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04张清义
张清义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59—01
随着我省改薄项目的全面铺开,多媒体设备进入了我们乡镇校园。作为一名中年老师,面对这些新的设备,充满了期待与兴奋,同时也有着深深的担忧和困惑。下面,笔者以我校为例,就乡镇学校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操作技术要“熟练”
1.需要我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要想在课堂上熟练掌握这些多媒体设备,让其为自己的课堂服务,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多次实践,多次练习,从而熟悉这些设备使用的基本操作以及简单的故障应对技能。比如,正确规范的开关机,可以让我们在使用这些设备时降低故障率。有次我给学生展示几道练习题,结果打开实物展台后,发现投影效果出现了左右两截的现象,我想起以前培训时老师说过的冻结按钮,于是我试着按了一下解冻按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有一次,我需要将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做个标注,点了笔的按钮后没有还原,导致不能翻页,最后灵机一顿,再次点击了选定状态后,专用笔又恢复到了鼠标的状态下,课件翻页顺利完成。可见,只有我们掌握了多媒体设备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和一些日常故障的处理技能,我们才可以让这些多媒体设备灵活自如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2.需要我们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我们要调用第三方课堂辅助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那么我们就要先在多媒体设备上安装这个软件,并且调试其功能是否一切正常。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应用时就不会出现缺这少那的尴尬现象。
二、课堂内容进度要“适当”
对于有些信息量大、内容较多的章节,可利用多媒体的“电子黑板”功能。如,把讲课内容设计成模块结构:概念产生的背景、内在联系、实际应用、归纳总结等制作成“电子教案”,并在某些模块中通过超级链接播放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不仅省去了课堂上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有效。但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课堂信息量过大、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在听课时思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和吸收,没有时间记笔记,导致许多学生因无法跟上而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的情况。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适应了教师讲、自己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想,而且速度比较慢。因此,使用多媒体授课后,对它的优越性一定要把握得当,把握好“点”与“悟”的度,“点”到的同时给学生留一些“悟”的时间。对于最初接触多媒体授课的学生,教师一开始应尽量讲慢一些、透一些,经过一定的适应期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对一些重要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或表达式,不仅应采用醒目的色彩、较大的字体或动画的手段予以表达,而且要用较慢的速度详细讲解每一项含义。必要时还要有一定的重复,以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做笔记。
三、探究思考过程要“保留”
多媒体设备的引入,确实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无限生机,作为乡镇教师,作为第一次全面覆盖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者,学校一味地看到了多媒体设备使用的优势,却忽略了学科的差异性,尤其是数学学科。数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应用性为一体,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力求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严谨的数学证明的有效认知。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不能一味地让课堂显得花里胡哨,而应侧重启发性,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对于一些概念、定理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单凭老师讲,学生觉得不好理解,现在多媒体技术使得抽象和直观有机结合起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但过于直观呈现的东西却让学生失去了探寻缘由、深入思考的机会,所谓讲解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出有关的概念、定理、公式,不再深入探究它们的来源,不谈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发展,甚至不谈最值得领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所谓练习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出习题并且通过软件的设置,使得答案延迟出现,这就造成了习题解答缺少必要的过程。对于判断选择题或一类简单的填空题,计算机是有些交互功能,但卻谈不上对于过程的任何启发性。启发性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所以就需要我们考虑如何在多媒体辅助设备的支持下设计出比传统教学更富于启发性的教学。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