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母语者在汉语趋向补语习得中的回避现象研究

2018-01-04杨丹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错误分析对比分析

杨丹婷

摘 要:汉语作为一门二语,其语法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于英语母语者而言,在汉语语法中,补语不仅重要而且相当难。其中,趋向补语的使用比例最高,也是语法学习的重点。文章以对比分析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趋向补语是否存在回避现象及其避免使用趋向补语的原因。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试者避免使用趋向补语。

关键词:趋向补语 回避现象 错误分析 对比分析

一、引言

趋向补语在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是一个难点。虽然现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一是趋向补语自身的语法意义相当复杂。二是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和俄语中没有趋向补语,因此學习者更为吃力,主要表现在趋向补语用法繁多、用法不清、词义不清等,如“起来”可能意味着主体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即“他站了起来”。这句话表示从坐到站的动作。从语法角度看,趋向补语可分为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两部分。之前的文献研究表明留学生容易掌握简单的趋向补语,却难于掌握复合趋向补语。本文分为五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概况。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总结了汉语趋向补语回避现象的主要研究和理论框架,包括偏误分析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对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验证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汉语趋向补语的知识,以及是否避免使用趋向补语。最后,我们总结主要的发现,并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以及本论文的局限性。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1974,Schachter在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语言学习中的回避现象,并总结了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回避现象的出现。回避现象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发展了Schachter理论;另一种则质疑Schachter理论的观点。1989年,Seliger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回避现象的出现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备回避该知识的相关的知识结构。其次,在相同的语境中,本族语者会使用这种结构。若缺乏第一个条件,便不知道学习者是否避免使用该趋向补语。于Seliger之后,Kamimoto、Shiura和Kellerman在1992年提出了一个观点,除了这两个条件,还需考虑其他问题,如语言结构的形态、分布和功能,以及学习者回避的方式。在1994,Ellis提出二语习得中的回避现象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习者可能理解语言结构,但很难正确使用这种结构。二是学习者可能掌握语言结构的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很难使用这种结构。三是学习者对语言结构有准确的认识,可以使用结构,但结构的使用不符合自己的习惯。1977年,Kleinmann采取了理解测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回避现象。他的实验证实了Schachter的结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可以预测学习者运用目标语的语言结构的回避现象。

(二)国内相关研究

2011年,王翔总结了近五年来留学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现状。他提到了语料收集的三种方法。首先,通过中文语料库和学生作文收集自然语料。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第三个是指第一个和第二个方法之间的组合。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第二种方法,考察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回避现象。李建成在2009年总结了来自不同的国家的学习者的偏误分析,如日本母语者,英语母语者,韩语母语者,印尼母语者,越南母语者等。在英语母语者的偏误分析结论中,李建成指出英语母语者的偏误主要存在于汉语趋向补语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研究趋向补语的习得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趋向补语用法和习得顺序、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高霞,谭红艳,2016)。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考察英语学习者回避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如下:1.英语母语者是否习得汉语趋向补语?2.英语母语者在汉语趋向补语学习中是否采取回避策略?3.如果存在回避现象,英语母语者为什么要避免使用趋向补语呢?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给196名外国留学生分发实验材料,经统计得知,其中有效数据为82名英语母语者,其范围覆盖广州市某四所大学,此82名受试在汉语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研究工具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测试材料分为三部分:填空、多选和写作(李艳杰,宋卫卫)。在使用趋向补语的语法方面,试验材料(见附件一)的目的是检测受试者是否习得趋向补语。实验材料的不同部分分别测试他们不同的语言能力:填空部分是测试他们的理解能力,多选择部分侧重于他们使用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写作部分主要研究是否出现回避现象以及回避策略的使用。考虑到学生的耐心及注意力集中度,我们分别选择了第一、第二部分的15个项目。最后,学生们还要完成一篇短文写作。

第一、二部分(见附录一)是在百度文库的趋向补语练习基础上,参考“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等)和“趋向补语”的阐释设计而成的实验材料。第一部分有十五个问题,第二部分有十五个问题。如果被试者在每个问题中正确地完成了一半以上的项目,结果可表明他们获得了趋向补语的知识。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我们把论文发给了196个学生,花了4个星期完成了整个数据收集。学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这是为了确保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都是有效的。一共分发了196份论文,其中82份有效,占41.84%。114件不完全符合受试者的要求,故被排除在统计分析之外。

受试者分为两种类型,总分≥60以及总分<60,总分是通过计算其各部分正确答案得出。即第一部分有15个问题,每个问题2分。所以总分30,受试分数≥18分(30x60%=18),表明第一部分及格。第二部分评分与第一部分相同。最后一部分写作占40分,所以受试成绩≥24,即为及格(40x60%=24)。在作文评分标准方面,我们邀请了5名语文教师打分,计算5名老师所打分数的平均数。

四、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材料数据分析

在受试的研究过程中,即使受试者试着在答题纸上写一篇短文,但很难完成第三部分。因此,我们采用另一种方式,即用录音录下他们的答案,再转写。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回答研究问题1和2:一是并不是所有的受试者都习得趋向补语,只有82名受试者习得了趋向补语,二是受试者确实采取了回避策略,在写作部分体现得尤其明显。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设计了15个问题来测试趋向补语的理解。他们的成绩≥18,表明他们已经获得了该知识。在82名受试中,30名受试分数≥18,通过第一部分测试,而52名学生不及格。显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理解定向补语。然而,在我们所做的研究之前,我们做了一个简单采访,询问他们是否学习了趋向补语,他们说已经学会了。在第二部分,53.66%名學生未能正确回答问题,只有46.34%名学生通过,46%名学生通过。至于写作部分,成绩≥24的学生人数占32.93%,67.07%的学生短文写作分数不及格。

表1:实验材料结果实验材料 人数与所占百分比 回答正确的题数 标注

第一部分

填空题 N 52

P 63.41%

N 30

P 36.59%

<18

≥18

<18

≥18 Fail

Pass

Fail

Pass

第二部分

选择题 N 44

P 53.66%

N 38

P 46.34%

第三部分

短文写作 N 55

P 67.07%

N 27

P 32.93% <24

≥24 Fail

Pass

(Note: N=人数, P=百分比,Fail=不及格,Pass=通过)

(二)英语母语者在汉语趋向补语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参照表1的统计(因为这部分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汉语趋向补语的知识),我们知道,在第一部分中30名受试者,在第二名部分中38名受试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知识,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受试者未能完全掌握知识趋向补语。至于第三部分,写作结果表明,超过50%的英语学生避免使用汉语的趋向补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了如下问题。

首先,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很多人不能区分动词和趋向补语。用下例阐明这个问题。

根据意思,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是

A.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

B.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

C.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

D. 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

正确答案是B,但许多受试者不能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有部分受试者选择了A,他们觉得很难区分动词和趋向补语。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不同表达,一句“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可以翻译成“Xiao Ming gets up and walks into washing room brushing his teeth and washing his face.”

我们知道,爬起来相当于gets up,但受试认为“up”就意味着“起”,从而认为“来”不应置于“起”之后。第二个例子如下:

说实话,就是过春节我也不想______,因为我觉得没脸见父母。

A.回老家来 B.回来老家 C.回去老家 D.回老家去

答案是D。大多数参与者选择C和B。如果没有D的话,C应是一个备用答案,但是答案D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

第三个例子如下:

一个漂亮的女孩向我走_______了。

正确的答案是“过来”。然而,许多受试填写了“过去”和“起来”或者不填。这表明受试者不能完全理解定向补语的立足点问题。因为受试者不知道该知识点的准确用法,所以选择错误的答案或者不填来回避。

(三)受试出现回避现象的原因分析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学习者出现回避现象的原因。

首先,根据错误分析理论,文化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才学习趋向补语的语法。所以,在他们的深层意识中,他们不习惯使用趋向补语。如果他们必须表达,他们会绞尽脑汁去想如何准确地表达。

其次是母语和汉语的差异,这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基于偏误分析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第一语言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越大,学习者犯的错误就越多。当差异逐渐消失时,参与者在使用趋向补语时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换言之,许多受试甚至没有掌握趋向补语的知识。

最后,缺乏趋向补语的练习和解释也会对其习得产生不良影响。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难控制的部分,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差异。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解决办法。而老师不同的解释技巧会带来不同的习得效果。

五、结语

测试结束后,我们发现受试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许多英语母语者不能把动词和趋向补语区别开来。事实上,趋向补语来源于动词,其意义包含动词的意义,但用法却不同。第二,他们知道定向补语是什么,但他们不在交际中如何使用它们,导致写不出几个定向补语。第三,受试虽是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但他们只能使用简单的趋向补语而不是复合补语,这归根于他们对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并没有理解与习得。于此,本论文提出三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定向补语的教学。例如,我们知道,简单趋向补语“来”,我们可以这样一句话:“爸爸给我寄了一份礼物来。”立足点指向我。另一句包括复合趋向补语,如一个漂亮的女孩向我走”过来”了,立足点也指向我。但许多说英语的学生都会使用“过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强调立足点,并在必要时做一些情景模拟。

2.介绍趋向补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学生解除回避现象。例如,对象的位置。

如果一个对象是一个地方,对象应放在动词和补语之间,如:“我八点到博物馆去。”

如果一个物体是人或物,有两种情况。宾语既可以放在动词和趋向补语之间,也可以放在补语的后面,例如:

他给我带了一袋苹果来。√

他给我带来了一袋苹果。√

3.区分动词和趋向补语的区别。如果他们不知道动词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区别,他们可能会避免趋向补语的正确用法。我们知道,“进来”是动词的词,但我们把它分为“进”和“来”。它们是两个动词。因此,教师应将补语和动词结合起来,说明哪些动词是趋向补语。

最后,本论文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在调查中,我们只选择英语水平相同的学生,但可能有更多的高水平学生。因此,本文结果不能代表整个英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结果。其次,根据我们的调查,回避的方法是用其他表达式代替趋向补语或者直接避免趋向补语的使用。但是我们认为学习者有通过其他方法来回避使用,由于我们的时间和能力有限,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查。

附录:

亲爱的同学: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该卷,请您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以下题目。本卷的背景信息和各项答案绝对保密,所以请您认真作答。

第一部分:背景信息

国家(country): 母语(mother language): 性别(sex): 学校(school name): 专业(major): 汉语学习年限(Year of exposure to Chinese):

第二部分:试题

Part one:选词填空。(Please choose the words to fill the blanks, one word for one blank)

1.你快_______,外边很冷。

2.比赛没有意思,咱们________吧。

3.你________吧,我不上去了。

4.一个漂亮的女孩向我走_______了。

5.天晴了,太阳_______了。

6.学生们都从五道口________了。

7.我们快_______吧,比赛已经开始了。

8. 上课了,老师来了,同学们站________。

9.你先别说话,让老师继续说______。

10.______吧!他在屋子外等你。

11.我把这个玩具给你扔 ,你能接得住吗?

12.如果能把这幅画 ,那该多好啊!

13.他的包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自行车上掉 了。

14.他把最后一杯啤酒喝了 。

15.经过医生的努力,他终于从昏迷中醒 了。

Part two: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There is only one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 Pleas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根据意思,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是

A.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B.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C.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D.小明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刷牙洗脸。

2.那件事我已经答应________了,现在我必须去做。

A.起来 B.下来 C.出来 D.上来

3.只要你不说,这个秘密就________。

A.传出去 B.传起来 C.传不过来 D.传不出去

4.我希望同学们的汉语水平都能提高________。

A.起来 B.出去 C.上来 D.回去

5.我妹妹一说________这件事就来气。

A.出来 B.上来 C.起来 D.出来

6.这次考试看着容易,可一做________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差点儿没通过。

A.起来 B.上来 C.出来 D.下来

7.请李主任接着讲______,讲完大家再讨论。

A.起来 B.下来 C.下去 D.过去

8.说实话,就是过春节我也不想______,因为我觉得没脸见父母。

A.回老家来 B.回來老家 C.回去老家 D.回老家去

9.这时候他们正在上课呢,恐怕你们_____。

A.进不去教室 B.不能进去教室 C.不进教室去 D.不能进教室去

10.他整容以后,谁也______。

A.认她不出来 B.认她出不来 C.不认出她来了 D.认不出她来了

11.你们看,他这么一打扮,谁还_____他是谁?

A.认不出来 B.认得出来 C.认不出去 D.认得出去

12.这个京剧真没意思,我还不如__________睡觉。

A.回家来 B.回来家 C.回去家 D.回家去

13.我们建立___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A.下去 B.下来 C.起来 D.过去

14. 在房里待着,不叫你,你千万别 。

A.出来 B.起来 C. 进来 D.上来

15.你这衣服看着挺漂亮的,就买 吧!

A.出来 B.下来 C. 过去 D.下去

Part three 运用下列词语进行写作。(Please describe your daily lif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words.)

来、去、回、过、起、上、下、起来、过来、过去、出来、

出去、进来、进去、回来、回去、上来、上去

参考文献:

[1]高霞,谭红艳.英语母语者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6).

[2]康玉华,来思成.汉语会话301句[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4-148.

[3]李建成.趋向补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回顾[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70-73.

[4]李金屏.二语习得中的回避现象[J].继续教育学院报,2010,(2):167-169.

[5]李淑红.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0,(4):87-91.

[6]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47-80.

[7]刘月华,潘文娱.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修订本)前言[J].世界汉语教学,2000,(3):110-111a.

[8]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30-88.

[9]罗青松.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1999,(6):130-134.

[10]汪翔,农友安.近五年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述评[J].广西教育学院报,2011,(2):99-104.

[11]杨德峰.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60-65.

[12]杨寄洲.汉语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5-77.

[13]周榕,黎芷明.试论外语学习中的回避现象[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6): 118-121.

[14]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771-1008.

[15]Kamimoto,T. Shimura A., & Kellerman E.,A Second Language Classic Reconsidered-the Case of Schachters Avoidance[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2, (4): 251-277.

[16]Kleinmann,H. H. Avoidance Behavior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77,(27):93-107.

[17]Schachter. An Error in Error Analysis[J].Language Learning,1974,(24): 205-21.

(楊丹婷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510630)

猜你喜欢

错误分析对比分析
旅游景点英文标志语错误分析及改进措施
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高一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错误分析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英语错误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