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2018-01-04吴平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组织结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摘 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自主学习;组织结构;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有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凸显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自主学习架设桥梁

利用知识的迁移是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因为只有将教给学生的看似孤立、单一的知识形成结构,才能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知识迁移作好准备,也为今后自主学习架设桥梁。

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由于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是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就应该打破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的教学常规,紧紧抓住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总数÷份数=平均数,引导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起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知识结构,而在教学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就可以通过这个知识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教学第七册第76页例题3:育红小学四年级两个小组在工厂里糊纸盒,第一小组23人,共糊纸盒386个,第二小组22人,共糊纸盒335个。全班平均每人糊纸盒多少个?在教学时,我先设计下列两道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王师傅5小时加工零件100个,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五年级30个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参加春季植树活动,第一小组植树72棵,第二小组植树78棵,全班每人平均植树多少棵?

当学生列出算式解答后,我追问: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然后让学生尝试自主解答例3。这样,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新知识,又自觉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中。

二、突出学习过程的方法结构,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和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结构。当学生掌握了一种类型的学习方法结构,才有可能自主学习同类知识,进而才能学会自主策划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努力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我把精力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上。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独自列出乘法算式,说出算理。在小组讨论或同伴互助的方式下,先学会前五句口诀,并初步掌握了续编2的口诀的方法,即写连加、写乘式、写口诀的三个步骤。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一组算式中“被乘数、乘数和积”的变化特点,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形式,掌握2的乘法口诀规律,为学习2×5以后的6-9句口诀做准备。然后让学生运用编口诀的方法自主完成6-9句口诀,通过追问“为什么几的口诀积差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整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觉得轻松扎实,教师教得愉快自如,这样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三、优化教学结构的组织形式,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诱发者、组织者、指导者、开发者、评估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因此,教师要从优化课堂组织结构入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个体式活动

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可让学生有准备地参与集体讨论,激发每个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质量。同时,独立思考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如独立审题、独立计算、自我检查等。

2.两人式活动

主要是以同桌为主进行互评互查、互说、互学,双方同时承担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它能促进学生自我检查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掌握,培养合作和向别人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活动前要提前设计好活动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方法指导。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查别人的问题,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进而理清解题思路,巩固学习成果。

3.四人小组式活动

小组活动是授课教师有意识地将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学习态度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小组活动有复习式、检查式、竞赛式、讨论式等组织形式。这样的小组活动形式,有利于使优等生增强自信心,后进生在活动中能有机会向同伴学习,同时增强同伴之间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增强小组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实施小组活动解决了课内有限时间与班集体学生人人参与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4.全班式集体讨论

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一个小组重点分享该小组的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最好由教师作发言总结,提炼核心结论。二是由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来进行论述,当观点不同时,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不同的辩论方,各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向对方提出質疑,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作出分析,导出结论。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能扩大师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流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供了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吴平,女,53岁,汉族,贺兰县第一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组织结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