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忽视研究现状

2018-01-04武燕青刘艺孙一帆张梦娟崔文香

科技视界 2018年25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留守儿童

武燕青 刘艺 孙一帆 张梦娟 崔文香

【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人口流动限制被冲破。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人员选择外出务工,多数有孩子的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各种原因选择将孩子留于家中,对于此留守儿童的忽视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关注。

【关键词】留守儿童;儿童忽视;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266-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122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restriction of population flow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en broken. People in rural and remote areas often choose to go out for work. Most of the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children choose to leave their children at home for various reasons. The neglec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At the same time,it is also a problem that cannot be ignored.All sectors of societ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child neglec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0 前言

隨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间人口流动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出现了一批特殊人群—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没有父母陪伴、照护在身体、心理认知、社会情感等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对留守儿童的忽视[1]。

1 留守儿童概述

1.1 概念及界定

我国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是在2002年之后特别是在2004年之后才得到广泛关注。段成荣等学者将留守儿童[2]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在对留守儿童定义界定问题上业界存在有很多分歧(不同的定义标准对于留守儿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有不同的结果)。林培森等学者[3]在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上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在留守儿童的界定上存在有5个方面边界不清:(1)在留守儿童地域的界定上,是属于农村留守还是城镇留守;(2)在留守儿童年龄界定上,有将年龄界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4];有将留守儿童的年龄定在14周岁以下,也有学者将留守儿童定为16周岁以下[5]。段成荣等学者将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在17周岁及以下[6];(3)研究很少会考虑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如儿童是处于一个又是单亲又是留守的家庭;是处于一个既是独生子女又是留守状态的家庭等等;(4)父母的外出类型:父母两人都外出才属于留守呢,还是只要一人外出就可称为留守;(5)留守儿童留守时间长度的界定上,有学者将留守时间界定在3个月以上[7];还有学者将留守6个月以上的界定为留守儿童[8]。

1.2 规模

根据段成荣等学者调查分析[9],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在2010-2015年间有所下降。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得知,2015年全国留守儿童的数量为6102.55万[10]。2016年我国留守儿童统计数量为902万人[5],2015年到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有所下降。段成荣等学者[9]对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渐趋势作出分析,指出:(1)从全国儿童规模和农村儿童数量下降的大环境来考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减少;(2)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受到近年来我国加快城乡行政区域划的步伐的影响;(3)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是部分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到城市学习生活。

1.3 监护情况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上存在以下五种类型:(1)隔代监护 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养育,然后父母两人都出去打工;(2)单亲监护 是父母两人中一人外出,另一人留在家中照顾儿童;(3)上代监护 是指父母两人都外出,和父母平辈的亲戚一起生活的的儿童;(4)平辈或自我监护 父母两人均外出务工,由年龄偏大一点的哥哥或姐姐照护或留守儿童自己照料[11];(5)寄宿监护 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工作,由学校来担任留守儿童监护责任的监护形式[12]。

2 儿童忽视

2.1 定义

20世纪末,WHO[13]对儿童虐待定义中将儿童忽视或疏忽包括在儿童虐待之中。但是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认为虐待与忽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外Golden M H等学者认为[14]忽视与虐待不是一回事,而是独立于虐待之外的不同概念。中国学者潘建平学者也认为[15]忽视与虐待两者存在差异,他认为忽视是不存在主观意识上的不作为,虐待则存在有行为的主动性、故意性和作为性,且忽视和虐待的行为人也有所不同。忽视一般只局限于对儿童具有监护或看管义务的人(如父母、亲属、学校老师等),而虐待不只局限于这些人,它可以是任何人。

由于受各国文化、传统、经济等的影响,国际上对忽视的界定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英国学者MH Golden在2002年提出“将由于疏忽而没有履行对儿童需求的满足,以致危害或损害了儿童的健康发展定义为儿童忽视[16]”。潘建平学者指出现行对儿童忽视比较公认的定义为:“儿童照管者因疏于其对儿童照料的责任和义务,严重或长期疏忽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满足,以致危害或损害儿童的健康发展,或在未来可以避免的情况下使儿童面对极大的威胁[17]。”

2.2 类型

在国外,Glenda KK学者[18]认为儿童忽视包括有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四个方面的内容。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忽视包含身体、情感、教育三个方面[19];也有一些如潘建平等学者认为忽视是由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社会六个方面构成[16]。

3 留守儿童忽视研究现状

3.1 忽视的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忽视的影响因素有:(1)监护类型: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多[20];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对留守行为适应存在不利影响[21];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相比,祖辈和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2]。(2)家庭结构:单亲留守家庭容易导致留守而儿童教养失衡[23]。(3)儿童性别:留守男孩的情绪适应较女孩低[24];留守女孩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男孩显著[25]。(4)居住地:中部西部留守儿童身体营养状况较东部差[26]。(5)是否留守:据杨文娟等学者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得出对于留守儿童的忽视高于非留守儿童[27]。

3.2 忽视的评估

对于儿童忽视的研究,国外有学者会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问卷进行[28],在该量表中的精神虐待包含憎恨和忽视2个因子,16个条目,分值越高显示受到精神虐待程度就越大;在国内使用潘建平,杨武悦,陈晶琦等学者[29]研制的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忽视比对研究;邓云龙等学者在2005年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调查表,其中有31个条目,在忽视分量表中有情感、教育、身体三个方面内容[30];段保军等学者[1]使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研究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呈现正态分布,忽视越多孤独感就越强烈;与自我意识呈负态分布,忽视越多自我意识就越差。

3.3 忽视的危害

儿童时期是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事物的看法、辩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并关注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忽视儿童阶段的发展,Hildyard等国外学者认为在儿童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身体发育上忽视会其产生有害影响[31]。下文将从留守儿童身体状况、心理认知、社会关系三方面来阐述忽视对其产生的有害影响。

3.3.1 身体状况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通常留守儿童是由年岁大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照料,他们对于儿童营养的知识不足,容易忽视对留守儿童营养的增加。陈丽等学者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发育不良问题较严重[32]。陈耀研究发现,由于没有家长的监护致使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33]。有学者分析[34]在不考虑经济情况下,儿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农村医疗条件的限制加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为年龄较大的老人,医疗认知水平低,家庭经济水平低,使得留守儿童在得病及时就医情况较差[35]。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监管和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凸显,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体现在意外伤亡、被骗、拐走、生理侵害、心理失衡等[36],且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调查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儿童[37]。

3.3.2 心理认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严重危险化[38]。有学者指出[39]家庭教育缺位会使农村留守儿童性格成长发生偏差,出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討厌情绪和厌恶心理。王玉龙等学者研究指出[40]亲子依恋对于留守儿童的情绪健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又通过情绪调节其间接作用,良好的情绪调节有助于减轻痛苦,免受伤害等。隔代照顾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溺爱,缺乏严格监管,长此以往留守儿童会出现相应的行为退缩、任性、自私、冷漠、性格孤僻等心理行为问题[41]。

3.3.3 社会关系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儿童与父母处于长期分离的状态,亲子之间长期缺少直接的互动,缺乏来自正常家庭的父爱与母爱。范兴华等学者研究发现缺乏父母关爱将增加留守儿童的孤独感[42]。再有学校教育的忽视,学校将课程设计重点集中在升学率上,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43],尤其在德育问题上,致使留守儿童出现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偏差、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等[44]。

3.4 忽视的干预

为了更好地解决忽视给留守儿童造成的有害影响,可以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干预:(1)家庭方面,父母在外出打工期间应经常性的与留守儿童进行电话或视频沟通,详细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指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同样能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应时常与学校老师进行联系及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2)学校方面,可以建立寄宿学校;创新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注重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当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的解决。(3)社会方面,外国有学者[45]也指出贫穷是对儿童忽视的原因,因此对于留守儿童忽视也源于农村低收入,那么政府就应改变农村现行的发展模式,让可以创利的产业进入农村,增加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就业率,减少农村外出的年轻人,从而进一步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从制度上改革户籍制度[46],这样既可以使留守儿童在父母身边得到照顾,同时也可以享受优质的教学质量。

4 展望

虽然近几年留守儿童数量有所下降,但留守儿童数量仍很庞大。且忽视会对留守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身体发育产生有害影响,还有现在在心理学研究上也越来越多得指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那么这些在缺少父爱或母爱或两者都有情况下的儿童,他们又会有怎样的人生呢?因此在留守儿童忽视问题上的关注度不能减少,应加大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关注。少年强则国强,有好的人才质量,才会有好的国家未来。

【参考文献】

[1]俞宁.被忽视的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被忽视问题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7-23.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01):29-36.

[3]林培淼,袁爱玲.全国留守儿童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的概念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04):27-31.

[4]陈牛则,谢茂华.留守儿童就学调查及其权益保障的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24):7-9.

[5]康怀飞.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66-168.

[6]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03):15-25.

[7]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03):60-65.

[8]黄英,彭建,杨旭,韩晓琴,李静.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8,(33):116-117.

[9]段成荣,赖妙华,秦敏.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变动趋势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06):52-60.

[10]李静,刘畅,侯福妍,李扬.我国留守儿童发展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7,(01):28-30+38.

[11]熊亚.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06,(20):11-13.

[12]高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7.

[13]Organization W H, Health G F F. Report of the Consultation on Child Abuse Prevention, 29-31 March 1999, WHO, Geneva[J]. 1999.

[14]Golden M H, Samuels M P, Southall D P. H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neglect and deprivational abuse[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03, 88(2):105-107.

[15]潘建平.不能忽视对儿童的忽视[J].中国全科医学,2007,(01):6-8.

[16]潘建平.儿童忽视的分类和表现以及预防工作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07,(03):189-191.

[17]潘建平.中国儿童忽视现状与研究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14,(02):161-164.

[18]Kantor G K, Holt M K, Mebert C J, et al.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neglectful behavior scale-child report[J]. Child Maltreatment, 2004, 9(4):409-28.

[19]陈晶琦. 我国儿童忽视问题的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7,(01):9-10.

[20]范兴华,方晓义.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问题行为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2):232-234+237.

[21]高亚兵.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9,(03):257-258.

[22]刘晓慧,王晓娟,杨玉岩,哈丽娜,李秋丽,戴秀英.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3):1507-1510.

[23]吕吉,刘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1,(10):59-62.

[24]范兴华.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的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1,(02):71-77.

[25]杨通华,魏杰,刘平,张胜洪,郑勤妮,何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2):285-292.

[26]单白雪.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7]杨文娟,潘建平,杨武悦,王维清,马乐.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02):169-171+174.

[28]Smith N, Lam D, Bifulco A, et al.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Care and Abuse Questionnaire (CECA.Q). Validation of a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childhood adversity in clinical populations[J].Social Psychiatry &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2002, 37(12):572.

[29]潘建平,杨武悦,陈晶琦,席卫平,张慧颖,彭玉林,古桂雄,張雅琴,钟朝晖,焦锋,秦锐,李骏,褚英,王维清,马乐,滕红,高引莉,应艳红,武万良,杨文娟,刘婷.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的研制[J].中国学校卫生,2014,(02):165-168.

[30]肖长根,唐秋萍,邓云龙,潘辰.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3):200-202.

[31]Hildyard K L, Wolfe D A. Child neglect:developmental issues and outcomes[J].Child Abuse & Neglect,2002,26(6-7):679-695.

[32]陈丽,王晓华,屈智勇.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0,(08):48-54.

[33]陈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容忽视[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01):44-46.

[34]Jingzhong Y, Lu P. Differentiated childhoods: impacts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 o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J].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2011, 38(2):355.

[35]张浩,余园园,高文涛,郑意萍,代永娇,徐吉淋,陈华东. 农村留守儿童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2,(01):36-37.

[36]胡朝晖,王红玉.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7-31.

[37]范颂,何苑菱,常豫红,李爱玲.泸州市留守儿童伤害现况研究[J].医学与法学,2015,(04):89-92.

[38]冉亚辉.中国校园暴力的特殊性与遏制路径论析[J]. 教育理论实践,2017,(13):26-29.

[39]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97-200.

[40]王玉龙,袁燕,唐卓.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情绪健康的关系: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和家庭功能的调节[J].心理科学,2017,(04):898-904.

[41]赵咏红.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03):88-90.

[42]范兴华,何苗,陈锋菊.父母关爱与留守儿童孤独感:希望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04):702-705+643.

[43]张宏梅. 浅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200.

[44]孙小哲.我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7.

[45]Silva W D. Some cultural and economic factors leading to neglect, abuse and violence in respect of children within the family in Sri Lanka[J].Child Abuse & Neglect, 1981, 5(4):391-405.

[46]李静,刘畅,侯福妍,李扬.我国留守儿童发展研究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2017,(01):28-30+38.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留守儿童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