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1-04马玲
马玲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且还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数学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学法指导;合作精神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意义而又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只靠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以疑激趣。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有四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2块)。可以用整数2来表示。有2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1块)。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老师有一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半块)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使学生感觉半块饼干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要用到的一个新数——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小数的初步认识”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开展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学“无非是教师帮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使“学生能自己探索,自己解决”。只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景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操作等尽量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加以点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
片段如下:
出示多媒体课件:探究“1元=10角”
师:商店里有一只玩具汽车,它的价钱是1元,你想买吗?
生:想买。
师: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我就付一张1元的。
生2:我打算付10张一角的。
师:多媒体演示:是这样吗?10个1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你还有别的付法吗?
生3:我打算付2个5角。
师:两个5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还有不一样的付法吗?
生4:我打算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1个5角和5个1角是几角?
生:10角……
让学生主动参与,使问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信息的主动权。
三、建立学习小组,发挥合作精神
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都有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在班级建立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信息,并形成独特的见解。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一课中展开了一些尝试。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从而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四、大胆质疑,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正面讲授外,还要有意识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增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生有疑问,并不都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并创设民主的氛围。所以,在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即使是错误的疑问,也不宜训斥和嘲笑,应当多点拨和引导。这样一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就逐渐养成了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在学生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才会对学生的可变性和发展性持有信心,不会把学生定型化,才会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舞台。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不提倡用单一的学业考试来评价和管理学生。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我在平时教学中,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也把考试变为考查,时间、方式随意性大,做到“我怎样教,心中有数;学生怎样学,心中有数”。教师对学生要求的不是分数,是上升值,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从多角度优化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思维能力,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创新教学法,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