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原因及其防治分析
2018-01-04刘彬
刘彬
【摘 要】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素养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推动我国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外在条件。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引起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07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33
学术道德是指参与学术研究活动的主体在学术活动(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学术奖励等)及其结果中处理各类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时所应遵循的准则与规范的总称[1-3]。“失范”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美国社会学家墨顿[4]对“失范”一词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将“学术道德”与“失范”进行整合,即学术道德失范泛指从事学术研究的主体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而实现一定的学术目标。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生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因而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进行“规范”不仅是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决定我国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和素养的关键。
在新时期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高速发展,因而研究生群体呈现许多新特点,这就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提供了“新环境和土壤”。为防止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迅速扩展,我国相关教育部门、高校等均对此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而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研究生管理和培养经验,对当前阶段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成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表现及其原因
就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而言,主要是指研究生学术道德腐败和学术不规[5],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1 抄袭、剽窃或侵占他人学术研究成果
社会不良风气、高校不良作风等是影响学术研究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官员的贪污腐败、商界的不良企业、学界的沾亲带故等。而高校研究生作为不成熟个体,并不能对此完全消化吸收,而是简单的接纳效仿,这也就导致研究生群体中容易出现急功近利、浮躁、缺乏诚信等现象,进而导致抄袭、剽窃或侵占他人研究成果等。具体而言,主要集中在如下两方面:①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的抄袭。论文是体现高校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部分研究生并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劳动,而为达到学校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出现“被迫”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将他人研究成果占为己有等不良现象。如国内某高校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和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直接导致该生面临被开除学籍的惩罚。②专业课考试作弊。高校中的考试是衡量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考试成绩也是研究生评奖评优、申请奖学金等的直接参考指标,而部分研究生为不劳而获,进而在考试期间“顶风作案”,出现考试作弊、抄袭等行为。除此之外,部分研究生不注重日常專业基础知识的研究和积累,而是疲劳应付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参加企业实习等,这也是导致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
1.2 伪造实验数据和结果、弄虚作假、未加引用
2010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写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伪造”范畴进行了界定,认为它是在科研活动中编造、记录或报告不存在的数据或实验结果的一种行为。具体而言,国内高校研究生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三种:伪造不存在的数据、对某些实验数据进行修改,使其与预期结果一致、对调查数据进行组合、拼凑等,进而使得调查数据保留与推测一致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因平时自我要求较低,导致做实验时间紧迫,未能完成所有实验;②学校或实验室不能为研究生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③研究生导师不能根据研究生基础知识储备、实验研究基础等制定合适的研究课题;④部分研究生对实验环境和条件不满意,导致消极心态,进而不开展相关实验;⑤因精力等原因,不愿重复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⑥盗用他人论文观点或成果,未明确标注出处。
1.3 他人背后操刀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当前高校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与学习能力逐渐提高,其中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是其中之一。但部分研究生未专心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以“投机取巧”的心态完成实验研究。如雇佣其他人为其完成实验,甚至以金钱“购买”学术论文。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对所学专业不敢兴趣,“雇佣”他人代替完成;②部分研究生学术知识水平有限,实验结果不能满足期刊要求;③部分教学机构,以发表学术论文为盈利途径,破坏了学术界风气;④未将足够精力投入科学研究,而是马马虎虎了事。
1.4 论文不当署名、随意署名
学术论文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直接表达方式,也是对个人学术知识水平的具体呈现。一般而言,没有参与论文完成的人员不得出现在论文作者署名,然而在我国高校当前阶段,不当署名、随意添加作者等经常存在。例如,某些国内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普查调研[6],结果表明:8.2%的被调查者表示该情况经常如此;26.7%的被调查者表示该情况较少;63.9%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发生过该情况。具体而言,其原因可分为如下几方面:①为满足毕业要求,某一方协助另外一方署名搭便车;②为实现一定程度目标,由两个或三个人以上集团性完成,即互相署名;③导师心软,“马马虎虎”为学生署名。
1.5 一稿多投、参考文献不实
针对一稿多投现象及引起的问题,我国在2011年通过相关制度对其进行了明确定义,即同一作者在禁止再投期间,或在期限以外得知自己的学术成果将要发表或已经发表,在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形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发表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文章。同时,一稿多投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高级抄袭——自我剽窃。而我国《著作权法》中也明确规定,一稿多投行必须被严令禁止。究其原因,可分为如下几类:首先,一稿多投行为损害了购买者的利益,并导致部分购买者失去了对该刊物及其出版社的信任;其次,一稿多投行为极易造成文章的重复,并且浪费了编辑者审核、排版、刊发稿件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类似的,参考文献不实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学术研究人员为了避免抄袭的嫌疑,把本该列出的文献不列出或者列为从未读过的文献。另一方面是指学术研究人员将他人研究成果直接作为自己的成果。综合这两方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①为保证学术论文的录用比例,进而提高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②避免学术论文内容的查重过高,影响论文发表。
2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解决途径
基于上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分析,本文认为导致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可归因于如下两方面:一是社会及高校对学术道德的“他律”机制不完善;二是研究生本身的“自律”较差。为此,本文认为针对当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规范和预防。
2.1 建立和完善学术道德保障相关制度
1)加大学术道德失范的惩罚力度
“赏罚分明、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是推动学术道德失范惩罚可行和公正的前提,而为保证惩罚的公平和公正,应做到失范“评判与实施”的分离。首先,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到高校均应明确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对应责任,并依据失范程度划分惩罚等级;其次,应设立专门的学术道德失范惩罚执行部门,即为避免学术道德失范惩罚的不公,应将该部分权利赋予该执行部门,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执行的公平。同时,应注意惩罚结果应高于既得利益,进而才能保证学术道德失范惩罚的作用。
2)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
学术评价机制是对从事学术活动的个人或机构的研究成果、研究项目等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的方法、原则等的总称。对高校研究生而言,主要是指对研究生在学业成绩、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及毕业论文等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为保证高校研究生学术氛围的公平、公正以及健康,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则至关重要。
3)健全学术道德审查监督机制
有效、健全的审查监督机制是保证学术氛围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而研究生作为在校大学生,其思想并未完全定性与成形,容易受到外界(其他人、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审查监督机制,尤其是外部约束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强化对研究生参加的学术团体管理及其学术活动监督,保证学术活动的方向性;(2)建立研究生诚信记录,并将其加入档案,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应聘工作的参考;(3)建立学术监督委员会,并保证委员选拔的透明性。
2.2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1)重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是保证和推动研究生树立正确学术道德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外在措施之一。为促进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这就要求高校须做到如下两点:首先,由基本的生活习惯入手培养研究生形成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习惯,进而促进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规范化。其次,不断磨炼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意志力,提高研究生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引导作用
“导师负责制”是我国研究生与其导师之间关系的规定,它包括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因而,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研究生在科研学术道路上的指路人。即研究生导师的治学态度、道德情操、为人处事方式、对生活和科研的态度等均影响研究生的观念。因而,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中应重复分发挥导师的“主动”作用。
3)丰富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方式
学术道德规范是我国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前提之一,但其教育形式应多种多样,不应拘泥单一的传统教育方式。如为保证研究生可以更好的恪守学术道德,应在其专业教学中逐渐渗透学术道德教育,包括网络道德教育、生命伦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3 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自我修养
正确的学术道德观是推动研究生梳理良好学术道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从如下几方面执行:第一,端正科学研究动机。第二,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第三,推动和促进研究生与企业的接触,进而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此外,增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促进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养成也是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研究生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其科研学术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兴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因而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并防止研究生学术道德腐败就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何宏莲,宋雪.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防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4,30(3):78-84.
[2]姚宗艷.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Z].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李超.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叶继元.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学术界,2005,(4):57-68.
[6]张海莲.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