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洋证券业绩料继续垫底高负债率考验风险控制能力

2018-01-04闫军

投资者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营太平洋券商

闫军

云南省的龙头券商太平洋证券上市十年后,由于过分倚赖自营业务等因素,终年面临业绩波动、盈利能力受限,从而不得不长期举债的尴尬境地

2017年12月20日,上海证监局对太平洋证券(以下简称“太平洋”)一位营业部总经理杨泰华开出超过5000万元的罚单,创下证券从业人员最高罚款纪录。

在震惊业内的同时,投资者也不禁对券商管理能力质疑有加。事实上,中证e互动上显示,在本月初,曾有投资者在向太平洋董秘问询时,直言“公司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管理层本身。”对此,太平洋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公司将稳步推进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控制财务成本,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其他新业务,以提升公司的业绩水平。”

然而,时至年末,摆在太平洋面前的不止管理水平问题,业绩全年墊底、股价一蹶不振等也都颇受指摘。《投资者报》记者联系到太平洋相关负责人,希望得到公司的相关解释,但截至发稿未能收到回复。

需防范“治理风险”

上海证监局针对太平洋发布的这则处罚公告显示,其腾冲光华东路营业部总经理杨泰华在2013年1月18日至2016年9月12日期间,实际控制并使用其母亲“尹某芝”的账户进行证券交易,先后买卖鼎立股份等股票,累计盈利近1434万元。上海证监局因此对杨泰华做出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倍罚款的处罚,总计罚没近5736万元。

上海证监局指出,“杨泰华作为证券从业人员,控制并使用‘尹某芝账户买卖股票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四十三条关于禁止从业人员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规定,构成了《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所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违法行为。”

无独有偶。2016年年初时,太平洋公告称,其温州瓯江路证券营业部个别经纪人涉嫌违规为客户间融资提供便利,虽然公司内部检查时发现了该问题,但未能及时自纠,违反了相关法规,云南省证监局对其做出暂停新开证券账户1个月的处罚决定。

华北一位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017年6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对券商等机构内部管理、自律管理等多方面都做出了严格要求,堪称监管层为券商施加的“紧箍咒”,预示未来监管仍会加大查处力度。

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不论是太平洋发现问题未能及时自纠还是其员工杨泰华在长达三年时间内违规炒股,都折射出公司在内控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

“当前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首先就要防范公司本身的治理风险,加强内控水平,增强合规意识,尤其是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养。”李维安说。

业绩料继续垫底

近年来,太平洋业绩表现同样不如人意,净利润在上市券商里常年倒数,2015年开始更是位居最末。

《投资者报》记者统计显示,2017年前11个月,太平洋营收合计不足10亿元,净利润不足2亿元,净利润在上市券商里不仅倒数第一,且仅为倒数第二名的一半。虽然还有2017年12月的业绩未出,但从当前数据看,太平洋全年业绩在26家上市券商中继续垫底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纵观全年,太平洋上半年表现成为主要拖累。公司2017年中报显示,整个上半年,太平洋亏损1.23亿元。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上半年亏损主要源自证券投资业务。1~6月该业务亏损2.04亿元,占营业利润的-242.81%。而2016年同期,其证券投资业务亏损6115万元。

进入2017年三季度,太平洋业绩开始回稳。其8月和9月曾连续实现净利润增长,9月净利润环比增幅超过350%。整个第三季度,其自营业务归表的“投资收益”项收入近1.4亿元,占2017年前11个月“投资收益”项的比重超过54%。

公司方面曾指出,自营业务收入增加是业绩环比大涨的主要原因,公司自营盘减持了原有部分重仓股,加大了在其他板块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近年来的业绩波动几乎都与自营业务相关。上述分析师指出,过分倚赖自营业务,就很难避免市场周期带来的波动与影响。股市下跌或者踏错板块均会带来大幅亏损。

此外,太平洋证券的股价同样让投资者揪心。截至12月29日收盘,太平洋收于3.62元/股,比年初5.28元/股下跌31%,远高于行业12%的跌幅。与此同时,太平洋成为沪深两市中唯一一家3元券商股。

12月26日,太平洋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股价不仅取决于自身经营状况,还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二级市场整体走势以及投资者心理因素等。不过在“太平洋”交流吧中,不少投资者对公司将股价“甩锅”给客观因素并不买账。

负债率居高不下

众所周知,券商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业务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而盈利能力与股价的不给力,不得不让太平洋另辟蹊径进行融资。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太平洋陆续发行了四期债券:分别是年初的“17太证D1”,发行规模为20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为5.50%;4月,发行了“17太证C2”,发行规模为5亿元,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 5.50%;6月,又发行了“17 太证 C3”,发行规模为11亿元,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 6.2%;7月,发行了“17太证 C4”,期限为3年,发行规模为20亿元,票面利率为 6%。综上可知,太平洋2017年累计借款至少56亿元,占2016年年末118亿元净资产的比重已高达48%。

近年来,太平洋频频通过“举债融资”补充资本金。2017年年初,公司公告披露了2016年借款情况。公告显示,2016年公司累计新增借款(含发行债券)近44亿元,已超过公司2015年末80亿元净资产的50%。

在内控并不完善、业绩和股价低迷的局面下,大笔融资带来的高负债率同时考验着太平洋的风险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

自营太平洋券商
电脑报自营店年末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年末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双11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大促
《环太平洋》第二部
“环太平洋—2016”军事演习开幕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