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班主任培养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探讨
2018-01-04赵静静
赵静静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班主任的责任不仅要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同时在有效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既是被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老师在与不在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投入学习。
关键词:小学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学生健康成长、未来的发展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抓住任何一个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強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正值各方面意识逐渐发展的阶段,此阶段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自我管理,指的是小学生自己主动地采取用以控制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当今世界各国基本都实行“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但缺点在于无法顾及到集体中的每名成员。自我管理是小学自我教育的重要体现,它弥补了集体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班集体由数十名学生组成,如果单纯地靠班主任和几位科任教师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如能够引导全班学生发扬主人翁责任意识,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过程中,班集体才能成为健康有机的整体。此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驱动学生的内因,使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而如何才算合格呢?那就是需要具备先导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要具备独立完善个性的人才。而其中的“独立”不单纯指不依赖于他人,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不局限于书本,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实行自我管理,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培养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策略
1.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求。真正的自我服务及自我管理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及计划性,因此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首先应从强化自我管理意识进行着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生活学习的独立性。可以将每天的晨会、少先队活动等充分利用起来,宣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定期举办一些竞赛活动进行意识强化。课后教师应勤与家长沟通,从而多为学生创造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步调一致。还应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成就强化。小学生的思想及心灵是纯洁无瑕的,大多数时候他们都非常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能够遵守纪律并积极主动为集体服务。只要教师能够用心,运用得当的方法,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调动学生班级管理积极性的基本途径在于给予正面的教育。例如,可以每周实行一到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受成功与满足,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的意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他人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不是单纯地管好自己,同时还要对自己、他人及班集体负起应有的责任。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首先应使其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克服自身利益第一位的想法,使学生明确集体的内涵,将自身根植于集体之中。在要求学生管好自己的同时还应关心帮助他人、关心集体。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只有整个集体好了,自己才能真正地好。因此管理好班集体是每名学生肩负的重要责任。例如,开学的第一天,都会给学生树立目标,跟学生们讲:本学期我们班级的目标是“争创年级组第一”,因此需要我们每名同学为这一目标进行努力。此外,我们的短期目标是:“争取每周都能得到流动红旗”,这要求我们班级里的每名同学都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按要求穿校服、将少先队员的标志徽章佩戴整齐,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共同努力,才能争取来班级的荣誉。利用这样的目标将学生与班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在学生心理树立起集体责任感,建立起自身荣班级荣、自身损集体损的观念,进而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3.重视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其关键在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应进行常规的训练,并严格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并且自控能力比较差。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应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练习。首先要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及写字的姿势,同时制定规范,并且每天按规范执行。如,读书时全班同学必须认真,阅读过程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不停地纠正不良的坐姿。回答问题时要求站姿端正、大方得体、回答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听别人讲话,听清楚所讲的内容,并记在心中,同时能够清楚叙述所讲内容。例如,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什么内容,回到班级后抽学生进行回答,答不出来说明没有认真听。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养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长期坚持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秩序,同时对学生自控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由被管理者的角色朝着管理者的角色进行转变,让其参与到管理中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不仅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丽慧.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探讨[J].学校管理,2013.
[2]王晓欢.浅析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14.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