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关系的探讨

2018-01-04王彦杰郝斌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胃炎关系

王彦杰 郝斌

[摘要]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状况及现代医家观点,从肝脾两脏特点出发,探索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

[关键词]肝脾;胃炎;关系

幽門螺杆菌(hchicobactcr pylori,HP)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结合临床实践也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表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成年人高达40%-60%。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则成为了治疗其相关性胃炎的重要任务。目前主要包括三联或四联疗法,即一种或者两种抗生素联合铋剂及抑酸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近年来新的研究发现,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目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断下降,并出现反复感染现象。部分患者因为不能坚持规律用药或者耐药而中断治疗。因此,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愈发得到重视。

胃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胃疼”等范畴,可表现为胃脘部的胀痛不适,其主要可因情志、饮食、气候等因素而诱发,其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素虚是胃脘痛发生的根本所在,并且给予了外邪入侵机体之通路,久之则形成本虚标识之态,脾虚为本,胃实为标。肝主疏泄,若肝脾为三脏不和,脏腑功能失司,则气机瘀滞,多生痰湿,最终,胃失所养而致病,从而出现胃脘胀痛不适。通过阅读大量现有相关文献研究,本文主要对肝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

1脾胃素虚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根本

《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胃脘痛的发病机制中,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脾胃素虚则是致病之根本所在。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协同而作,升降有常,才使得水谷精微得以运化及输布,胃为阳土,为多气多血之腑,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日久则病,内传于脾。脾土属阴,主运化,脾胃素虚,水液等运化失司,日久则生湿邪,湿性黏腻、重浊,湿邪为患日久多化热,湿热蕴蒸脾胃,脾胃升降失常,脏腑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使得脾胃两脏失于濡养而出现更加虚衰之势,故疾病多循环反复。

2肝胃不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关键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功能的正常发挥,又离不开肝的疏泄作用,肝属木,脾胃为土,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从而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慢性胃炎患者因受疾病反复疼痛之困扰,多有情志不畅,忧思不宁,故肝郁气结。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机淤滞,则血液运行不利,胃脉络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胃炎患者多见胃黏膜损伤及慢性炎症,胃脘部胀痛不适。由此可知,肝胃不和是其发病的关键所在。

3健脾益胃,扶正祛邪是治疗胃炎的首要原则

脾胃本虚,加之久病,使得脾胃功能不能得以正常发挥,如此恶性循环,病情经久不愈。因此,治病当治本,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脾胃状态,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虚弱状态,使得幽门螺杆菌这一“外邪”,不仅有侵入人体之机,并且为其提供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健脾才能和胃,才能提高人体正气,进一步祛邪外出,抵御外来邪气侵扰。脾胃功能正常发挥,水液运化有道,则湿热之邪不攻自破。如此,从根本上改变了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疾病自然而愈。

4疏肝和胃,理气化瘀是治疗胃炎的重要环节

“胃脘痛”疾病虽病位在胃,却与肝脏息息相关。叶天士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凡醒胃必制肝”。因此,在治疗胃部疾病时,万万不可忽视肝脏的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疏肝理气,使得肝脏乃至整个机体的气机舒畅,气血运行有力,脏腑得以濡养,脉络受以滋养,使肝脾胃三脏进一步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健脾和胃是根本,但是疏肝理气也是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肝脾两脏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肝主疏泄,与脾胃一气相通,三脏各司其职,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维持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

猜你喜欢

胃炎关系
胃炎的诱因,分类及治疗知识科普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四问”慢性胃炎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二仙四逆散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54例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慢性胃炎会不会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