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如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2018-01-05文/吕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王震盐城纪录片

□ 文/吕 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纪录片如何完成这个使命,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一、坚定文化自信,慎重对待“拿来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等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火爆电视荧屏,人们发现,中国团队自己生产的纪录片越来越“国际化”:多线条的叙事模式、精细考究的镜头剪辑风格,使得人们不由地联想到BBC、Discovery的纪录片。这些来自于国外的纪录片创作风格与模式使得中国的纪录片变得越来越“洋气”,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但是这种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也许更适合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卖给“外国人”,却未必完全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特点。

以多线剪辑为例,不少年长或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受众群体都曾抱怨“看不懂”, 而在中国人口中,农民仍然占据多数。显然,这种国际化剪辑方式未必能满足所有电视观众需求。因此,在对待国际化的创作手法时,应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一些语态与叙事风格的表达上,更“中国化”一些会更好。

中国的纪录片在进行创作时要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和“原创性”,这不仅仅体现在拍摄技巧和语态上,更体现在纪录片的精神内涵和创作者的诠释手法上。纪录片的创作,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要避免一味迎合国外人士口味,忽略国内观众需求。而对国外纪录片的一些具体拍摄手法,如情景再现、口述历史等技巧,可以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积极进行尝试借鉴。当然,这些手法的采用也要有个“度”,否则会使纪录片和电影、电视剧没有太大区别。总之,在借鉴国外优秀纪录片的创作经验时,不能一味地“拿来”,要有所甄别地进行学习和运用,哪些需要借鉴,哪些需要摒弃,不同的纪录片会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慎重对待。

二、从“人性化”视角出发,用真情实感讲好中国故事

国际化视野、国际化表达,对一些高成本、大投资的鸿篇巨制来说,是走向市场的一剂良方,但是对于扎根地方的本土纪录片栏目来说,要想求得更好的发展,走贴近群众、接地气的路线永远都是最受用的。

盐城广播电视台有一档“生存”了16年的纪录片栏目《情感树》。16年中,该栏目一直保持着较高收视率、在百姓心中有着很好的口碑。无论是面对发展瓶颈还是多次改版创新,栏目始终用老百姓的视角看问题、带着观众的心态做节目,用镜头记录最真实的画面,用最真诚的情感打动人。

以《情感树》拍摄的纪录片《穿越生死的约定》为例。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一位来自江苏大丰的年轻人王震,作为自己所在的岸舰导弹部队的优秀代表,参加了这一重要活动。为此,他将近一年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父母与他约定,在国庆那天看着他通过天安门广场。王震家境贫寒,为改变拮据的家庭经济状况,2009年8月,父亲远赴山东打工,却在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身亡。面对噩耗,王震母亲强忍悲痛,用一个个善意的谎言编织了一份伟大的母爱。儿子胜利完成首都国庆阅兵任务后,光荣返回家乡。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王震这个在训练场上都不曾落泪的钢铁战士在父亲的遗像前泣不成声。

编创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王震的母亲进行了采访,同时,与其它媒体一同等待王震从北京回家,用镜头记录下了王震与母亲相见的感人过程。在后来两个多月时间里,编导没有因为新闻热度的散去而放弃这个选题,仍然坚持跟踪拍摄,记录下了王震母亲受到儿子所在部队领导邀请前往部队参观,这是对英雄母亲的最大奖励也是替王震父亲完成了一个未了的心愿;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王震的母亲还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并重组了家庭,让身在部队报效祖国的王震没有了后顾之忧。

在拍摄这部纪录片时,我们没有使用什么高超的剪辑手法,没有使用“情景再现”等方式呈现,而是通过现场的影像记录,通过对王震、王震母亲的采访架构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挖掘出了这个阴阳两隔的约定背后那份浓浓的父子情、那位坚强母亲身上展现出的无私母爱,更诠释出这个普通家庭对于祖国母亲的奉献与深情。

三、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内容上,中国纪录片可以做的文章很多,历史、文化、现实题材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对象。尤其在当下,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更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精神风貌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砥砺前行,也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历史。

2013年7月27日是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特别的历史时刻,也为了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呈现给世人,盐城广电拍摄了一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的系列纪录片《永恒旋律》。抗美援朝是一个大的历史事件,盐城广播电视台作为一个地级市,与中央和省级媒体相比,做这类题材的纪录片并不具有优势。要想把这个题材做好,只有另辟蹊径。因此,通过对史料的大量研究以及走访相关专家学者,从纷繁浩瀚的战争线索中寻找突破。经过一番寻找与讨论,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朝鲜战争亲历者身上,我们发现,盐城虽然地处江苏,却有数万人参加过朝鲜战争,这个庞大数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盐城距东北遥远,为何会从盐城调派如此多的兵力赴朝,盐城人民与朝鲜战争之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原来,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的英雄城市,有着许多支新四军的队伍,其中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三师在盐城的历史地位尤为突出和重要。1945年,抗战胜利,新四军三师所属部队3.7万余人,开赴东北,参加解放新中国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一直战至镇南关(今友谊关)。1950年,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奉命作为第一批秘密部队挺进朝鲜。而这支部队正是打响入朝第一战、并打败美国王牌军队——美骑一师的英雄部队。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委李雪三两人都曾在黄克诚部下打鬼子,又在一起开创盐阜区抗日根据地。他们在盐城战斗生活,和盐城感情很深。吴信泉和妻子俞惠如就是在李雪三的介绍和主持下,在盐城阜宁的天赐场结的婚,并在盐城养育了四个孩子。

根据这个线索,我们来到了北京拜访吴信泉和李雪三的家人,听听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与讲述。我们采访了吴信泉将军的长子吴皖湘、三子吴皖平、李雪三的夫人柏曼卿,他们对盐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老区一直很关心。此外,还拜访了吴信泉的夫人俞惠如女士。去北京拍摄的那年,俞惠如女士已经患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已不认识自己的子女,但却在翻看相片的时候认识她的丈夫,能写出丈夫的名字,当我们问起她是否会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她竟然一字不落、用洪亮的声音将这首歌唱了出来。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热泪盈眶。在纪录片《永恒旋律》中,我们就以俞惠如老人演唱的一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为开篇,将这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永恒旋律再次唱响,并贯穿该片的始终。

四、结合中国特色,走自己的纪录片发展道路

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不能只靠内容,也应考虑在节目质量与形式上下功夫,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模式。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中国人物问鼎世界顶级奖项: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到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从获得安徒生奖的曹文轩,到将中国“写意雕塑”理论推广到全世界的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中国文化越来越多地在国际舞台发声,中国故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荣幸和巧合的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著名雕塑家吴为山都是盐城籍人士,他们在盐城出生、成长,从盐城走向世界。因此,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盐城本地的纪录片栏目《情感树》精心策划的大型文化名家系列纪录片《梦乡》。《梦乡》系列纪录片,通过充满中国特色的故事讲述方式,跟随两位文化大咖分别走进他们的家乡,走进他们成长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记忆深处,挖掘他们内心最为质朴和真实的元素,让他们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故事。影片中,观众可以第一次看到曹文轩和他书中、笔下的那些人物—儿时成长的伙伴一起漫步“油麻地”小学、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可以看到吴为山拉着母亲的双手,走在老家那座他儿时每天必经的小桥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传统孝道的感人场景。这些同学情、母子情,充满了中国味道,用中国特色的方式来讲述,但同时,这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能够引起国际观众共鸣。

猜你喜欢

王震盐城纪录片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要是”的作用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办”“为”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