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8-01-04陈泽雯

关键词:喷丁普瑞加巴

陈泽雯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病房,贵州 贵阳 550000)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陈泽雯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病房,贵州 贵阳 550000)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对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治疗的24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方法,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对照组患者VA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建议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脑梗死;中枢性疼痛;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临床效果

脑梗死属于一种比较危险的临床疾病,其发病急,治疗复杂,预后效果较差,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其治疗方法也越来越重视,本文对采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选自本院神经内科240例脑梗死患者。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17年6月。诊断标准:240例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脑梗塞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疾病。分组方式: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120例患者。基本资料: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患者最大年龄为41~78岁,年龄均值为(51.2±4.1)岁,最长病程为15个月,最短病程为3个月,平均病程为(6.2±1.2)月;观察组患者男性72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在39~79岁,年龄均值为(54.2±3.1)岁,最长病程为14个月,最短病程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5.2±0.2)月。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心脏功能障碍、其他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方法,普瑞巴林胶囊(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0073)75 mg/次,1次/d;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54)0.1 g/次,1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治疗方法,用药方法与观察组患者一致。

1.3 观察标准

①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肌力提高至少两级,生理功能恢复,生活自理;有效:患者肌力至少提高一级,生理功能部分恢复,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患者肌力无提高,病情加重);②vas疼痛评分(满分20分,得分越高,治疗效果越差)、③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根据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得出。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评估为显效例数为78例、有效例数为38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估为显效例数为54例、有效例数为46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疼痛评分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治疗,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得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和13.4%,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vas疼痛评分(±s)

表2 vas疼痛评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20 7.7±7.53* 8.10±6.80#对照组 120 16.84±8.11 13.84±7.23 t 0.4256 3.1676 P 0.6719 0.0025

3 讨 论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从治疗效果上分析,观察组患者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和13.4%,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对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建议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1] 顾 翠,胡嘉云,杨美丽,等.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8):1117-1120.

[2] 周锦霞,李国珍,程 伟,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对比[J].重庆医学,2017,46(4):513-516.

R743.3

B

ISSN.2095-6681.2017.32.68.02

刘帅帅

猜你喜欢

喷丁普瑞加巴
加巴喷丁类药物引起的水肿
西藏高原地区半导体激光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某院加巴喷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及循证药学分析与管理
普瑞巴林在骨科手术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加巴喷丁浓度
加巴喷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印度 圣母节
云南普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师宗现代医院简介
跳舞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