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特色教育指导下的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2018-01-04张玲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张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化教育越来越多地被大众关注。在职业院校兴起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学校要求老师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本文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和改革,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希望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设计;项目化教学;实践指导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1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8-0238-02

1课程教学与任务

1.1课程的基本信息

建筑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环境艺术与城乡规划专业2年级的学生。课时有98节,学分有6个。先修课程有基础绘画课和表现技法课;后续课有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1.2课程定位

建筑设计课程是专业核心课,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旅游规划设计师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

其中城市规划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①认知能力——提升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胜任相关工作;②思维表达能力——提升将设计创意用图样文字表达出来的能力,完成条理清晰的汇报演讲;③沟通能力——能与甲方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解决现场问题;④协调能力——能协调各方面因素,组织团队协作,实现优化管理的能力。其中认知能力对应的岗位是设计师助理,思维表达能力对应的是主创设计师,沟通能力对应的是项目经理,协调能力对应的是设计总监。

1.3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建筑平面功能布局、立面空间形态、空间透视形象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实训练习,达到能独立完成小型建筑的方案设计,并能制作展示性文件。

素质目标: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演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模式的创新性和沟通表达能力。

1.4课程结构与内容

整个建筑设计课程分为设计原理和设计实训两大部分。设计原理包括如何正确认识建筑、建筑的表现技巧、建筑的设计方法。设计实训包括建筑的单独模块练习(平面功能布局、立面形象设计、整体效果图表现)、不同类型建筑的综合训练(咖啡厅、幼儿园建筑综合训练)、实践项目的综合训练(常德墓园殡仪馆建筑设计),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和规范要求。整个建筑设计课程通过结合课程实训练习和校外考察,让学生掌握各类建筑相关知识和设计内容。

整个课程理论与实践设计相结合,通过在实践案例中加人岗位相关知识和设计规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实现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接轨。

1.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场地的功能分析和布局、建筑方案的特色空间设计、如何进行方案创意和艺术表现、方案设计的流程和效果把握以及设计内涵与外在表现的结合。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场地环境和风格等要求来完成设计,实现建筑功能和艺术特色的结合,并能举一反三。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学生通过学习能快速提升设计和表现能力。

2课程教学设计

2.1课程设计思路

笔者以学生认知水平、职业技能标准、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4个方面为基础和导向来开展课程。同时,笔者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将课程分成引导项目、主导项目、提高项目和综合项目4个项目进行内容教学。课程内容需要包含的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

根据学生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笔者将课程分3个阶段开展实施,分别是入门阶段进行理论认知、提高阶段进行实训练习和综合阶段进行项目模拟。

2.2教学手段

笔者依据新理念和新教法,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分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临摹、讲评、现场演示、参与式互动评价、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同时,笔者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引入学习任务,合理地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做到“做中学、做中教、边做边学”,切实做到寓教于学。

同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碎片式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新型手段和方式,实现多样化、同步化、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和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设计能力。此外,笔者根据课程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在毕业后对建筑设计的运用程度和相关要求,从易到难进行推进。

3课程教学实施

3.1課前准备

(1)教学手段推送。老师利用大学城空间平台、QQ聊天群、QQ空间、微博、微信群和网络云盘等移动网络平台推送相关教学信息。

(2)相关知识储备。学生带着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提出疑问并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

(3)答疑问题准备。学生利用课前对上课内容所需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筛选,准备现场答疑问题,在上课后进行集体沟通讨论。

3.2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为主,包括角色定位(教师、学生进行分工协作)、业务洽谈(甲方、招标代理公司、设计公司的三方联动)、总监指导(总监介绍、解读、分析、规范实现“四位一体”的指导)和总体评价(多方位评价体系)4个环节。其中,课后评价是课堂实施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包括学生优秀作品线下展示、网上大学城空间建设、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企业考核评价4方面的内容

3.3课后提升

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电视媒体、网络论坛、在线学习、电子书、微课、公开课和APP应用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此外,学生要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拓宽知识面,并完成殡仪馆模型制作。

4课程建设规划

4.1课程特色

整个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岗位为向导、以现代手段为依托”的原则,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化教学特色。

4.2建设目标

整个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专业,提升笔者所在单位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为建设目标。

4.3教师的自我提升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提升也非常重要,包括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关注行业动态、坚持社会实践和全面提升理念。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刍议项目化教学法在本科动漫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众筹模式引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