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8-01-04殷淑莲施丽娜
殷淑莲 施丽娜
摘 要: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口头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抓起。
关键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实践活动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我认为在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孩子的回答言之无物、条理不清、口头语多等;还有的孩子叫起来不说,坐下乱说;一个人不说,群说就说个不停。这种现象的产生,我认为受目前应试教育导向以及家长和学校重书面语言训练,而轻视口头语言训练的影响,还受 “重写轻说”的影响,这才导致孩子出现愿写不愿说的现象。新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要大声说话、注意倾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训练孩子听说能力,而且在训练中,要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要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孩子的语言交际能力。面对这样的矛盾,语文教师该如何让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获得发展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抓好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
每天一上课就给孩子“一分钟”的思考时间,随机抽两个孩子,让他们把今天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听到的或和某个人说的、做的等想好,再给孩子一分钟时间,让孩子站在讲台上,把想好的事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一个孩子讲时,其余孩子专心听,大脑也快速转,都想着如何表述更好。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对这样的训练已胸有成竹。然后,老师适时进行片段训练,训练的话题很多,以日常熟悉的身边的人、事、物作为训练话题,逐步教会孩子学会提炼生活、认识生活。另外老师要经常设置一些生活场景,让孩子在一定情景中学习叙述说明。在说的时候教师再指导他们加上一些学过的好词、好句以及修辞方法等,长此以往,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有所发展了。
二、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话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而自信心的建立就要从敢于大声说话开始培养。课堂上,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站起来大声发言。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适时指导,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孩子,当即表扬,对尽管说得不通顺但声音洪亮的同学,更应该给予鼓励。孩子站起来说时,哪怕说得不对,老师也不能批评,要指出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才对。因为这时他会很认真地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并且他也想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便于下次改正。其他孩子也同样会增加对这个榜样的关注度,在以后的发言中学习榜样的优点,避免缺点,建立其自信心。在课堂上我们给孩子大声说话的机会,就是要培养他们能在公眾场合及时整理自己思维并充分展示自己口头语言表达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越多,孩子表达的欲望就越强;得到的表扬越多,孩子表达的自信心就越强,这样,我们还怕孩子不愿大声说话吗?
三、在与书本对话中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要给孩子留下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熟悉文本内容、了解文本大致意思。当然孩子在短时间内要马上形成对课文内容的评价有点难。因为孩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到整合成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出来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我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开课时,先给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然后让孩子在书上做批注,对在阅读中感动你的句子先做批注,并把批注语言修改到满意为止,再将修改好的批注语言大声朗读出来,从而将思维转化为语言,保护了孩子害怕在同学面前“丢人”的自尊心。有了课堂上批注的充足准备,再让孩子大声说话就水到渠成了;有了批注修改做后盾,自然不怕说不好、说不顺了。这种降低要求的训练方式,实现了孩子真实的语言表达训练,孩子也就愿意大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了。如果课堂上能做到面向全体训练,我们还愁课堂上死气沉沉、没人回答问题吗?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营造和创设说话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说话氛围,能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因此每周班会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比赛时,老师先提出本节课的活动要求、训练目的。当然,这些活动老师和学生要提前做好准备,提前通过阅读、询问、查资料等学习方法,获得一定的知识,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归纳整理,最后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这个过程耗时、耗力,但非常重要。刚开始几周老师要悉心指导,做好示范。这个过程中,孩子模仿学习老师的方法并将其转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也通过活动增长了知识,积累了说话的素材。活动时孩子就有了丰富的说话内容,敢说想说了。我们老师还愁孩子不会写、写不好作文吗?
总之,让每个孩子敢大声说出自己想法,学会用自己真实语言表达真实情感,让每个孩子出口成章,是每个老师的愿望。因此,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学生、家长齐心协力、共抓齐管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郭乃军.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学会说话[J].考试周刊,2011(3).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