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探究中快乐作文
2018-01-04陈铭琬
陈铭琬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乐于书面表达,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将“小组合作”机制运用于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引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快乐作文。“小组合作”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与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促使学生的读、说、写、改巧妙融合,使其写作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关键词:合作探究;作文教学;写作素材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感到最头痛的就是作文课难上:其一,不知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其二,不知如何把握指导的度——讲多了,众口一词,讲少了,众多学生下笔为艰;其三,作文批改費力不讨好,教师可谓“精耕细作”,却是一厢情愿,收效甚微。而学生更是厌恶上作文课,没话可说,没东西好写,咬着笔头、愁眉苦脸,胡乱应付了事,是学生作文课上生动的众生相。
其实,写作是一种自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写作能力是充分展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写作教学应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愿动笔、乐表达,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诉之笔端。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快乐写作、书写真情呢?基于“小组学习”的作文教学就是一种点燃学生写作情趣、激起学生写作灵感、引导学生自主快乐写作、流露真情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划分小组
首先按学习成绩将全班学生划分A、B、C、D四个等级,由A等级学生自主挑选其他三个等级的学生,A、B、C、D四位学生划为一个小组。当然教师要审查确保各小组实力相当,即要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明确A学生任组长,负责本四人小组的作文教学训练事宜。
二、明确要求
“小组合作”式作文教学实践方法有多种,而笔者主要采用“分组竞赛法”:A、B、C、D四人小组间通过合作探究协同完成教师设定的写作目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个人成绩计入团体总分。团体成绩(60%)+个人表现(40%)=个人的成功。最后,教师大力表彰优胜小组和优秀个人。
三、具体实施
(一)合作一:小组合作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布置其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眼观耳听手动,增长自己的见识,写起文章来也会真实可信、文情并茂。那么,如何广泛地多角度地积累写作素材呢?其实“小组合作”就是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高效手段。
比如,为了让学生明白写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并明确分工。第一组从教室氛围、校园环境寻找点,第二组同学从学校整体建筑感悟美,第三组从课余活动中发现美,第四组从校园那些不易被察觉、常被忽视的寻常事、物中觅寻美景。当然教师告知大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寻觅美景,只要能展示给大家就可以了。“命令”发出后,各组成员纷纷研究搜集美景的方式方法,然后分头行事。有的小组用照相机拍下照片,并且给每处美景配上了解说词;有的用画笔把校园美景画了出来;有的小组合作把校园美景写成诗歌深情地朗诵,或者编成歌词和歌而唱……展示课上,同学们精彩的成果展示迎来不绝的掌声,看到台上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台下的同学也乐得合不上嘴,因为这成功的背后也有他们付出的汗水。更重要的是,在观察中让学生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然乐写、爱写。
(二)合作二:小组合作当堂写作练习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投入,成效显著;消极被动,成效低微。鉴于此,在我们的写作课堂上不妨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写作话题,然后要求各小组成员在组长A的组织带领下探讨写作的方向,事毕要求各成员在草稿本上写片段作文,最后由一人整理大家的意见组织成文,准备在全班交流、赏评。
一个美丽的深秋,行走于飘满金灿灿的银杏小径,享受着银杏温柔的抚摸。我目睹此景,头一拍,意欲给孩子们就地取材上一节有关“秋叶”的作文课。于是,我大胆地舍弃一堂语文上课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分组到外边拾秋叶、赏秋叶、观秋树……巡赏完毕,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立马小组交流观赏秋叶的感受,从一片到整树,从一种到多种,从静态到动态……之后我让学生即刻撰写成文交流。想不到,平日“挤牙膏”式写作全然不见,各小组成员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感兴之言,用“一挥而就”来形容也不夸张。大家兴致勃勃、侃侃而谈、指点秋叶,连平常不喜作文的“老大难”小组成员也大方自豪地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华章”。犹记得当时课堂上师生纷纷下笔,互赏互评,激昂兴奋,叽叽喳喳,不亦乐乎。小组成员都竭尽全力为小组展示自己最大的一份光彩,都有一种团队荣誉感!这种激情和快乐,不正是我们作文课所必需的吗?
(三)合作三:小组合作批改作文
“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批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己修改不如共同批改。我们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细批改,但其效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评语要么不看(看分数或优良中差),要么看两眼后一笑了之。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对学生作文毫无帮助。而学生写完草稿后,即使教师让他们自改,囿于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短时间内往往很难有多少新的发现,而小组合作批改作文,就可以发挥大家的才智和见识,快乐成就一篇佳作。
首先,我精心找了几篇已批改的范文投射到白板上,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批改作文的关键和诀窍,以期学生从中学习怎样批改作文。其次,随机分发三到四本作文让A、B、C、D四人小组批改,之后要求各组商议推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文章交流点评,由组长A带领组员批改。要求明示后,各组成员即刻投入批阅作文中。教师在各小组间走动指导,特别要留心学生是否能按要求批改。说实话,起初我的心还悬着,担心学生囫囵了事、敷衍塞责。但事实上他们合作批改他人的文章一点也不留情面,火眼金睛,斟词酌句,甚至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也准确无误地圈出来了,真心觉得比日常教师自己粗放式大笔一挥的作文批改认真仔细得多,不禁汗颜。结果各组成员在组长A的指挥下,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就快乐高效地完成了任务,还给大家读本组推荐的优秀作文及点评。在此基础上,组长A还充当小老师启发点拨大家看看所写的评语是否恰当、贴切。我始终记得那节课大家推荐的文章可谓文笔优美、内蕴丰富,评语也很中肯。endprint
(四)合作四:小组合作讲评作文
写好作文是最让学生头疼和害怕的事,而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也是最让语文老师困惑的事。常见的作文讲评课,要么是教师读一读自我感觉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要么是高高地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喋喋不休、老生常談:不外乎习作中存在什么问题,结构语言选材怎么样,然后点名表扬分发作文就可以了。作文讲评课成了优等生的舞台,大部分学生成了观众,对写作和评价的参与热情不高。看到这种现象后,我在自责的同时也在反思:作文讲评过程中不能由教师或几个学生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那么作文讲评课如何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呢?
一次,学生小组合作批改完作文后,我从中选出几篇他们小组推荐的比较优秀的作文,评为“优秀奖”,并在多媒体上显示获奖同学的名单,并给他们颁发奖品。然后把这些学生的作文通过互动课堂移动讲台拍摄上传至白板展示:首先让小作者本人自己上台在白板上圈点自己的佳作亮点,其次引导各组学生进行“美点大追寻”,共同探究这些佳作的出彩之处,一路赏读一路交流评点,以供大家写作借鉴。之后由本组学生共同快乐商议写出推荐词。接着我选出一篇能代表此次习作情况的作文让大家点评,点评时以小组的形式,由小组交流、记录、总结,再推选一名代表提出点评意见,最后全班交流。最后我说:“这次同学们的发挥都不错,特别是这十几个同学,写得特别好,以致让我无法定夺哪一篇为‘最佳作品,我想请各组同学帮我选评一下!”接着由这几位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并在白板上圈点勾画亮点;而台下各小组认真听,并及时记下优点,最后各组推选一篇佳作,并由各组成员交流、书写出推荐词。最后按作品被推荐次数多少评出“最佳作品”,颁发奖品。
说实话,课前我很害怕学生不讨论、不参与而陷入僵局,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讨论不但很热烈而且有条不紊,有说的,有记的,人人参与,都成了课堂的主人。我不由得暗暗高兴起来。学生井然有序的发言,发自肺腑的评价,完全没有以往作文讲评时你推我让的无奈。当最后一组发言结束时,我似乎还沉浸在他们快乐精彩的发言中。
总之,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小组合作在生活中寻找作文材料,在写法上多作尝试,在修改中提高,在鼓励中成长,使作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此所谓“在合作探究中快乐作文”。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