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技创新与管理
2018-01-04张菲鲁成银林智周利
张菲 鲁成银 林智 周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斯里兰卡茶叶考察报告(一)
茶叶科技创新与管理
张菲 鲁成银 林智 周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8月14~16日,应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组一行4人对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和康提茶叶试验站进行了访问,实地参观了斯里兰卡茶树种植园,研究所下属的St Comboos庄园及其茶叶加工厂,Labookellie Tea Centre、Geragama茶叶加工厂等,重点对斯里兰卡茶叶科技创新管理和茶叶品牌运作模式进行了考察。
一、茶叶科研组织体系
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Tea Research Institute,TRI)是斯里兰卡唯一的国家级茶叶研究所,担负着全国茶叶种植、加工技术的科研与推广工作。研究所成立于1925年,1925~1957年为锡兰种植者协会(The Planters’Association of Ceylon)的分支机构,1957年直接受政府领导成为国家级茶叶研究所,目前受种植产业部(Ministry of Plantations Industries)下属的茶叶研究局(Tea Research Board)管理。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260多人,设有昆虫学、生物化学、农艺、植物育种、植物病理、土壤与植物营养、加工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等研究部门。为了满足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已经在Ratnapura、Kandy、Uva的Passara、Galle的Kottawa、Kotapola的Deniyaya、Kalutara建立了6个分所,覆盖所有茶区,负责茶树品种选育、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把繁育良种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目前已育成TRI2000、3000、4000型等数十个无性 系良种系列 ,其 中 ,TRI3020、TRI4006、TRI4042和TRI4049是比较受欢迎的高产良种。自20世纪60年代,斯里兰卡政府通过经济补贴政策推广良种,目前全国无性系良种率为52%。
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下辖两个种植园,既为茶叶生产和加工提供了科研支撑,也能为研究所创收。其中St.Coombs Estate位于研究所所在的Talawakelle,于1928年被收购用来建立茶叶研究所,这有助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和建立种植教育示范点。St.Coombs Estate共有茶园面积462.26hm2,其中的175.1hm2位于Lamiliere。因其产品品质优异,该庄园已经获得一系列荣誉。另一个种植园St Joachim Estate位于Ratnapura,茶叶种植面积约100hm2,其中7hm2是茶与橡胶间作。该种植园有一个大型茶叶加工厂,建于1965年,年加工能力为100万kg成品茶,茶厂的鲜叶90%以上从外面购买,主要来自小农户。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副所长(左二)、林智处长(左一)与ST COOMBS茶厂经理(左三)审评茶样
二、区域茶叶研究机构
1.低海拔区域推广中心
成立于1963年,为该地区茶叶种植者提供科技与推广服务。由于低海拔产区占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50%,随着Galle、Deniyaya和Kalutara这3个推广中心的成立,目前该推广中心主要服务于Ratnapura、Kegalle和Kelani Valley3个地区,并围绕区域茶产业发展需求,主要在农学、昆虫学/线虫学、植物育种、工艺技术等4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2.中海拔区域推广中心
1960年成立于Hantane,最初主要进行茶树品种改良测试,目前已经承担该地区的茶叶科研与推广工作。其活动主要集中在Kandy和Matale地区,约占全国茶园面积的20%。中海拔区域推广中心除了向该地区传播茶叶相关技术知识外,还进行农学、昆虫学/线虫学、植物育种、土壤和植物营养方面的科研活动。
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ST COOMBS试验茶场
3.Uva推广中心
1931年为了对Uva地区茶树荨麻病进行研究,成立该中心。目前该中心除了对本区域67个区域种植园公司、私有茶园和茶叶小农户提供常规的技术指导,还在开展适合于该地区的茶园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Galle推广中心
于1960年在Kottawa成立,服务于本地区茶叶生产者。随着Deniyaya推广中心的成立,Galle推广中心目前仅专注于Galle行政区的茶叶种植。然而,南部省所有茶叶种植者都从该中心提供的改良茶树品种受益。
5.Deniyaya推广中心
位于Diyadawa,成立于1981年,为该地区约2.95万hm2的茶叶种植者提供技术指导,包括种植园公司和小农户。此外,还提供土壤pH值测定和土壤线虫分析试验。
6.Kalutara推广中心
成立于2010年,主要进行技术推广,并为Kalutara和科伦坡地区的茶叶种植者提供服务。
三、茶叶重点研究领域
1.开发茶树新品种,应对新挑战
开发高产和具有其他优良性状的品种,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减少气候变化和病虫害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受控杂交计划、品种改良、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以及生物技术在育种和作物改良方面的应用。
2.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极端温度和降雨量将使低海拔产区、中海拔产区和Uva地区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需要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气候变化分析,识别茶叶种植脆弱区,并对不同种植区域的季节性天气变化进行预测;另一方面,气候变化的微观领域,如评估气候变化对适应农业实践的灌溉和集水技术的影响、茶树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固定的生理反应等也亟需研究。
3.茶园田间管理机械化
人工成本增加,迫使茶农一方面减少对茶园的投资;另一方面,茶农为了减少采摘次数,以节约采工成本,延迟采摘,这将使茶叶品质下降。为了应对人工成本增加,迫切需要研发适合茶园田间管理和茶叶采摘的适用机械。
4.茶树病虫害防治
研究综合防控技术,以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并解决环境问题,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需求;改进植物保护产品(PPPs)配方,以提升害虫防治效果,改善环境和茶叶质量安全。
5.提高茶叶质量和附加值
研究新产品开发、产品多样化、质量控制等,以增加出口收入,提升茶叶形象。如研发速溶茶、儿茶素混合物和茶化妆品等茶叶衍生品,实现茶叶增值。
四、茶叶加工技术
斯里兰卡茶叶优良的品质,除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与他们严格的采摘标准和先进的制茶工艺及设备密不可分。
首先是采摘标准严格,良好的鲜叶是制成高品质茶叶的基础,无论是个体茶农还是大型茶场,鲜叶采摘大多为一芽二三叶,允许夹带部分一芽四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采茶工携一根测定采摘面高度的竹竿,在采茶时把竹竿按要求的高度横置于树冠蓬面上,凡高于横竿的采摘,不够高度的新梢留待以后采摘。
其次是茶叶加工厂管理规范、标准。目前斯里兰卡生产的红茶93%属于传统工艺红碎茶(Orthodox Manufacture Process),CTC红碎茶(Cut,Tear,Curl)占6%,其他茶类占1%左右。斯里兰卡红茶加工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揉捻(揉切)上,主要采用传统揉捻机(Orthodox Roller),与洛托凡揉切机(Rotovane Roller)结合使用。斯里兰卡茶叶加工厂房设计格式统一,均为三层至四层楼房,揉切、发酵、烘干、筛分、包装设在最低层,二层设萎凋槽或者自然萎凋架,三层以上是自然萎凋架。主要加工工艺:萎凋、传统揉捻机揉捻、洛托凡揉切机揉切、1次解块筛分、筛面叶2次揉切、2次解块筛分、筛面叶3次揉切、3次解块筛分、筛面叶4次揉切,4次解块筛分、发酵、烘干以及筛分精制、包装等工序,全自动流水线加工。4次揉切,洛托凡揉切机的型号不同,揉切机转子的孔径依次减小,揉切后解块筛分,将筛底叶组织破碎率达到要求的揉切叶送去发酵,筛面不符合要求的送至另一孔径稍小的转子揉切机继续揉切,每次解块分筛的揉切叶分别发酵。茶叶粗制分类以后,在包装袋上标注茶叶采收地点、制茶厂名称、茶叶种类、数量和有效期、国际标识号等。锡兰红茶分为BOP、Pekoe、Dust和F(片茶)4个系列花色,根据斯里兰卡茶叶出口者协会(Sri Lanka Tea Exporters Association),传统红碎茶可以细分为16个级别,如BOP、BOPF、OP、FBOP、Pekoe、OPA、Dust等,CTC红碎茶可以细分为5个级别:BPS、BP1、BPL、PF1和PD。
以斯里兰卡茶叶所的ST Coombs试验茶场为例,其始建于1930年代,外观虽然陈旧,但是工厂车间内部管理规范,茶厂四季生产,每天采茶、制茶,厂房和机械设备利用率很高,生产的红茶主要分为OP、BOP、FOP、FBOP等。另外,茶厂也生产一些特种茶,用采摘的单芽制成金芽茶(Golden Tips)和银芽茶(Silver Tips),这属于斯里兰卡茶叶中的顶级产品。银芽茶的平均价格在1000元/kg左右,金芽茶价格则更高,为1300元/kg,这类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及欧洲、中东等地。
传统揉捻机(Orthodox Roller)
五、启 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斯里兰卡高效的茶叶科研管理体系在于国家级茶叶研究所和区域茶叶研究机构明确的分工,国家级茶叶研究所承担了茶叶科技理论创新和战略性技术研发的大部分工作,区域茶叶研究所主要职责在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培训,并重点对本区域的茶叶生产实践进行指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茶叶科研推广体系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我国有以下启示:
1.优化科研组织架构体系,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整合利用好现有的科技资源。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应重点关注以下领域:(1)茶叶科学的宏观战略性研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掌握国内外茶叶发展动态和科技需求,对世界和国内茶叶科技及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消化吸收,并开展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茶叶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为应用技术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2)人才培养。从科学的前沿线上培养人才,进行知识更新,使科研人员不断掌握世界茶叶科学的宏观发展动向,培养茶叶科技尖端人才,并将优秀人才不断输入到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中。地方茶叶研究机构不仅是茶叶科技成果的集成、示范和应用的基地,而且是茶叶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为茶叶科技改革方向和科研任务重点的调整起明显的推动作用。最终实现国家和地方茶叶研究机构优势互补,提高成果转化率,完善现代茶叶科技研发体系。
2.重视茶叶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
加大无性系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实现茶园茶树良种化;开展优质、抗病虫与特异新品种选育,加强茶树育种和繁育技术研究,提高茶树育种水平,通过茶树品种改良,生产技术改进和茶园精细化管理,提高茶园单产水平和茶叶品质。加强茶叶深加工技术研发,综合利用茶叶资源,提升茶叶整体效益。开发茶叶新产品,提高茶产品附加值,以促进我国茶业从传统领域走向更广阔的综合利用领域,增加茶叶消费,促进产业升级。
洛托凡揉切机(Rotovane Ro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