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2018-01-04李戴华
李戴华
[摘 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本文在研究中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为核心,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要素,进而分析了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专业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151
[中圖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4-0-02
0 引 言
教学管理工作属于高职院校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通过维持教学秩序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办学目标。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高职院校急需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组织和落实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制约了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探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要素
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要具备执着的专业精神、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高超的管理艺术,来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致力于提升管理水平,进而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执着的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特指管理人员在管理岗位上秉持的理想、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等倾向性系统,这是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神动力,也是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与基础。站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专业化的角度上看,管理人员的专业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遵守纪律和法规的职业道德精神;第二,甘于服务和奉献的工作态度;第三,积极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专业精神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础内容,也是理清内部管理事物关系,预防行政权力过大的关键点。
1.2 丰富的管理知识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运行规律和管理方法已经初具规模,这就对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掌握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不仅要熟知和高职院校特征相符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等教育学知识、学校管理学知识、组织行为学知识和国家法律等相关知识。在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3 高超的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主要是在常规命令之外的影响手段,高职院校在办学和管理中,更加强调实践技术与专业技能,具备高教性与职教性双重特性。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属于一个学术组织,具备学术与行政的双重特性。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人员很多为“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高超的管理艺术,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自身智慧与能力提高管理效能,达到组织目标。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价值认识存在偏差
教学管理工作涉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管理人员肩负着教学实施与改革的重任,但由于传统“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将工作重点放到师资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步伐。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职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学管理职位的重要性,将教学管理归类到事务性操作工作中,造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低效运作,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2.2 管理结构稳定性低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若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不仅会影响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结合办学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队伍培养规划,以实现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正是由于处于辅助地位,教学管理的价值常被忽视,在职人员对教学管理职位缺少认同感和自豪感,职业满意度较低,很多在职人员会选择转岗,导致管理结构稳定性低。同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无论是在专业精神、管理知识还是在管理艺术方面都稍显不足,进一步导致管理结构稳定性低。
2.3 职后培养体系缺失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参差不齐,专业人员的很少,基本上都是从其他岗位调过来的,有些则是毕业留校生。岗位配置较为随意,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艺术等方面的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管理,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一直比较低,而管理人员则忙于日常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管理其创新,不利于完善职后培养体系。从另一个角度上考虑,高职院校倡导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但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始终没有走向正规化和体系化,导致学历提升工作仅停留在表面,职后培养体系严重缺失,进而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3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途径
3.1 加强价值认识,重视教学管理
价值认知偏差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的根源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先从高职院校领导入手,学校领导要认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扶持系统,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其次,高职院校要从管理人员入手,以理念为先导、学习为保证,要求管理人员要更新管理理念,自觉认识到教学管理的价值,加强力理论管理知识的学习,完成高职院校赋予的责任。再次,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学习和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将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最后,高职院校要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培养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战略中,提高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的地位,引起领导、管理者以及所有在职员工的重视,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中,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进而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保障。
3.2 提高岗位吸引力,强化专业精神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管理岗位的吸引力,强化专业精神。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职位晋升、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关注,为教学管理人员搭建晋升平台,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和教学管理岗位需求,制定岗位晋升长效机制。其次,高职院校要规划教学管理人员的晋升空间,做好专业职称评选工作,打通教学管理人员的成长通道,使教学管理人员明确发展规划,增加岗位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稳定性。最后,高职院校要搭建机制保障平台,建立“目标引领、责任落实、深度激励”“创先争优、全员创新”的3+2综合保障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精神和岗位素质,为专业化建设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3 开展培训工作,完善技能鉴定制度
高职院校要结合办学环境和办学特点,综合现有人力资源优势,把教学管理队伍归纳入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资源中,参考现有教学改革需要,对现有在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工作。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精神、管理知识和管理艺术等情况,高职院校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方案,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要完善技能鉴定制度。随着培训机制的逐步建立,管理人才技术鉴定制度也应建立起来,有关鉴定内容、对象、证书发放以及主持鉴定的主体部门、监督部门及其资格认定、约束机制等,也都应随之完善、补充或修订,实现用制度来规范技能教育,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4 结 语
为了推进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高职院校要审视现存的问题,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要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完善管理人员职后培养体系,为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吉奎.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國培训,2016(24).
[2]陈毓秀.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3]施佳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企业研究,2014(12).
[4]王姿.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化的现状调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5]周建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6]孔玉玲.刍议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以武威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风,2016(18).
[7]廖波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探究[J].职教通讯,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