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8-01-03张付成
摘 要:厌学是农村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普遍发生、较突出的一种学习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探讨了解决其厌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应对策略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行动上欠主动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矫正和转变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其辍学。厌学问题已经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一、 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 学校的原因
学校办学理念误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心理负担加重。考试竞争激烈,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进行,沉重的课业负担加重学生压力,他们为了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往往会趁机寻找自我解脱,投机耍赖不做作业、不听课,甚至发展到逃课,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情绪,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教师教学态度和教育方法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导致了师生关系紧张,这样会给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氛围,使他们对学习会失去信心,进一步发展成厌学、弃学甚至辍学。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属独立初中,有学生376人,调查问卷得出有过厌学经历的309人,占全校总人数的80%,这种厌学现象在农村初中生中普遍存在,已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无疑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难度。
(二) 家庭的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口,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要做好孩子家庭教育的导航,家长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农村许多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丢给年老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父母为了挣钱早出晚归,与子女见面时间很少,成了变相的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在家缺少亲情交流,对父母依赖心理完全缺失,既使自己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想法,可自身却没有坚定的意志力作支撑,无法解决这种矛盾,那只有放弃的份了,这些孩子内心是孤独的、无助的,也是很空虚的,他们为了弥补心灵的空虚往往会绞尽脑汁搞些“新创举”,或上网聊天、玩游戏,将自己变成十足的“网虫”。或三五成群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日久天长,就对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厌学心理自然产生了。
有的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不允许任何人对孩子有异议,尤其对学校、对老师很反感,从不正视自己或者子女的过错,子女在学校犯了错误,为子女找理由作掩护甚至撑腰。这样的做法只会助长孩子不良习气,没有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在校不守纪律,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教育充耳不闻,整天推天混日,玩物丧志。给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家长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读书观和生活观。
如果父母自身重视学习,孩子自然会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或许会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只可惜农村好多家长从不读书,几乎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偶尔提起也只是简单地说上几句,“你考了多少分”,“在班上第几名”之类的话,很少在孩子学习上找问题,想办法提高成绩。有的家长还在孩子面前大谈如何挣钱之类的话,他们的全部精力都用在赚钱上,用在吃喝享乐上,观念的误导给孩子流露和表现出重视金钱轻视知识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值大,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能对读书感兴趣吗?可想而知,一个尊重知识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
(三) 社会的原因
社会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厌学。近年来KTV、游戏厅、网吧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由于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危脸”期,他们自我抵制诱惑和克服外界干预的能力都很弱,心理上往往表现出好动和激动,很容易融入新思潮、接受新事物和外界影响,但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对当今社会中时髦的表层文化容易接受,对兴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更容易模仿,但这些非传统的东西常常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经典文化思想相违背。当这些兴时的网络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也许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当中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逃学、旷课、上网、进游戏厅,整日虚度光阴打发时间。
新的“金钱至上”和“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现在农村的一些家长和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观,他们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追求物质享受、认为只要能挣钱才是真本事,何必吃苦去读书,也有人认为知识不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大学毕业生也难就业。读书没前途,读书无用,把人的大好青春浪费在学校里不值得,不如趁早打工挣钱。记得2016年3月16日我校九年级学生家长座谈会上,就有一些家长流露出这种观点。事实充分证明:这种“金钱至上”和“读书无用论”观念影响着一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厌学。
二、 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应对策略
學生厌学问题的产生是与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以及学生自身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矫正有厌学倾向的这些学生时,要根据其家庭情况和本人心理有的放矢进行心理分析,查找成因,应及时给予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并给予纠正。
(一) 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不能只重视中考科目教学而忽视非中考科目教学,要克服只注重培养和帮扶尖子生而忽略后进生的倾向,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学生在德、智、体和个性特长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利于学生身体、智力、心理等全面发展的课余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竞争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校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应该是孩子成长的一片乐土,可以每周开设二节第二课堂,例如,组建音乐、美木、书法、体育等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提升,他们一定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真正的快乐成长。让厌学学生尽可能多渠道获取知识、体验成功,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慢慢找回自信心,逐步摆脱厌学心理。
(二)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学生特点,挖掘他们内在潜力,耐心引导和热情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尽量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实行民主管理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师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他们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的。
参考文献:
[1]聂金菊.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05(02).
[2]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张付成,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初级中学。