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地理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2018-01-04冀岚

求知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气息人文精神人文

冀岚

摘 要: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出合格的公民和适合于社会发展的人。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也是地理课堂越来越重视的内容。因此,文章尝试结合选修地理中《海岸》这节课,来说明如何让地理课堂充满人文气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置于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袁孝亭教授依据地理素养的内容,把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这些素养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今的地理课堂过多地强调其科学性、技术性及其知识性,教师对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却不重视。笔者深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尝试着让课堂中更多地体现这方面,本人设计《海岸》这一课时,就思考着如何构建有人文气息的地理课堂。

一、开发利用人文资源及创设相关情境

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中国的海岸——创设中国海岸旅游的情境来营造人文气息。本节课中,笔者通过创设中国海岸旅游的情境来营造人文气息。展示中国地图,带着学生在中国地图上从中国辽宁出发,一路向南直至中国南海。整个海岸线中选择了五个各具代表性的考察点:辽宁大连金石滩、江苏盐城东台、广东湛江、海南三亚、南海西沙群岛。展示这五个考察点的大量图片,这些图片包括教师及学生旅游的照片,运用这些图片充实本节课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所见所闻给大家讲讲他所去的那个海边的海岸特色。学生们看到老师或学生的照片后,对所学海岸里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进而有利于丰富人文精神教学内容。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海岸》中五种不同类型的海岸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带着学生进入基岩海岸的学习,教师告知学习基岩海岸的方法(见下表),然后建议其他四种海岸类型的学习可以运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种海岸类型。该活动教师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第一,对于分组教师课前要做调查工作,调查学生去过哪些海滨城市,为分组做参考。第二,教师要准备大量该类型的图片及照片,且将一些要学生解答的问题在图片上写出来,让学生知道看图片的重点和目的。让学生激烈讨论,将各组讨论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在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且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或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和感触,对于人文知识和内容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而且在隐性层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五种海岸类型学完,一节课也即将结束,此时学生们出现学习兴趣减退和学习疲惫。为了重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进行课文总结时,本人利用歌曲总结法——抛弃传统的罗列总结表格,而是随着《青春修炼手册》的伴奏,将上课的重点内容创作成歌词填入歌曲,请人唱歌制作成MP3的歌曲形式,且配合相对应的海岸图片,利用相应的软件制作成声像具备的MP4格式,在课堂上展示,并让学生K歌,跟着MV唱出来,再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的兴趣。同时请学生课后思考:哪些歌词可以进一步完善,让其更加押韵或更具美感。这样将课堂中的内容适当地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程中还渗透着人文精神。

三、利用诗词歌赋,表达对海岸的赞叹和热爱

在讲授《海岸》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海岸的图片,适时利用诗词歌赋来表达对各种海岸的热爱和赞叹。如苏东坡呤唱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曹操歌咏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同时可以让学生也试试利用自己所知的诗句或者自己写一段文字来赞叹不同的海岸类型,这样学生又能感受到地理中到处蕴含着的人文气象。

地理是一门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兼备的学科,所以地理的课堂不仅要充满理性,而且还要充满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霍志达.澳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2]都冷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气息人文精神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蕾丝气息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春的气息”
人文社科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