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课程学习差异性研究

2018-01-04赵新明张洁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学习兴趣

赵新明 张洁

摘 要:针对同一个教学班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课程初期学生差异对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法还是采用表层学习法的影响,以及最终对学生获得不同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关键词:学习效果;深层学习法;表层学习法;学习兴趣

一、前言

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相同,享受的教学资源相同,面对相同的教师,但他们的学习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原因何在?在学生所面对的外在环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只有学生的差异了。那么,学生的哪些差异会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提出的学生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在预测阶段,由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先修课程、成长环境的种种差异,造成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各不相同。院系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的教学环境及教师所营造的课程教学氛围,会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知。正是这种感知的差异,促使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课程学习,最后得到不同的学习结果。从图1逆向分析可见,学习结果取决于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采用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比格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即“深层学习法”和“表层学习法”。

深层学习法以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为目的。学生对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兴趣,并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深层学习法特点是,善于找出规律以及潜在原理,把学习任务同已知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所学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采用深层学习法的学生关注学习目的、意义,善于学习策略的思考,懂得意义是通过词语、文本或者公式来传达的。

表层学习法把学习看作是来自外界的一种强制性任务,因而试图去应付这些要求。采用表层学习法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实用性、工具性的特点,想花尽量少的工夫来完成学习要求。表层学习法的特点是,关注最基本的知识,尽可能准确地去复制这些基本知识,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理解而死记硬背。表层学习法的学生似乎对学习十分关注,他们把学习重点放在词语、文本和公式本身,而对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缺乏思考。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采用深层学习法,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經验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结合院系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的教学环境及教师所营造的课程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对于课程感知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学习方法选择的影响。我们在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资助下,基于“工程图学Ⅰ”课程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讨。

二、学生课程学习差异性研究

1.课程初期学生差异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我们针对“工程图学Ⅰ”课程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开学第一讲课后发放。问卷内容是:(1)迄今为止,你接触过工程图学相关课程吗?(2)你认为工程图学是什么?你有哪些相关知识? (3)你准备如何学习这门课?第一个问题希望了解学生先修知识方面的差异。第二个问题希望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差异,以及对自身所具有相关知识优势的梳理。第三个问题希望反映出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期望和对课程学习心理准备方面的差异,并从中了解学生是否对课程学习感兴趣的信息。

从返回的问卷看,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充满期待,已经对课程学习产生了兴趣。这部分学生处于积极主动而非被动应对的状态,极有可能采用深层学习法进入课程学习,易于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过三视图的画法以及空间几何的基础知识,具有图学的先修知识,这一点对于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有利的。还有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没有表现出兴趣和热情 。

可以看出,在课程初期、第一讲过后学生的差异明显存在,主要体现在先修知识和学习兴趣方面。这种差异是由学生的先有知识和教师第一讲所营造的氛围作用后给每个学生产生的不同感知造成的。

2.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差异

我们在课程中期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问卷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学习本课程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什么?(2)你求出立体表面上的点,完成解题后,会花时间想象立体形态及表面上点的位置吗?(3)截交线、相贯线求解是如何进行的,凭感觉?求点?求解完成后还会思考哪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接反映学生采用的是深层学习法还是表层学习法。第二个问题便于了解学生对教师所营造的教学环境的感知。第三个问题是针对截交线、相贯线学习,通过学生对解题过程的描述,以及解题前后的思考内容,分析判定学生正在使用深层学习法,还是表层学习法。

从问卷反馈情况看,一部分学生不仅满足于解题的完成,还会有更多的思考,这显然具备了深层学习的特质。这些学生大多在前期问卷调查中对课程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喜欢步骤式学习,没有主动思考。即使思考,也仅仅停留在解题对错上,而没有对类似结构、类似题型的更深层次思考,这显然是表层学习的表现。这部分学生在前期问卷调查中尚未对课程学习表现出兴趣。

3.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

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每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完成课程学习。从期末考试成绩看,在平时学习中采用深层学习法的同学,他们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明显高于采用表层学习法的同学的成绩。

可见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是否感兴趣、有激情,将直接影响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最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虽然先修知识有利于课程的学习,但是先修知识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非直接关系。如果学生的先修知识和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没有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通常这些学生就不会采用深层学习法,而只是被动地完成课程任务,学习效果不会理想。只有当学生的先修知识和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探索,深刻思考,进入深层学习状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与学生先修知识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先修知识只有和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融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就可能采用深层学习法,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对课程学习充满期待、有激情,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些学生会调动强大的内动力,积极主动学习,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他们在利用课程知识解题时,往往善于通过归类、类比进行思考,易于进入深层学习状态,最终会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而那些对课程学习没有产生兴趣、缺乏激情的学生,只是被动应付各种要求,就可能只是被动地、勉强地去学习,学习使他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很难进入深层学习状态。这样的学生常常采用表层学习法,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也验证了古人的一句话:“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差异对学习结果将产生重大影响,教师的早期引导与干预就尤为重要。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

三、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方法探讨

1.课程第一讲兴趣点引导

对于课程第一讲,学生往往都带着好奇心走进教室,如何将学生的这份好奇转化为兴趣和激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尽可能多视角展示课程特点,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吸引学生的眼光。使学生了解课程学习与专业的关系、课程学习的特点、课程会提升哪些能力等,寻求学生不同的兴趣点进行激励,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关注课程。

课程第一讲对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他们,寻求其他方法继续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兴趣。

2.建立学习团队

为学生组建由4~5名同学组成的学习团队。要求上课时团队同学尽可能坐在一起,方便讨论。在课堂教学环节遇到难点问题,团队同学可以通过讨论给出解答。课后,学习团队作为学习伙伴,可以针对难点问题讨论。思想的碰撞和相互激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团队学习不仅使课程中的难点得以及时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问和讨论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同时,能够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便于同学间建立积极的互助、伙伴关系,享受团队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提升课程学习的兴趣。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建立,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找问题、提问题、解答问题,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提问、解答方式,引导学生找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使学生在“一问一答”过程中主动自然地梳理章节重点、难点,更加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结合团队方式提问、回答,获得个人学习所无法达到的深度和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易于进入深层学习状态。

4.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信息,并给予适当的评定

作业批改不仅仅给出对错,要指出错误。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业能够知道错在哪里,能够从作业反馈中获得收获。对于作业完成好的学生,不仅给予等级,必要时给出文字性的评语或特殊评语,并加以鼓励。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会起到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当学生知道自己的状况、成绩,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又可通过反馈的作用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并激发起上进心。

5.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心理上亲近课程,让学生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有兴趣学好这门课”“我喜欢这门课”等,以一种好奇眼光看待这门课程。寻找积极的情绪体验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好自己的情感,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而是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寻找课程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种种帮助。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6.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的过程学习

课程学习有难度往往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斗志,也可以使学生产生紧张和焦虑。有些学生甚至在课程开始就关注课程考试,梦想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似乎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过考试这一关。这种学习状态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教師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课程的过程学习,享受过程学习的快乐。

四、结束语

学生间的差异可能是多方面的。对课程学习兴趣和激情的差异,则是对学生课程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寻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励不同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各自对课程学习的兴奋点,并点燃它。教师有激情教授这门课,就会感染学生有激情学习这门课。

参考文献:

[1][澳]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 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 潘红,陈铿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旦,王娜君,陈明君. 引导—激发—鼓励式课程设计指导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3]贺阳. 语言学概论教学与理论运用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

[4]凌斌. 改造我们的教学:以法学教育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5]马丽霞,唐景林. 机械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试验课的探讨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30(6).

[6]彭熙伟,廖晓钟,冬雷.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学习兴趣
基于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量化的课程考核研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高校本科生线上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