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实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18-01-04王雯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融资互联网

王雯静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新型的资金融通模式与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研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融资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078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8-0127-02

0引言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资金融通模式,在保持传统金融功能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逐渐从第三方支付发展成为P2P网贷、众筹、网上理财等业务形式,这些不同的业务形式有不同的金融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融资服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由早期P2P(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发展到P2B(个人对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P2G(个人参与地方政府融资)、P2R(个人对社会)等模式。近些年来有关学者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陆岷峰和陶瑞分析了虚拟经济发展偏好、实体经济下滑的原因,从金融的角度探究了实体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研究了保持实体经济合理比例的发展路径。顾展华以浙江省为例,依托“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模式,探索了该省的实体经济发展路径。张莉和刘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益处,提出在新业态形式下发展实体经济的策略。吴德胜等人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应该从制度框架和信用评价体系两方面着手。“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降低企业对外融资中间环节的各项费用,但目前该模式发展还不太成熟,还存在一些风险和管理缺失。针对这些情况,本文进行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實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首先介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相关基础概念,然后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以及理论分析,提出切实可行和有重要指导价值的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全面发展,并对我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互联网+金融”相关基础概念

1.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主要基于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结构和理念的创新,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该新型金融模式更具有开放、平等、分享和协作精神。“互联网+金融”模式已拥有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众筹等多种核心业务,使投资、融资模式进一步朝着自由化和民主化方向发展。

1.2“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点

1.2.1融资、周转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方面,利用较高的收益利率吸引企业或个人的闲散资金,可以在网上进行支付,降低商品交易的时间成本。且投资、融资双方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金流的直接对接,使资金实现高效率融通,提高资金周转率和社会资本的运转速度。在融资过程中,资金需求方能够很快获得融资资金,便于其快速投入生产,从而更好地支持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1.2.2中、小企业机会增多

“互联网+金融”模式有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在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为个人或企业进行融资时,互联网平台能够应用大数据有效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直接解决一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中、小实体经济企业由于经济实力不够,难以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青睐,如果这些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这样就拓宽资金融通的渠道。“互联网+金融”模式给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从而使民间资本与融资企业实现双赢。

1.2.3投资、融资模式自由化、民主化

互联网技术已打破了地域、国界的界限,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能够迅速地传递给需要的人,这种信息和资金的快速传递,为需要融资的个人和企业提供更方便的途径和选择,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投资、融资模式更加自由化和民主化,同时增强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

2“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实体经济发展路径

与传统金融模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相比,“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实体经济发展更具优势。本文根据实际调研结果和理论分析,总结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实体经济发展路径。

2.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在传统的融资体系中,融资机构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制度非常艰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可行性也不高。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则可以实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融资机构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收集企业有效的交易行为数据,进而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保留信用评估数据,以便融资机构在互联网查看这些记录。同时,融资机构可以根据这些信用评估数据和记录,对达到标准的个人或企业融资,这样就解决了一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外,融资机构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能够实现信用评级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自律和相互监督作用。

2.2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制度框架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开放、平等、共享的模式,但这种模式需要在一个完善的制度框架体系内运行,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该模式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才能要保证信用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目前国内的社会信用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在完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制度框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需要加紧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做到金融机构、借款方各自的社会信用透明、明晰。

2.3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缓慢,但是虚拟经济发展规模却迅速膨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利润鸿沟不断增大,另外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闭塞,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现象。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采取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资金流的流向,促进贷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扩大“互联网+金融”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并提升其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

3结语

“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资金周转效率高、平台交易方便快捷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下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并研究了在该模式下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实体经济有着重要的关联性,但在应用该新型模式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健全的信用数据库做基础,在完善的制度框架内进行。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融资互联网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