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由与约束

2018-01-04姜小满刘顺厚

科教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自由约束

姜小满 刘顺厚

摘 要 自由是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是表达思想的一项基本权利。自由与约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由与约束相互制约、互为条件。没有约束就无所谓自由,没有自由也就无所谓约束。只有在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关键词 自由 约束 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74

On Freedom and Constraint

JIANG Xiaoman[1], LIU Shunhou[2]

([1]Shanghai Qibao Dwight High School, Shanghai 201101;

[2]School of Marxis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Freedom is the ideal and pursuit of human beings, and it is a fundamental right to express ideas. Freedom and constraint are dialectical unity. Freedom and constraint are restrictive and conditional each other. There is no freedom without constraint, and there is no constraint without freedom. Only freedom under constraint is true freedom.

Keywords freedom; constraint; dialectical unity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所幼儿园建在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旁。幼儿园的新操场又平坦又宽敞,还安装了很多吸引孩子的游乐设施。但在户外活动时间里,小朋友们宁可挤在楼道里,也不肯到操场的草坪上趣玩耍。尽管操场跟高速公路之间隔着一段较远的距离,但高速路上呼啸而过的车辆还是让小朋友们紧张不安。无论老师怎么哄怎么劝也不管用。心理专家给园长出了个主意。第二天,工人们在操场四周围起了金属网做的栅栏。看见了栅栏,小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跑到草坪上玩耍起来。幼儿园的栅栏不但没有限制孩子们的自由,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大的空间。心理学家说,界限清晰的约束能给人更多的安全感,毫无约束的放任自由反而会令人不知所措。”这则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自由应以约束为前提,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

在西方语言中, “自由”有不同的概念: Liberty和Freedom。Liberty一词,在古拉丁语中的含义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 Freedom的意思是过一种无所拘束的自然生活。最初意义上的自由,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主要是指自主、自立、摆脱强制。在心理学上,自由是一种受心理 、意识或意志支配的活动。所谓自由,就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人都渴望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类固有的本质和天性,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通常,我们把自由理解为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每个人可以不受任何阻礙地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无疑,这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但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意味着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事,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需要约束,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应该以不伤害他人,不破坏或消极影响社会,不损害国家及民族为前提。人类的自由应该以法律、制度和道德为底线,人人都应该以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你不但得不到自由,而且你连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无法得到保证。

其实,社会是靠约束形成一种共识性的制度,自由不等于随便、随意,是在一定规则内不影响别人自由的一种自由。[2]个人的自由来自对自己的约束。自由,并不意味着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恰恰相反,自由意味着只能在相对的范围内做事,例如言论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是一个人生来具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但言论自由是相对的,是有限度的,它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之上的,言论自由本身也包含着不能侵犯他人权利的因素。言论自由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若言论自由不加以任何约束,那么一些不当的言论就会成为破坏社会团结、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稳定的罪魁。言论自由既然是一项权利,那么和权利相对的便是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发表任何言论的自由,但必须对自己的任何言论都要承担责任,包括法律责任。据新华网2018年5月23日报道:有人在微博上公然侮辱英烈,还极具挑衅意味地向警方喊话:“我看看我发这个话会不会被抓,把我抓了就说明公民没有言论自由。”帖子一经发出,立刻引起全民激愤,随后该男子被当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3]这则信息说明,言论自由并不等于自由言论,更不等于强盗逻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破坏社会秩序,不得违背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言论自由需加以约束。尤其是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微博、微信、QQ等现代社交工具是日益普遍,言论自由也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网络的虚拟性、广泛性、平等性、即时性、互动性与开放性,使言论自由在更宽广的领域得到实现。但是,自由的边界是法律。网络社会这块“新疆域”绝不是言论自由的“法外之地”,同样要求广大网民在享有言论自由权利同时,应积极履行相关规定义务,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表正当、文明、和谐的言论,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传播网络正能量。否则,网络自由就会如脱缰野马,难以控制,最终危害公民的自由,也会侵犯到社会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要人生活于社会中就一定会受到各种客观必然的制约,虽然这种客观必然是人们可以去认识的。这就是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但必须受客观条件的约束。如果只要自由,没有约束会怎样?我们以美国枪支使用为例。自由应当是美国最响亮、最根深蒂固的一种价值了。美国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拥有枪支的国家。每个人,只要你过了18岁就可以买枪,可以拥有枪支。这是美国宪法保证的人人都有的自由。美国持枪自由后的后果就是每年发生在美国街头大大小小的枪击案,这就使人的生命自由得不到有效保障。据调查,美国平均每年发生200万件暴力犯罪案件,其中3万人死于枪口,20万人受伤,死伤于枪口的包括美国的部分总统。[3]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自由,美国人民因自己生来就被宪法赋予的“自由”“平等”而自豪,但这种自由的巨大代价就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生命付出的悲剧。我们再看两则寓言故事:一天,风筝在高空中翱翔,它看到飞鸟,就羡慕起飞鸟来,“飞鸟多自由啊,我被牵引线束缚太不自由”。于是它拼命去挣扎,“嘭”地线断了,结果风筝一头栽进了无底的深渊。另一则:车轮埋怨方向盘说:“你束缚了我的自由。”方向盘说:“那我让你自由去吧。”结果车轮连滚带爬掉进悬崖中。上述事例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那种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世上没有了法律、制度、纪律等约束,权力就会失去制衡,人们就会为所欲为,自然就会受到破坏、疾病到处蔓延,人类就会走向毁灭。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适度的约束有助于人的成长。自由并不意味着不受约束。有了线的约束,风筝才能平稳地飞翔;有了方向盘的约束,车轮才不会丧失前进的方向;有了河床的约束,河水才不会肆意泛滥、 酿成水灾。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每一个人都需要自由,每一个人都渴望自由。但只有适度的自由,或者说只有在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人类的理想和追求。但世间从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自由都是以约束为前提。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一观点尽管有些消极和片面,但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社会中,自由和约束是如影随形的,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由与约束之间相互制约、互为条件。不能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只要自由不要約束,或者只要约束不要自由,都是对二者莫大的误解。一方面,自由离不开约束。要自由必须要约束。强调约束并不是否定自由的价值,除非生活在真空中,否则不可能存在脱离约束的自由。自由是法律、制度、规则等约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约束的宗旨是为了保障自由的运行。约束绝不是自由的对立面,相反,它旨在明确自由的边界,促使人们更好地行使自身的自由权利。在社会生活中,自由更离不开约束。公民必须在法律、制度、规则等约束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只要不超出在法律、制度、规则等所约束的范围,就享有充分的不受他人干涉的自主权。只有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自己获得自由,否则就会失去自由。特别是作为在校学生,要知道自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校自由是以遵守学校纪律为前提条件的。学生绝不能只讲自由,不讲纪律。离开纪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只能是一盘散沙。只有在每个学生身上系上一根纪律的线才能让他们得到真正的自由。如果每个学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学习与生活环境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个人的自由也就无法得到保障了。总之,只有在遵守法律、制度、纪律等约束下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无从谈自由了。另一方面,约束离不开自由。没有自由也就无所谓约束,正因为有自由才需要约束的存在。只要约束,否定自由,一个人也就会失去活力,影响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保证在不违背宪法和纪律的前提下,让每个人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利。约束即是为了保证更好的自由,而不是为了限制自由。“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缺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受到多方限制,孩子的天性与个性都遭受束缚,从家长到学校乃至学生都是为了分数,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主体意识,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一个人失去自由与自主的时候,他就不可能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而只能够是一个工具性的人。”[4]只有在遵循和服从客观规律前提下,充分享有自由,各种各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够人才辈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从学前儿童开始,实施自由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应善于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那他们一定会开出独特的花。教师应创设自由活动的环境,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当然,自由教育必须处理好自由与约束(纪律)的关系。我们所推崇的自由教育并不是放任其随心所欲,而是在遵循教育本质的前提下,要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翱翔。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0).

[2] 史小蕾.自由与约束[M].城市建筑,2014(12).

[3] 重剑无锋.枪?还是自由?——从美国“枪击案"看美国自由.http://www.15yan.com/topic/shi-xue-guan-tang/lfUkJnvnwRK/.

[4] 许锡良.创造力来自于宽松与自由.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07/18/31705912_719886917.shtml.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自由约束
马和骑师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