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科技转化路径
2018-01-04刘倩冯再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成都610000
刘倩 冯再(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成都610000)
不忘初心,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科技转化路径
刘倩 冯再(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成都610000)
技术转移转化与市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部分科技公司技术成果转化“墙内开花墙外香”尴尬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西南联交所突破传统思维,大胆创新,搭建起集诸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第一生产力”,开辟出一条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军民融合和技术转移转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此背景下,西南联交所突破传统思维,在中国技术交易市场发展模式上大胆尝试,依托自身优势,运用系统化思维,采取投行化方式和信息化手段,搭建起集发现、筛选、撮合、转化等功能,涵盖人才、技术、资本、管理、市场、政策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第一生产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新路径。为科技公司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转移转化和发展之路。
国家战略浇灌“智慧之花”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战略储备一直是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滚滚源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赋予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者新任务。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行列,必须做好科技布局,涌现大批科研成果,既“顶天”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又“立地”服务社会、人民与经济主战场。
2016年,我国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系列“组合拳”为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国家战略,推进全国创新改革试验,并加快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化,培养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技术经纪人,打通技术转化过程中“技术语言”与“市场语言”的对接,创造了绝佳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国家层面的改革信号释放出来的信息是——“智慧之花”不能只绽放在实验室里,技术转移转化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科学技术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做好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提升技术转移转化率,让科技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破解两端“语言”衔接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是科技大国,从科研经费投入、专利产出量来看,已排名全球前列。2015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百万件,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然而,发人深省的是,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却不尽人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这说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较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科技成果中包含的实用性技术不多,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有一定差距,需要经过中试阶段再向市场转移;同时,技术转移成功后,科研人员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持续转化和应用的动力不足。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技术语言”同“市场语言”衔接困难。
从技术语言到市场语言,即“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品”、“产品到市场”的技术转化全链条过程,涉及到实验室阶段、中试阶段、商业化阶段等。实验室阶段解决科学到技术的问题,中试阶段解决技术到产品的问题,商业化阶段解决产品到市场的问题。每个阶段由不同的机构参与其中,实验室阶段主要是科研单位、高校等研究机构参与,通过政府科研经费解决资金问题;商业化阶段由企业参与,通过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问题。然而在关键的中试阶段却问题频发:科研院所不宜做,企业做不了,资本不关注。这些现实问题导致技术转化全链条断裂,技术无法顺利走向市场。
如何“破题”?西南联交所董事长景平认为:“此中关键就是要使两端‘语言’顺利衔接。”西南联交所要探索科技转移转化新模式,就必须架起一座桥梁,打通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联系,让技术顺利转化成生产力,“这就是我们打造‘第一生产力’平台的初衷。”“第一生产力”平台总策划景平董事长说。
科技转移转化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多方主体,要实现成功转化,必须运用投行化思维,采取信息化手段将所有环节和相关方串成链条。技术代表科研人才、资本代表加速器、管理代表企业家、市场代表真正消费技术的市场主体、政府代表导向。“第一生产力”要将人才、技术、资本、管理、市场、政策等因素融汇贯通,从而提升技术转移成功的可能性。
技术经纪人平台——“第一生产力”应运而生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西南联交所顺势而为,创新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技转化路径。
2017年8月8日,“第一生产力”平台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以技术交易市场为切入点,重新整合资源,树立行业公信力,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效技术转移转化生态体系,并力图以“技术经纪人”为核心,通过构建全新的技术交易参与方,创新交易模式,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技术交易、军民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应该是最富有的人,然而事实并不如此。”景平董事长说。以往,国内的技术交易方式多为传统、简单的“买卖”,由于交易标的物——技术是特殊的无形资产,因此传统的交易方式并不太适用于技术交易,传统方式和理念解决不了技术转移转化的困局。
“要让真正的科研知识分子富起来。”景平董事长介绍,“第一生产力”突破传统理念,构建全新的技术交易方式,重新认识技术转移转化流程,进行模式创新,包括重构技术交易参与方、交易模式投行化、交易手段互联网化、股权收益长期化等。“第一生产力要成为科研工作者实现价值的地方。”
具体来说,不同于传统“买、卖、第三方”思路,“第一生产力”将技术交易市场参与方分为:“智本方”、“智产方”、“资金方”、“服务方”以及“承载方”。通俗地理解,智本方即科研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智产方指技术所有权方,如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资金方指为技术转移转化提供资金(信用)帮助的机构和个人;服务方指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承载方指需要技术的市场主体,通常为企业。“第一生产力”平台将这些参与方按照技术转移转化的内在逻辑规律重新整合起来,采用投行化服务方式和互联网手段,将技术、资本、管理、市场、政府政策及落地场所等进行有效整合,并提供技术评估、方案设计、智力定制、试验材料交换、科技情报、信息发布、融资融智等服务。
“第一生产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资本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引入社会资本专投中试阶段的技术项目;智力定制是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由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服务满足需求并获取相应报酬;技术交易是将成熟的技术项目转移到市场,由市场主体真正消费这些技术。目前,“第一生产力”第一期试运行已经实现以上三个交易功能。借助平台服务,智本方可专注技术研发;智产方可加速项目培育;资金方可获取优质的技术项目并购资源库;政府可承接优质项目入驻政府园区、孵化器;承接方可拥有优势技术资源,提升竞争门槛。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生产力”大胆探索,引入了“技术经纪人”这一新概念。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经纪人,这是一个新型职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解释,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技术交易过程中,需要“技术经纪人”起重要的专业作用,完成技术语言与市场语言的对接工作。“第一生产力”作为一个技术经纪人大平台,将以会员形式培养众多技术经纪人,这些技术经纪人旨在以专业的服务,连接科技与市场,将科研工作者从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之全身心投入研究中,实现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化。
“第一生产力”平台一期试运营三个月以来,创新模式成效显著,目前已积累了以院士、国家千人、长江学者等为代表的技术项目四十余项,部份项目已落户成都高新区、双流区等地,其中包括:餐厨垃圾智能分类收运及资源化全利用项目、超临界水处理技术、国际领先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国际专利跨平台开发工具、清洁柴油等项目。受到科研机构、研发人员、投资机构的一致好评。
西南联交所创新构建的技术交易模式正逐步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