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2018-01-04雷秀天
雷秀天
【关键词】 学习习惯;阅读文本;合作探究;积极发言;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56—01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虽然很多教师都能意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但缺乏全面、深入、可持续的培养策略,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培养文本阅读的习惯
特级大师邱学华提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通过学生自己的认知,不可能把知识和能力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自学主要是让学生看课本,可是当下不少教师上课不用书,看黑板,看大屏幕,看教师的脸,就是不让学生看书。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必要性的认识,把数学文本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从备课开始,抓阅读内容,安排阅读时间,指导阅读方法,积极探索和优化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课堂结构。要通过课前预习,精心设计一些预习作业,鼓励和引导学生回家认真看数学书,包括新课中所涉及的教学例图、例题、概念、解释语言、关键词的理解等。同时,要积极开展课外数学文本阅读活动,包括阅读数学史话、数学故事、数学课文、教材插图、教师板书、数学问题等。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内课外数学文本阅读情况,及时表扬,不断鼓励,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数学文本,开拓视野,提升思考力。
二、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小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课上教师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给予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盡量利用直观教具、课件,多采用情境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合作、探究的习惯
新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的安排。小组构建时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选好组长,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如设记录人、监督员、汇报人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这些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定期调换,让学生从中发展各种能力,从而互相进步。平时要加强组员之间的合作,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开展各组之间的监督和竞争,及时表扬、鼓励,评价一个组时,不是看一个人,而是看组员的共同表现,这样更大地带动了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培养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要尽量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发言权,让成绩好的学生答难题,中等生答中等题,成绩差点的答较容易的题,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老师偏心,老师对每个同学都是真心的,从而促进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五、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六、培养认真作业和仔细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作业中常出现许多不良现象,如写写玩玩、心神不定、粗心、错误多、依赖家长或抄袭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作业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检查作业时,根据整洁度和完成的速度,用笑脸、哭脸或者星级评价的方式给学生鼓励;也可以写一段简短的寄语,表达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浓浓的爱意;或者贴上小纸条,写上对学生的建议。同时嘱咐家长要配合监督,教师在家长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正确率,再给一个综合性评价,会更加客观公正。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检验作为解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小学是孩子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地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