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8-01-04唐峥嵘
唐峥嵘
摘 要: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提升思维能力,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理解,不但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初中语文对学生阅读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群文阅读正是一种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新模式。在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在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基本目标,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差别明显,群文阅读教学将教与学都凝聚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因此教学效率更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文本的难易、体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关键的引导,并适时将一些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更要留出更多的实践阅读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在阅读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产生自己独特的判断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以下就谈几点群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优化组合阅读教学结构
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走出的一条新路,需要教师大胆探索和辛苦付出。精选阅读文本是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各种因素,确定关联点,精选文本,恰当组合,合理呈现。比如,我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就抓住它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畅,格调奔放”这一关联点,让学生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这两首诗的异同。这样,学生对诗的理解就更深刻、更全面,对情感的把握更到位。另外,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也可以从课外选择文章,让阅读得到有效的延伸,选择好课内、课外的阅读文章后,需要对文章进行优化、重组,突出文章的阅读价值。可以情感主题、体裁为依据来重新组合,如,人教版七上中的《金色花》《荷叶 母亲》《秋天的怀念》都是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我们就以主题为关联点组成群文。教师也可以以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等为关联点,精选文本,组织学生开展递进式、举一反三式阅读,使学生在比较中领悟閱读的方法,学会快速把握文本的大意、主旨。
二、培养基本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成效
阅读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概括能力、想象联想能力、评价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由于思维能力较为抽象和复杂,所以很容易被教师忽略,却是阅读教学十分重要的方面。初中阶段正是发展思维能力,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基的阶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更需多费心思。这时,群文阅读无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对词语、句子、语境的理解,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的情感基调,分析词语、句子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等,都是锻炼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过程,深入思考发现事物本质的过程,提炼文章精华,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过程。分析、概括能力也是提高阅读成效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就出示了一段描写羚羊特点、习性以及人们对羚羊保护的材料,让学生阅读,说出他们的发现,找出课文与资料的不同内容。在上完人教版七下六单元时(这一单元都是写动物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怎样与它们相处?如果你是这些动物,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训练创造性思维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组织作用,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阅读的过程,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提出质疑,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发展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因此,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部分问题,教师也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给予补充,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让阅读课堂精彩纷呈,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只有从学生或积极或沉默的反映中,教师方能发现学生思维的轨迹,找出学生思路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正确的思考方向,也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优势,难能可贵。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尚未得到广泛开展,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力求探索和尝试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童皓.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6.
[2]黄兰.初中语文如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201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