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教育与普及

2018-01-04先元华夏谦刘雪梅吴修洁先倚懿

科教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先元华 夏谦 刘雪梅 吴修洁 先倚懿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中存在的内外部原因,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职业教学、育人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四大方面创新性地探索对高职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高职高专学生 教育与普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82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mo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XIAN Yuanhua, XIA Qian, LIU Xuemei, WU Xiujie, XIAN Yiyi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Sichuan 64400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o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aking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education four aspects of human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innovatively explore ways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道教、佛教文化为补充、以其他文化形态为枝叶的中华名族的文化体系。它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国民族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资源。由此,进一步推动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筑牢青年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基,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大事。高职院校在教育与普及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上都应该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

1 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从国家层面来说,能够延续中华文化的智慧,为文明的传承作出贡献;从学校层面来说,能够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成效;从个人层面来说,能够提升学生人格素养,改善个人风貌,意义都十分重大。

首先,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高职学生的历史责任,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的需要。普及优化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强化他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起坚实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完善和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对加强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系统性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和道德理念,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德教育的重要养分。普及传统文化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是发展学校素质教育、构建学校全员道德体系、构建和谐校园重要价值的体现,反过来又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2 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一是高职学生自身的内在原因。90后高职学生崇尚个性自由和独立自主,物质经济条件相对充裕,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多元化,比较喜欢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快餐”文化等,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已逐渐被淡化甚至从未被重视。他们不愿意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热情。具体表现就是有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重利轻义;有些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考试作弊;有些学生过分自我中心,不尊重师长;有些学生公共道德意识较差,浪费现象严重;有些学生追求物质享受,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有些学生民族意识、政治意识淡薄;有些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是人文类学生的专业课,如果自己学习的不是相关专业,没有必要了解……甚至有些学生从消极方面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抱残守旧的故纸堆和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嗤之以鼻。

二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外部原因。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比较年轻,以工科专业占大多数。在其发展历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以随机形式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形成固定模式和长效机制。存在着比如院校领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相对忽视,没有找到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切合点,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不足,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又相对十分薄弱,缺少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和氛围等等问题。加上在高职教育竞争日益激烈,高职学生就业更加艰难,学校、教师、学生都把专业课程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习实用技能成为首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没有时间主动、自觉学习傳统文化,同样导致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3 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的实施途径

近年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民教育与普及的典型,值得借鉴和学习。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同样也是如此,笔者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普及的创新途径,取得显著实效。

(1)着力于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加强文化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

学院将地方传统文化渗透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思政理论课中,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形势与政策等。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专门组织人员编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助读本》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助读本》,并且根据每年中宣部、教育部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要点要求进行细化,每期组织编写《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把“四川篇”、“宜宾篇”纳入其中,因势利导,融会贯通,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识国情、释疑难、明是非、树信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学院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普及工作,开设了一系列的素质教育拓展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予以实施。主要围绕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素质特长的培养,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重点建设“文明礼仪修养”、“文学写作实践”、“普通话与演讲”、“美术与创作”、“舞蹈创作与实践”、“书法创作”、“音乐表演与实践”、“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社会服务实践”等;其中“文明礼仪修养”主要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成长成才等方面展开,包含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仪式礼仪、涉外礼仪、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礼俗、部分国家地区的礼俗、文明礼仪公约等方面,切实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素质。

(2)着力于把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把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做到专业知识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两手抓”,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学院根据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高职学生发展规律,形成素质教育“10+2”因子。10个“高素质因子”为:品行端正、守纪守法、热爱劳动、言行文明、组织才能、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身心健康、生活朴实、情趣健康;2个“特长素质因子”为:人文素质特长和专业爱好特长,不断完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比如在“职业英语”课程中利用活动课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之旅”的普及教育,和学生一起体验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诸如剪窗花“囍”字、女生旗袍秀、做手工编中国结、教书法写毛笔“福”字、包饺子、中医推拿等等,拓展了教学内容,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也深受师生好评。

学院还积极推进在各专业教学中开展校企共育,引入优秀企业文化,使“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比如五粮液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开设了“五粮液企业文化”、“五粮液酒文化”课程,校企共同编写了五粮液技术学院使用的配套教材。“五粮液酒文化”从五粮液酒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酒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川南民风民俗与酒礼酒俗,酒的酿造工艺,酒的品质评鉴等角度出发,整合、提炼,使学生了解五粮液酒的“香醇美酒”、“生命美酒”、“极阳美酒”、“尚礼美酒”、“智慧美酒”五大基本特征,让学生对酒文化从认知到认同。“五粮液企业文化”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从企业实际工作中提炼,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同行,强化企业文化课程建设,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3)着力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基地,积极建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职学生教育实践平台,通过普及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

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的专题系列讲座、参观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愿者服务活动中;也可依托礼仪队、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并大力支持其发展,开展传统文化晨读活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调研活动等;还可以开展 “争做文明大学生”、“我是文明传承者”、“校园文明、人人有责”等班团会活动。通过整合校内外优秀教师资源,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营造良好的践行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拓展高职学生视野,达到教育与普及效果。

学院每年举办师生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核心技能大赛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三大文化品牌”。每年三月积极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的素质专项创建活动,是文明礼仪修养教育实践的集中实施和大检阅。通过抓典型、树典型,发挥文明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大学生”的风气。这些教育普及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规范意识,让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言行文明,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着力于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承,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元素,形成具有地方产业文化和浓郁职教氛围特点的“人文校园”。

一方面,学院以“鼎承大同,钵传天工”校训为基本思路,寓职业教育精髓于校园景物之中,以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体现宜宾地方文化特色为主要文化内涵,以统一和专业的规划设计为标准,着力打造宜宾石刻文化园、三江生态植物园、校园景观大道等硬件环境。校园景观也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比如“鼎承大同”为主题的生命之源、中华源流石刻浮雕大榕树景观区,以“钵传天工”为主题的天工开物浮雕墙、天工之门、问鼎之门牌楼的景观大道景观区,使师生每时每刻感受和体会历史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院已建成思政教育中心、工业文明博览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并积极引入宜宾三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将特色地方文化和五粮液企业集团等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打造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和职教特征的校园育人软环境。在教师层面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师德好、业务精、用心教、育人才”的风貌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为人示范作用;在学生层面通过文明教育、文明创建评比、文明主题宣传、文明典型激励等方式营造现代文明氛围,引领高职大学生文明思想潮流,塑造“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校园文明风尚。

总之,学院从思想政治課程、专业职业教学、育人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四大方面创新性地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坚定不移地弘扬中华文明、华夏文化,形成了高职学生弘扬传统、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

本文为2017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高专学生中的教育与普及》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B17-B04

注释

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参考文献

[1] 胡万年,伍小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与融合.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2.8(1).

[2] 严静峰,杨乐.中西“文化势差”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高校辅导员,2017.2(1)总第42期.

[4] 王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对策.高校辅导员,2016.6(3)总第38期.

[5] 陈少平,陈桂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6.8(3).

[6] 杨潘升.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职教论坛,2017.5.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