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

2018-01-04任珊珊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部审计商业银行

任珊珊

[摘要]本文首先简析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内容,其次探讨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如何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几点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便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017

[中图分类号]F832.33;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8-0029-02

商业银行基于其信用、支付等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出现部分经营或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是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用“火眼金睛”进行判断和识别。目前,作为第三道防线的内部审计部门,仍存在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力量、审计后续跟踪和审计独立性等方面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推进商业银行加快现代企业建设步伐,促进其更好地防范风险,健康有序发展。

1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内容

1.1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属于评价性的一项检查活动,且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所以,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效率与可信度的提升,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其应确保内审工作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促进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及应对能力的提升。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内部监督信息,结合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其的处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公平、公正、正直的良好品行和熟练的专业业务知识,才能更好地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1.2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

一是在审计工作重点上,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将独立检查作为重点,注重商业银行内控政策和制度,以及流程的完善性与有效性评价,从而确保商业银行的内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二是在审计范围上,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活动全程的合理、合法、合规与否进行评价,所采用的内控措施是否得到高效实施,银行资产是否得到高效保护,以及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与否等。

2目前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的问题

一是内部控制评价方案的制订缺乏科学性。包括机构、业务模块和产品等评价对象的确定,基本上依靠主观经验或上级意愿,没能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合理评估和风险排序,也未综合考虑内部审计资源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二是在具体审计项目评价过程中,商业银行虽然注意到了评价对揭示风险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大多依照传统合规性评价流程进行,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风险分析,没能有区别地针对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采取适宜的改进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的初衷相悖。三是忽视内部控制评价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在审计抽样时,过多地采用非现场抽样的方法,凭借专业判断和主观经验,机械划定抽样率,使审计样本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

2.2审计力量方面的问题

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力量目前较为薄弱,在专业性上较为缺乏。而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又是确保审计工作成果的关键,如果内审力量不足会直接导致审计工作难以高效、规范的开展。一是当前一些商业银行在审计人才引进方面不重视,或偏重信贷,或偏重会计,综合性人才极少,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二是内审人员的数量不足,商业银行审计部门不仅要按季度进行分支机构的序时稽核审计,而且中间还要穿插专项审计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顾此失彼,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监督作用的发挥。三是缺乏学习型内审人员,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更新较快,但并不是所有的审计人员都能与时俱进,不断地主动学习新业务,导致审计效能不足。

2.3审计后续跟踪方面的问题

后续跟踪是对前期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再审计再检查。大多数商业银行审计部门的督促整改工作主要是开展现场后续审计,但对每个基层机构并未做到每年一次,有的机构甚至是两三年才开展一次。如此,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体现,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整改积极性,不能达到审计的真正目的。一是因为审计部门将审计资源主要投入于新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前项目后续跟踪投入资源较少,限制了审计跟踪的广度与深度。二是因为审计部门多采用报送跟踪的形式,没有针对原审计项目发现问题的性质、整改难度、整改时间需要等,选取适当的跟踪形式。三是由于审计资源不足或者跟踪人员的变动,承担审计跟踪的人员不了解原项目的背景和问题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原审计项目发现问题的整改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仅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整改报告及相关证据进行整改状况认定,很少对整改的真实性进行充分认证。

2.4审计独立性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内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是按被审单位的意愿出具的,重大审计发现难以报告到高层,既没有独立性也没有权威性。在审计报告一层一层上报的过程中,如果重大风险问题被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业务领导等人有意隐瞒,那么审计报告就不能客观反映到有权力保证内部审计独立开展级别的人或机构,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审计工作,被审单位也会因问题常常可以隐瞒不报而有恃无恐,从而形成屢查屡犯的怪圈。二是对审计部门的作用不够重视,导致独立性、权威性弱。与商业银行其他部门不同,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为银行直接创造价值,进而导致审计人员在不开展审计工作时,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

3强化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3.1强化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

在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制订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始终以内控制度为基础,切实注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排序,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流程,强化评价工作的开展,结合内部控制评价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评价策略。商业银行应切实注重审计抽样工作的开展,在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应对抽样率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才能更好地保证审计样本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商业银行还应结合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结果,在今后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不断改进和优化,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3.2优化商业银行的审计力量

一是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及时和适时充电,提高其专业性,并不断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其成为适应本职工作的综合性人才。二是严格按照规定配备内审人员,在人员的数量、素质和质量上,满足内审工作开展的需要。三是加强人才的引进,并在引进过程中加强对其的考核,更好地适应银行内审工作开展的需要。四是强化与兄弟单位的交流与交叉工作,及时做到取长补短,加强经验教训的总结和优秀做法的推广,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水平的提升。

3.3强化审计后续跟踪工作

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抓好整改,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三个步骤。只注重发现和揭露问题而忽视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会不了了之,审计的最终目的就不能实现,审计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内部审计工作成效最终体现在被审单位通过审计整改,化解经营风险、改善薄弱环节、提高管理水平上。为了促进审计整改工作能够完成得扎实彻底,商业银行应切实强化审计后续跟踪工作,审计部门应建立问题整改跟踪督办制度和问题台账,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情况有重点地进行跟踪抽查和回访;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整改、整改不彻底或确有困难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问题和影响较大、遗留问题较多的基层机构重点查办。

3.4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银行内审工作的重视力度,并严格按照银监会的有关要求,将其独立性与权威性提升,独立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等,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从职责界定和报告路径中体现独立性的要求,真正发挥内审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因为对于内部审计而言,独立性是其能否有效开展工作的关键因素,只有提高独立性,最终的审计結果才有可参考性。另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能够对出现问题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在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中树立更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4结语

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银行必须明确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内容,针对当前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后续跟踪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流程强化评价工作、建立问题整改跟踪督办制度和问题台账等措施进行解决。同时,为了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需要,商业银行应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引进人才,增进与兄弟单位间的交流和学习。最后,商业银行应按照银监会的有关要求,让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效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部审计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