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8-01-04鲁丽君张众柏云

求知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专业大学生课程

鲁丽君 张众 柏云

摘 要:学习倦怠逐步成为高等学校中的学生一种普遍现象,学习倦怠水平因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等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文章以土木工程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并进行了土木工程类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大学生对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今大学生的培养现状令人担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培养质量有逐年呈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一般本专科学校,在国内知名的“211”“985”学校也同样存在。有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不同学科的学习倦怠水平不一样,大部分研究结果认为:理科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文科学生;医科和工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理科和文科学生。这里以笔者所任教的具体工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分析。

一、学习倦怠现状

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是大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反映,指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或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几乎各类各层次院校均开设的专业,近年来本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逐年加重。

1.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现状

在学习倦怠程度上,大一新生学习倦怠程度要明显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之间的学习倦怠差异不明显。大一新生刚入学,进入大学的新鲜感尚未退却,还保持着高中的学习热情。从课程设置来看,大一新生的课程比较多而且有些课程非常重要,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因此不敢懈怠。另外,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和高年级的学生不太熟悉,接受到的关于学习方面的消极影响相對较少。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基本上从大二开始,而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间依存度高,前期学习倦怠导致专业基础差,到了大三、大四专业课程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即使想努力学习已经力不从心。近年来,毕业前夕学业成绩达不到毕业要求的人数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

2.不同性别学生学习现状

在学习倦怠问题上,男、女学生之间的学习倦怠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的学习倦怠人数比例和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成为大学生后,学生们进入了一个相对十分自由自主的阶段,而男生的自我控制力相对差一些,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娱乐之间关系,不能分配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大量时间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疏于学业。在宿舍睡觉逃课、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作业抄袭、考试不及格、反复重修、不能正常按期毕业的几乎全部是男生。而女生相对自我控制力强,相对男生能够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女生自尊心一般强于男生,她们更在乎成绩,能够尽量努力争取高分和避免挂科。但近几年来发现女生学习倦怠比例也呈增长趋势。

3.课堂内外的学习现状

尽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但总体来说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整体学习风气、学习热情呈下降趋势。具有课前预习、课外复习习惯的学生已经凤毛麟角,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上课时间,即使是在上课期间也不能保证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下课后不会再花任何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课外时间忙于各种兼职、社团活动,甚至追剧、打游戏;课外作业上网搜答案、抄袭现象严重,并且是没有任何理解和思考就全盘照抄。考试都是考前临时突击,寄希望于任课老师划重点,考场上作弊;考试题目只要不是原题,即使类似于作业题或例题,甚至比作业题或例题简单也会出现很多人不会做,大范围不及格,从学习上获得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少。

二、学习倦怠原因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专业,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土木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有与其他各专业共同的原因,也有与专业本身特点相关的专业因素。

1.社会原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原因来自许多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招的影响。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大学开始扩招,大学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下降;大规模扩招导致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跟不上,学生培养开始出现“宽进宽出”现象,混日子也能正常毕业,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压力。扩招导致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学习无用论”的思想开始在学校出现,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2)制度的影响。目前各高校普遍重科研轻教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职称评聘都以考察科研成果为主要标准。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学校的指挥棒严重向科研方面倾斜,将教师的职称评聘与科研成果挂钩,制订各种激励政策鼓励老师们申报各类纵横向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教师们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和职称晋升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上来,而导致疏于备课和钻研教学,照本宣科现象严重,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3)科技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产品的出现如多媒体使教师的讲解变得更形象直观,但同时也使课堂进度加快,如果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会影响听课效果,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另外,电脑、网络、智能手机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很多学生入学之初打着学习的幌子要求家长配备此类电子产品,但事实上它们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十分有限,而是大量地消耗了他们的精力,学生们更多地是利用网络进行游戏、追剧、刷网页,课堂上玩智能手机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智能手机还为学生考场作弊提供了便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传答案,甚至利用手机拍照将试题传出考场外,再将答案传进来,当学生发现课程分数来得如此之易,就不会再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了。

除了网络外另一个消耗学生们精力的就是社会兼职,经济的发展导致学校周边各类服务岗位增加,很多企业把目光投向大学生,用低廉的薪酬吸引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学生,金钱的诱惑让一些学生本末倒置,把挣钱作为最首要的事情,把学习抛之脑后。有些学生甚至投入所有精力开始校园创业,卖手机卡、在网络上开淘宝店等,课程学习甚至毕业证在他们眼里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2.专业因素

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逻辑思维强,课程难度比较大,对数学和力学要求较高,而数学和力学都是令很多学生头痛的课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力学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后修的力学课程需要以前修的数学和力学课程为学习基础,而核心专业课又需要以前修的力学课程为基础,所有的主干课程形成一个严密的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的体系的任何一环即任何一门课没学好,就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导致学习吃力,慢慢失去兴趣,感到厌烦。

除了课程难度,就业率也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高校扩招导致毕业人数多就业难,就业率低,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相对很好,基本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良好的就业率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笔者对所带的每届学生都会进行学习倦怠原因的随机调查,很多学生都提到:土木工程专业很好就业,不用好好学,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能找到工作,所以大家在学习方面就逐渐懈怠了;而且还有已经毕业的师长传递给他们“工作中用不到太多的专业知识,人际交往更重要”的很不负责任很片面的负面信息,导致在校大学生轻视专业学习,而将更多的精力转向社会兼职以提前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

3.主體因素

导致目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纵然有多种复杂的原因,大学生刚步入成人阶段,心智不太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不良情绪和消极心态。从众心理现象普遍,看到别人不学习自己也不学习;看到别人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或者考场作弊,最后考得比自己还好,产生心理失衡,却不能正确调整心态而是效仿别人放弃学习。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等,如同双刃剑,在给学生提供学业帮助外还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其中消极影响要高于对学习的帮助,大多数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够,玩手机、玩游戏变得没有节制,最后沉迷其中。大学生学习倦怠主体因素还有盲目填报志愿后的专业兴趣缺乏、性格缺陷导致的人际关系失调、家境贫困导致的自卑自弃等,这些因素会造成学生内心的苦闷,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就会形成不良悲观情绪和巨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失去信心,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产生一系列退缩和逃避行为。

三、结语

大学校园应该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但消极的价值观念、不良情绪、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面貌,课堂上萎靡不振,课外的厌烦敷衍代替了对知识的渴求。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从笔者的体会来看,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有日趋严重的趋势,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学校、教师等各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学习倦怠原因和对策研究刻不容缓。大学生学业倦怠原因多而复杂,具体到某一个学生会是某几种因素的综合。总的来说,大学生学业倦怠不仅仅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还与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改变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重新激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 璇.我国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J].中国电力教育,2011(8):162-163.

[2]郭彩琴,肖海雁.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93-94.

[3]张耀庭.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理论观察,2015(1):136-137.

[4]刘雯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14(2):59-63.

[5]周国莉.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09,24(1):138-140.

[6]刘 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3, 31(1):9-12.

[7]马忆萌.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5):33.

[8]凌 霞.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9):97-98.

[9]徐 慧.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12(3):103-106.

猜你喜欢

专业大学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