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航道基层码头布局测算
2018-01-04张宝航
付 磊,张宝航
(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长江干线航道基层码头布局测算
付 磊,张宝航
(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克服传统《海区航标船舶配置标准及管理使用办法(试行)》船舶配置计算方法在确定长江干线基层数量与服务范围方面的局限性,从基层码头实际运营调度模式出发,建立布局模型,科学测算基层码头布局数量。
基层码头布局;布局模型;工作强度
1 引言
长江干线航道上启宜宾合江门、下至上海长江口,共2808公里水域。目前长江干线共设85个航道基层码头,主要负责航道日常巡查、日常探测、航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其布局主要根据《海区航标船舶配置标准及管理使用办法》对船舶配置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在配备1艘船的情况下,可维护航道距离,作为基层码头责任区段范围。计算式:S=(N/M)×F
式中:S—航标工作船基本配置数量。
M—单船全年可利用天数,天/艘·年。
F—核定备用系数。
N—航区各类航标指令性作业全年工作总天数,天/年。
以上基层码头布局数量测算公式在长江均匀带状情况下是成立的,但考虑到长江干线航道的河道特性以及区段船舶航行密度等因素,以上传统的测算方法并不适应长江航道维护现状。现需提出新的布局模型,对长江干线航道基层码头进行重新布局,以适应新形势对长江航道维护提出的新要求。
2 基层码头布局测算模型
通过对现有基层码头的工作模式进行调研,日常巡查、调标数量、失常标志的处理和损坏航标的修复等4项为基层码头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考核指标,从基层码头的工作模式出发,提出工作强度P,建立工作强度布局测算模型。
图1 基层码头布局测量模型框架简图
3 工作强度测算
工作强度P以日常巡查强度P1、调标强度P2、失常标志比例P3和损坏航标应急到达P4等四项作为衡量标准。P=ΣαiPi/i。
表 1 Pi与αi相关关系表
表2 辖区等级与工作强度相关关系表
3.1 日常巡查强度P1
基层码头常规配备的航道快艇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辖区内的航道巡查和航道水深探测工作。
P1=β×Li/L0
其中:Li—-基层码头管辖长度;
L0—-长江干线基层码头平均管辖长度。
β—-特征系数,
表3 β参数取值
3.2 调标强度P2
调标强度需综合考虑水文、河势、船舶航行、桥区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综合评定。将调整航标数量作为调标强度的衡量依据:
P2=Si/S0
其中:Si—-航道处辖区内调标数量(N年内);
S0—-长江干线基层码头平均承担的调标数量(N年内)。
3.3 失常标志比例P3
随着电子航道图的运行,对航标正常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失常标志数量与河段的船舶密度、汛期流速等因素有关,故可将失常标志数量为失常标志比例的衡量依据:
P3=Ci/C0
其中:Ci—-基层码头辖区内失常标志数量(N年内);
C0—-长江干线基层码头平均失常标志数量(N年内)。
3.4 损坏航标应急到达P4
航标的损坏将严重影响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达到损坏航标现场并进行应急修复,参照交通运输部《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平安水运提出的应急到达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要求在90分钟内到达损坏航标现场。
T=T1+β2×T2
其中:T1—-航标船到达损坏航标现场总时间
T1—-航标船启动时间,平均取20分钟;
T2—-航标船从码头出发达到最远航标时间,航标船平均航速18km/小时。
β—-特征系数(取值同日常巡查强度P1关于β取值)
表4 损坏航标应急到达P4与T相关关系表
4 综合判定
通过对85个基层码头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根据工作强度测算结果得出统计数据如下:
表5 长江干线航道处码头综合评定统计表
在基层码头布局设置时,对于常规辖区内的维护工作主要依托于现有基层码头;对于中度辖区内的维护工作主要通过在现有基层码头的基础上增加维护船艇数量来保证维护效能;对于重度辖区的维护工作则需要增加个别基层码头来分担原有基层码头的维护业务。综上所述,长江干线航道基层码头共布局105座。
[1]李红,倪德先.长江航道码头布局方案研究[J].中国水运,2009(5):44-45.
[2]李红,倪德先.长江航道码头标准化研究探讨[J].中国水运,2009(9):40-41.
[3]长江航运公安局警备码头建设标准研究[R].武汉: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2012.
[4]长江航道局航道处码头及综合码头建设标准化研究[R].武汉: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2008.
U61
A
1006—7973(2017)12-0056-02
10.13646/j.cnki.42-1395/u.2017.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