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中的地球仪利用率以及作用
2018-01-04曹桂兵
曹桂兵
摘 要:地球仪是地理学习课程中一项重要的辅助工具,提高地球仪的使用率,必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地理课程的学习效率。围绕地球仪作为工具对学生的启发性、和地理教材的契合度、老师如何做示范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学生如何通过亲身体验使用地球仪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教学中地球仪的利用率以及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工具启发;契合教材;老师示范;学生体验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中,有两个方向是人类一直孜孜不倦探寻着的。第一是我们人类自身,第二是我们人类自身以外的这个世界。我们对自身以外的世界的探寻成果之一,构筑成了地理这一学科。在地理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就介绍到地球仪就是我们为了更方便、更直观地了解过于庞大的地球全貌而制作出的模型。编者把地球仪的介绍摆在了学生们刚刚踏入地理世界的开篇,必然是有着深层次的用意的。
一、为何要提高地球仪的利用率
1.地球仪作为工具的启发性
毫无疑问,学习纯理论性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枯燥的。每一门学科,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中蕴藏着无穷的美。但是只学习纯理论性的知识,就像是透过玻璃去触摸这个世界,总带着几分隔离和生疏。这种隔离和生疏会将本应兴趣盎然的学生拒之门外。但是透过地球仪这一实物工具,却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地理世界的鲜活气息。
人类得以进化为文明生物的两大标志之一,便是使用工具。工具是人类创造出来用来辅助自己的,可以节约时间,降低难度,提高效率。这一点,与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
2.地球仪和教材课程的契合度
地球仪,作为地理课本开篇就提到的工具,与人教版教材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十分契合的。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课本将数学概念上的数字柱形图与地球仪的曲面展开图相结合,直观地给学生们介绍了世界各大洲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的增长率。显而易见,如果学生们能够适应这一点,提高对地球仪的使用,必然于学习地理有益无害。
二、如何提高地球仪的利用率
1.老师的示范性作用
师者,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者,是学生的标杆,也是学生的榜样。一位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如果老师可以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的领导作用,定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提高对于地球仪这一辅助工具的利用率。
老师可以尽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善加利用地球仪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每当讲解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时,都以地球仪上的实物作为比较,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地球仪将本来零碎的知识点串连起来。例如,在讲解亚洲时,除了通过地球仪直观地看到它的确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洲外,还能同时了解到它笼罩了多少时区,位于哪一气候带,相邻哪一大洋,以什么为分界线。在讲解七大洲的不同轮廓、强化记忆的同时,又能顺便了解到七大洲的相互位置关系。通过以上的示范方法,很容易引导学生们自主地使用地球仪。
2.学生的亲身体验
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能加深印象的了。想要提高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利用率,以此强化课堂效率,除了为人师者的示范外,终究还是要落回到学生自己的手中,让学生自己亲手尝试。作为教材辅助的工具,地球仪可以给味淡的学习加上调味剂,使本来枯燥的课程增添趣味。
在人教版教材的开篇介绍地球仪的章节里,就详细地叙述了如何亲手制作简易地球仪的五个步骤,并配以图案作为说明。材料易得,过程简单,且没有什么危险性,所需时间也不多。不妨就让学生们照着亲手制作地球仪来试试。
在亲自进行手工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对其投入感情,并以此为契机,钻研地球仪的制作、地球仪的使用,进而进入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去。亲手实践过的知识也远比生硬的从课本纸张上看到的文字知识更易理解,更易记忆。相信在亲自手工制作过简易地球仪之后,沒有哪个学生还会对经纬度、经纬线之类的知识感到陌生。相反的,还可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更能鼓励那些平日里对纯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却活泼好动、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强化他们的信心,引领他们走入地理学习的世界。
老师还可以主动给学生布置结合地球仪使用的作业,不要太难,重在激发学生的乐趣。让学生自己比较课本上的文字知识和地球仪上的实物图案。如在地球仪上找到本来概念模糊的巴拿马运河和喜马拉雅山脉,享受那种完成小目标的喜悦,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发现其中的乐趣。
总之,作为地理教材的辅助工具,作为养育我们的地球的理想化缩小模型,地球仪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地球仪的使用率,必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地理课程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王淑敏.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