(15.56%)、肺大泡型11例(24.44%)、小叶中心型27例(60.00%);对照组的肺气肿表现为间隔旁型13例(28.89%)、瘢痕旁型15例(33.33%)、全小叶型12例(26.67%)、小叶中心型5例(11.11%)。说明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 肺纤维化表现为网格影、磨玻璃影, 肺气肿表现主要为小叶中心型;而单纯肺气肿患者,肺气肿表现主要为瘢痕旁型、间隔旁型。
此外, 本研究结果发现, 实验组死亡率28.89%(1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6%(7/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对于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来说, 肺气肿疾病会导致过度充气, 肺纤维化疾病会导致肺容量降低,两者虽然相互抵消, 但却均对肺弥散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效应叠加, 使得患者的肺容积趋于正常水平, 但肺弥散功能逐渐下降, 导致死亡率升高。
综上所述, 与单纯肺气肿相比,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临床特点更复杂, 致死率更高, 预后较差。
[1] 李泽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未合并肺气肿患者的比较研究.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8(3):34-36.
[2] 陈锋, 张磊, 唐家璇, 等.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0):1263-1265.
[3] 峗淑莉, 冯起校, 林淑媚. 肺癌合并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安徽医药, 2015, 19(10):1973-1974.
[4] 赵宁生. 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病例45例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5(4):12-13.
[5] 吴允萍, 刘巍, 周之贺, 等.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否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37(28):27-30.
[6] 钟莉, 谢艳萍, 辅桓钦, 等. 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单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对比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2015, 17(12):2123-2124.
[7] 周婷.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延边医学, 2015(8):7-11.
[8] 白文丽.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医药, 2017(1):00199.
[9] 李传文, 夏德刚, 魏庆娟.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7例临床分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 37(1):27.
[10] 金玉女, 安昌善. 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45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7):926-9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25
515041 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叶庆荣黄宏佳);汕头大学医学院(杨苗 林常敏)
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