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高职生创业心理品质的调查与分析

2018-01-04费甜

科技视界 2018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高职生问卷

费甜

【摘 要】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了“95后”高职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意志和创业个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95后”;高职生;创业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10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49

【Abstract】Through the form of network questionnai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after 95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entrepreneurial will and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After 95;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Entreneurship psychology

1 问题的提出

2018年湖州市推出了《湖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十条政策》,该文件从购房补贴、重点产业创业扶持、提升创业技能、创业平台建设、创业服务等方面对大学生留湖创业进行了支持。可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创业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创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抛开外在因素,大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则可以帮助其在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网络问卷,共发放问卷319份,回收419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数据进行人口学资料分析,得到本次研究结果的详细情况,见表1。

2.2 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

通过在黄硕编制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95后”高职生创业心理品质问卷》,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最后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创业意识调查结果分析。创业意识指的是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1]本研究设置了“您对创业感兴趣吗?”“用一个词来形容创业”“您有创业的想法吗?”等3道题目来探索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8%的学生表示对创业比较感兴趣,22.7%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很感兴趣,只有3.4%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有37%的学生表示经常会有创业的想法,58%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有,剩余的5%的学生表示从未有。另外有52.1%的学生把“挑战”作为形容创业的词。所以,从这3道题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学生还是对创业充满兴趣,有较强的创业意识。然后从性别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男女生在创业兴趣上没有显著差异,p值为0.072;从年级和生源角度看,也没有显著差异;而从“是否有创业经历”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28。

(2)创业能力调查结果分析。创业能力指的是以智力活动为核心的、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心理机能,是知识、经验、技能等经过类化、概括化后形成的,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2]本研究重点调查了高职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分析事务和掌控事务的能力、创新能力等3个方面的能力。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一般,39%的学生认为很不错,3.4%的学生认为不好;63%的学生认为自己分析事务和掌控事务的能力一般,35.3%的学生认为很好,剩余1.7%的学生认为不好;53%的学生认为自己略微具备创新的能力,4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自身创业能力上还不够自信,同时,也有待培养和提高。

(3)创业意志调查结果分析。创业意志是指创业主体自觉地确定创业目的,并且根据创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种种困难险阻,以实现预定创业目的的心理过程,具有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特征。[3]本研究通过设置“如果选择创业,您是否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直到成功”这一问题调查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志,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6.2%的学生表示不确定,35.3%的学生表示能够坚持下去,剩余2.5%的学生表示不能坚持下去。

(4)创业个性调查结果分析。创业个性是指创业主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创业个体独特精神风貌的体现。[4]本研究通过设置“如果选择创业,您在经营模式上如何选择”这一问题调查高职学生的创业个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2.9%的学生选择“勇于开创新模式”,36.1%的学生选择“基本遵循固有模式”,10.9%的学生选择“完全遵循固有模式”。

另外,在选择“最能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上,63%的学生认为是亲身创业,21%的学生认为是活动和训练,11%的学生认为是专家论坛和讲座,只有5%的学生认为是创业课程。但是,“如果学校开设创业课程”,83.2%的学生表示会进行选修,16.8%的学生表示不会选修。同样的,在“培养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途径”选择上,从高到低依次是:实习、参加创业大赛、创业性的社团、专家讲座、网络电视及课堂学习。

4 “95后”高职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

(1)深化创业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普遍还是不错的,但对在创业课程上学创业却不太认同,这其实是对创业课程认识存在误区的表现。笔者认为,开设创业课程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因此,高校在创业课程的改革中,要结合专业特色,因尽可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省、市经济情况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融入到课程中。同时,因为学生偏爱实践,所以创业课程中也可以加入实践环节。通过听讲座、辩论、企业参观、优秀校友论坛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喜爱创业课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2)重视榜样教育,培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95后”的高职生他们更有想法,对未来更有干劲儿。所以,如果能够给他们树立良好的创业典型,无疑可以促使他们创业。但是,在榜样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从与他們年龄代沟不是很大的人中选取,一些优秀的“80后、90后”校友,或者如摩拜单车、拼多多这样的创始人。要让学生相信,只要肯想、肯做,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而榜样教育的途径上,可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线上的话,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从前辈的创业故事中获得启发;线下的话,就是尽可能的邀请一些优秀的年轻企业家开展讲座,进行经验分享,进行现场互动,让学生零距离的与创业先进进行学习与交流。同时,高校在一些文化宣传栏、走廊、教室等地方,也可以布置优秀创业典型的宣传栏,让更多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3)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从上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践是学生最喜欢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实践,学以致用,既可以开阔视野,也可以提高创业心理品质。因此,高校可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校内方面,高校应积极组织创业社团,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拓展和延伸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组织学生在创业园和创业实习基地等进行实训、实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创业的整个过程。同时,要努力开拓校外渠道,与企业、政府、社区等开展合作,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创业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4]王志峰.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高职生问卷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问卷网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