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对英专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
2018-01-04王洁钱泳伊王苏丽韦梦琦
王洁 钱泳伊 王苏丽 韦梦琦
摘要:随着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俨然成为新时代翻译领域的宠儿,这一趋势也直接影响了英语专业(以下简称英专)人才的培养方式。该文通过从国内外现状、相关专业人士及其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调研,旨在深刻分析机器翻译对英专人才产生影响的原因与结果。研究发现:没有语言的学习,机器翻译也无从谈起。但不可忽略的是,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忽略技术的发展,如能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通过两者的互相补充,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
关键词:人工与智能;机器翻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0-0106-03
近年来,机器翻译技术有了很多新的突破,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各行各业。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机器翻译已经能够达到中等英语水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要强于某些成绩一般的英语专业学生水平。而且,机器翻译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其速度远非普通翻译者所能企及。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甚至极端地认为机器终将代替人工,语言学习将不再必要。因而不得不承认,机器翻译的存在与成长影响着英专翻译人才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希望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英专人才的培养方式并促进翻译市场的良性发展。
1 国内外现状分析
1.1 国内现状分析
中国国内一直不停地展开对于机器翻译的研究。對于由机器完成的翻译作业,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专家实行的标准是不统一的。英语专业人员看到的可能全是计算机做错了或做得不好的地方,而非英语专业的人员看到的则是机器完成的翻译作业中已经解决的问题或可以采用的部分。令人深思的是,一个基础很差乃至可能根本不懂英语然而会操作翻译机器的人能够毫不费力地做到这一步。而这很可能是翻译界和翻译教学今后回避不了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准备。
正因为这一点,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包括金融、律政、旅游等多个领域开始使用机器翻译来达到高效快捷的工作效果。而对于在读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本身也开始依赖于机器翻译,在国内相关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中就有提到“关于机器翻译对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影响”。而机器翻译正在逐步占据中国翻译行业的市场,这一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1.2 国外现状分析
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机器翻译的历史要更久远一些,学者们更多的是专注于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完善机器翻译。而欧美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也早已致力于使用机器对文献资料进行翻译。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在欧美国家,机器翻译就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翻译的需要。然而机器翻译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专职译员和翻译公司的需要,学习翻译的欧美国家学生,正在不停地致力于利用自己的学习知识来完善机器翻译的弊端并且开设专门的课程研究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差异。他们甚至开始致力于利用机器来对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更加人性化的翻译,但是在这一点上,收获甚微。可见,机器翻译不可避免将成为未来翻译工作的中流砥柱。现今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翻译工作中。虽然机器翻译的可理解性和重视度还不够理想,但相信未来随着数学,计算机科学,翻译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机器翻译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既是噩耗,也是福音。当前机器翻译的发展已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专学生的就业和学习。企业更加偏爱快捷便宜的机器翻译,学校的教学也相应做出调整。这就让英语专业的学生站在尴尬的立场上。然而也正因如此,要想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英专学生只能更上一层楼。目前机器翻译仍然存在很大空缺,但不能把眼光局限于让英专学生去填补这个空缺,而是由英专引领翻译机器共同去完成。因而其发展趋势将会是专业化,合作化与国际化。
2 机器翻译对英专人才的影响
2.1 学习影响
第一,学生对机器翻译依赖度过高。由于机器翻译的不断普及,包括英专与非英专在内的在校大学生们在遇到英语翻译问题时,都越来越倾向于机器辅助翻译,这其中就包括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与必应、谷歌、百度等电子词典为典型的实用性翻译软件和系统。再者,作为以中国学生为主要受众的百度翻译更是把依靠NLP技术作为核心方案。NLP技术能够基于海量自然语言语料库,通过机器学习自动理解不同单词、短语和句式,模拟人脑思考过程去理解自然语言。这些核心技术软件的不断革新也给大学生英语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笔者通过采访自己所在高校非英专学生获悉:他们大多选择部分甚至完全依赖英文翻译软件来完成英语学习中的任务,而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机器翻译的不断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工作需求,这也使得英专学生的优势不断缩小。
第二,新时代翻译领域的人才越来越少。近年来,随着外交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拓展,以中国翻译协会与中国翻译研究院为代表的翻译团体与机构也在不断兴起,但不得不承认,通过协会专家与导师不断评比筛选出来的新一代翻译人才少之又少。面对机器翻译的强大冲击,很多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学生往往选择望而止步,转而学习研究如语言学、商务英语等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
2.2 就业影响
据翻译行业权威咨询机构Common Sense Advisory的调查,通过机器和人工翻译的综合应用,一些公司在将翻译速度提供一倍以上的同时,费用也节省了一半。原来每天只能翻译2500单词,现 在能翻译5000单词,费用从每单词0.25美元下降到了0.12-0.15美元。如果是几百万单词的项目,所节省的时间和费用就很可观。由此可见,机器翻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译市场的格局,跨国公司有效地将机器与人工翻译相结合,从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低化。尽管以同声传译为代表的翻译方式仍旧以人工翻译为主并为译者们带来了相当的回报,但在大众市场上,受机器翻译的影响,专业译者的就业前景还是个令人费解的未知数。翻译,作为大学生学习就业的一大敲门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却显得不那么受到欢迎。
2.3 自身素质影响
第一,译者逐渐倾向于机器辅助翻译。即使是英专人才,也越来越倾向于依靠机器翻译来辅助自己完成一些既定的任务,由于机器翻译的快捷便利、易于获取,能够更好地为译者解决一些翻译时遇到的基础性问题。久而久之,译者就会对机器翻译产生不可避免的依赖心理,懒于钻研一些语法上的结构性问题(此处指一些机器翻译能够解决的基础性语法问题,如主谓宾顺序等)。而实际上,真正好的译者会在某个词语或语序上踌躇很久,比如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戏剧家,莎翁的剧作(以下简称莎剧)一直是译者们不断尝试的作品,而在莎剧的众多中文译者中,朱生豪、卞之琳、梁实秋和施咸荣被认为是莎剧的主要译者,而朱生豪先生的翻译似乎被更多读者所推崇,先生的那个时代机器翻译根本无从谈起,而先生却成了莎剧译本的奠基者,即使在现在的众多译本中,也没有人能超越朱生豪先生的成就。
第二,译者自身能力与素质出现问题。正如著名翻译家许钧笔下所言: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翻译不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语言转换,还包含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它所具备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使得翻译不仅是个理解的过程,还是个再创作的过程。这些是机器翻译还无法实现的,如果译者过分依赖机器翻译的高效率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相反,甚至会产生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问题,如理解和表达上的不流畅,还有翻译时的心态和责任心问题等。
3 英专人才培养对策
3.1 顺应翻译发展趋势 自我调整
根据Common Sense在2009年所做的一个调查,接受调查的27家公司、2个政府部门和2家非政府机构在使用HAMT(人助机译)后,这种人工和机器复合的办法使翻译产量比人工翻译提高了二倍,费用便宜了45%。在没有人工协助的情况,在线翻译工具如Google Translate (GOOG)和 Yahoos (YHOO) Babel Fish 翻译还不够准确。机器翻译的趋势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而英语作为现在国际上的通用语言,针对英语语言的翻译机器只会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先进从而能够更高效地解决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问题。因此,在英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对机器翻译的存在视而不见,而是引导英专学生们学会更好地将机器翻译与自身的翻译能力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在此,以笔者所在的南京工程学院为例,南京工程学院作为本二批次中的优等院校,一直注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外国语学院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学院围绕英语教学为中心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并配备有专门的教室和导师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同于普通电子词典的简单英汉互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简称CAT),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依赖于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它是以翻译记忆为核心的翻译技术,通过建立不断更新的术语库更快、更高效地解决翻译时出现的重复性问题。这种辅助科技的引进不仅革新了英语教学的方式,也将成为英专学生们学习翻译的好助手,从而有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据调查,就笔者就读城市南京的许多高校都已开始逐步采用如CAT在内的翻译辅助科技来辅助英语教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出色的翻译人才。
3.2 发现自身优势 不断完善
在中国日报的文章《未来,机器是否会取代人工翻译?》结尾中,作者这样写道:未来NLP技术如果能在如何学习理解人类语义方面取得更多技术突破,机器翻译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工翻译岗位,或许并非痴人说梦。是的,比起人工翻译,机器翻译还存在一些很难克服的难题。这就不可避免的提到文学翻译,作为翻译内容的一大板块,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机器翻译无法取代人工翻译的方面。正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所言: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翻译,都是有关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不同语言间的相互的理解与沟通。只有足够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把一种语言的文学原汁原味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然后进一步传达给读者。
实际上,不仅仅是文学翻译,即使现在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语音翻译器例如准儿和晓易翻译机,可它们还是抵不过人工翻译的准确性。曾经有人做过一项测试,请一位地道的美国人拿着翻译机在中国的超市小摊上购买香烟,由于无法识别地道的美式英语和中国方言,即使买一包烟也成了难事。像这样的测试还有很多,这就说明了智能翻译的不足,而智能翻译的不足恰恰就是人工翻译的巨大优势。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的南北部,都存在着地方上的语言差异,尤其是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不同的地域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都存在着语言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也是机器翻译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相比于机器翻译,人工翻译在这一方面恰恰就具有自身的优势。无论存在差别的同语言国家还是地区,译者都可以根据自己对该地语言的了解和此地的风土人情来进行翻译,这样一来,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翻译都能够更好地将语言的意义进行传递,促进交流。从语言学的角度上讲,英专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语义的正确恰当表达,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翻译领域展现自己的风采。
3.3 不同的领域 逐步专业化
人类创造机器翻译是为了更好地便利自己的生活,减少交流上的障碍。而身为译者,自然也知道不同的领域,翻译出来的语言内容也有所不同,而这一点,没有生命力的机器翻译是很难进行变通的。而也有人说,现在的机器翻译已经能够自动识别要翻译的文本类型,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普通的商务和法律类文本确实可以通过简单的机器进行翻译,再通过人工校对审核,而其他类型的文本如果也运用这样的过程就显得力不从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对于他们的教育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强,国内外的各种儿童益智类和教育类的读物可以说是书店里炙手可热的商品。西方与中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也吸引着许多家长们开始取长补短,他们不再一味地相信中国式的教育,转而通过中西合璧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西方的儿童类书籍能够帮助孩子们用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去想象,这也正是他们能够吸引中国家长们的特点。那么对于译者而言,如何将外文恰当的翻译成中文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读者,显然,儿童类读物的读者大多都是儿童,他们的语言认知和思维方式与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文学类读物的翻译是旨在将作者的原意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那么儿童类读物就需要译者能够怀有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来翻译文本,让孩子能够轻松地理解、愉快地学习。
不仅仅是儿童类读物,不同类型的读物其实都有其特有的读者群体。因此,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就应当注重专业化的培养,看到学生的所长,判断他们适合的翻译类型,使他们更加的专业化,尤其是在一些机器翻译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的领域。这样的专业化能够使我们的译者无论是在自己的翻译领域还是在对机器翻译的改进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也能使他们成果的接受者不断受益,共同促进。
4 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探讨了机器翻译对英专人才培养的影响及相应对策。面对机器翻译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分析提出与时俱进的对策,让英专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一现象,激励英专学生不断提升翻译能力,从而得到更大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当今时代,机器翻译正以它全新的面貌面向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无法避免它的存在与进步,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完善。现在的机器翻译还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而人工翻译也难以做到机器翻译的高效快捷,如果两者能够更好地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不是相互间的取代与被取代,未来的翻译领域也将会有属于它自己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陈津.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者身份的再认识[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3).
[2] 罗华珍.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电子世界, 2017(21).
[3] 王芳.《面向译员的机器翻译系统》(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 郑州大学, 2017.
[4] 徐英瑾.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洞见带入机器翻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3).
[5] 汪云.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的现状与展望[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7(5).
[6] 多萝西·肯尼.译者与机器[J].东方翻译,2017(2).
[7] 刘磊.英语学习者书面语法错误自动检测研究综述[J].中文信息学报,2018(1).
[8] 黄登娴.英语翻译软件翻译准确性矫正算法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8(14).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