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不是首富,首富不是企业家
2018-01-04水中玉
水中玉
同样是做企业,有人赚到了财富,
而有人却收获了思想。你是哪一种
2017年9月18日福布斯发布的数据显示:恒大地产掌门人许家印以391亿美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略高于第二位的马化腾和第三位的马云。这是许老板再一次成为中国首富。
不过戏剧性的一幕,在几个小时后就上演了——许家印“首富”之位还没坐稳,随着恒大股价冲高又回落,马化腾以388亿美元身家夺回榜首。数一数,许家印、王健林、马云……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经在资本的助推下身家暴涨,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随着个人财富的水涨船高,这些大佬们风光一时,却未必辉煌一世。
与之相反的情景,则是一些未当上中国首富的老板——他们没有一夜暴富,却有着无比耀眼的人生。
9月20日,张瑞敏在海尔举办的“首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上大谈物联网和社群经济,将海尔13年来实践的“人单合一”解读为创建物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一个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分析头头是道。
而网上流传的一份关于人工智能如何落地实践的讲话稿,出自华为的精神领袖任正非。他强调人工智能要与主航道业务捆绑,不做边界外的事情,给华为的人工智能服务方向定调。
同样是企业老板,张瑞敏、任正非这样影响中国企业界的人物,有一个一致的名字——叫企业家。而我们惊异地发现,他们却从来都不是什么中国首富。但他们拥有的是层出不穷的管理智慧。
同样是做企业,有人赚到了财富,而有人却收获了思想。差别咋这么大呢?
财富观?还是事业观?
许家印、马云这样的风云人物,当上首富依靠的是什么?当然是超乎常人的赚钱能力。
按常理来说,房地产、互联网领域最容易出产富豪,这是很多人公认的事实。做房地产,只要拿地卖房,管它高负债还是高杠杆,快速地跑马圈地,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如今的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哪个不想着前期靠资本融资,后期靠上市圈钱?只要上了市,财富倍增、身家暴涨,比埋头苦干十年来得更实惠。所以,丁磊、张朝阳、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都曾排着队成为中国首富的座上宾。
仅仅因为他们入对了行?
不能否认。但也不是完全如此。宗庆后、梁稳根、刘永好等实业大佬也曾经是中国首富。准确地说,首富的诞生与更迭,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根据专业人士的研究,中国内地首富的变迁,反映的是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更替。
所以,首富不是那么好当的。如许家印一样,中国首富财富的暴涨与缩水,可以在几个小时完成惊人的跳跃。羡煞旁人,但也大跌眼镜。
这些大佬们的赚钱能力,足以叫人仰视。但是,财富缩水之后剩下了什么,就另当别论了。
再看看张瑞敏、任正非背后的海尔、华为,这两个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响亮程度,就能找出本质的差别了。海尔做到了全球家电老大,不断变革的企业作风,使其成为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引领者;华为的体量相当于中国互联网最赚钱的BAT总和,没有上市,但首屈一指的5200亿元营收震撼了所有人。
这两个企业的掌舵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低调、务实的企业家,不断向外界输出管理理念的“思想家”。这种冠名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放在张瑞敏身上更合适。
这也是他们与那些财富如过山车般的中国首富最显著的不同。赚钱,还是做事业?反映在企业的掌门人身上,既是眼界,又是结果。
赚取财富,证明的是个人能力;做事业,需要的是领导力格局,事业是可以被传承下去的,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
商人思维?还是企业家精神?
另一个富豪榜单,号称“杀猪榜”的2017胡潤百富榜在10月12日公布了排名,中国首富再次易位——又变成了许家印的宝座。
首富的座次变化竟是如此微妙,令人应接不暇,媒体更是围观、种种解读。
许家印近几年随着恒大的生猛式发展而实现了个人的财富增长。胡润表示,许家印的财富增长主要是这半年,涨了2000亿元,平均一天涨10亿。可以说,这与恒大上半年成功引入两轮战略投资,实现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股价增长不无关系。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关注首富,并非富豪头顶上的显赫数字,而是财富背后的含义。
马云曾经公开说过,他从没想过当首富,因为太有钱也会失去太多,还告诫大家不要太关注首富。“别老评选‘首富,我觉得‘首富,首先应该是负责任的‘负,你有资源有钱就得担当责任,负责任的‘负才是最关键的。”
意思是,中国企业家群体必须要有担当,要做首个负责人。
这段话讲得很有高度,也很有格局。但是,马云和他创建的阿里巴巴帝国,恐怕只有财富和规模的不断壮大,而给社会带来多少价值却是打问号的。马云最初创办阿里巴巴的美好愿望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事实上呢,90%以上的商户在阿里巴巴搭建的电商平台上几乎赚不到钱,甚至亏钱。更要命的是,假货盛行的难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而阿里巴巴却在互联网的汹涌浪潮中,抢占产业先机而赚得盆满钵盈,庞大到让芸芸众生望而生畏的境地。既要依附于它,又痛恨它。
快速创富是好事,也是本事。但这样的创富途径,是典型的商人思维。中国很多企业的领袖是基于商人思维而做生意,而不是用企业家的思维在经营企业。
中国首善、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某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探讨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企业家的事业是风险事业,他一年365天的每一天的24小时的每1秒都跟风险打交道,企业家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完美,他的心愿是国家会因为有我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我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我而富足。”
所以,他说:“我是企业家而不是富豪”。曹德旺所领衔的福耀集团,在制造业陷入低谷时期依然保持高利润增长的状态,不仅仅是创造财富——他在2017年所发表的众多言论,恰好表明了他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典范。
同样,财富在任正非眼中“一文不值”。他曾经表示:搞金融的人光靠数字游戏就能赚进大笔财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为此华为坚决不上市,他宁可把利润分享给员工。
这反映的是企业家的格局,也造就了华为一路持续成长。
为什么张瑞敏、任正非、曹德旺是受人尊重的企业家?答曰:正是企业家精神。
财富会缩水,思想却会增值
仔细推敲,马云所说的“太有钱也会失去太多”,含义颇深。
再看许家印的中国首富身份如过山车般的变化,很显然,水涨船高是令人兴奋的事,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甚至在顷刻之间。
当财富缩水的时候,面对的就不是兴奋,而可能是眼泪。体现在企业的现金流上,那可是意味着灾难。所以,财富只代表数字,代表不了未来。
真正能够引领企业未来的是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如同张瑞敏多年前的先见之明:做时代的企业。“因为时代变了,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模式;时代改变,商业模式必须要改变。”
面对传统企业的转型,他认为通过认识互联网世界,来改变传统世界的做法。
通过什么路径来颠覆传统的管理模式?他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颠覆。海尔的实践正在印证只有自我颠覆,才能走在时代的前面。
在刚刚过去的“首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上,已是68岁的张瑞敏更是新潮,他对未来的物联网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物联网是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最重大的经济活动。它最核心的东西是实现社群经济。所谓的社群经济,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需求为他提供场景服务。过去的模式不可能实现。人单合一的‘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需求,要把员工和用户需求结合到一起。这应该是创建物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一个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
他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谈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再谈到钱德勒的《规模与范围》。不得不说,在海尔被称“张首席”的张瑞敏,与其说他是海尔集团的缔造者,不如说他是管理思想的输出者。
经营企业是脚踏实地,传播思想更是高屋建瓴。这样的企业家,怎能不为人景仰!
真正的企业家是谈战略、谈管理、谈未来,赚钱也许只是形式。
另一位同样是“思想家”的企业家,任正非近期在华为内部“训话”时这样说道:
“人工智能研发技术越难越要搞,不要去做些小商品挣些小钱,趁着这几年我们有的是钱,要大力投入,加快建设步伐让服务用上最先进的工具。这些技术马上达到实用性还要些时间,我们要有这个战略耐心。”
他强调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智慧要在主航道边界里面,不做边界外的事情”。
在此,前瞻、远见、务实的企业家范儿尽显。这样的精神领袖,带领企业怎能不持续成长!
财富可以缩水,企业家的思想却是增值的。有这样的企业家,是企业的福祉!
责任编辑: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